发布时间:2024-07-15 作者: 人大重阳
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 Pottering)、美国众议院“美中美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前任主席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4月中旬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题为《除了胜利我们没有选择:与中国竞争,美国必须取胜,而非管控》的署名文章,鼓吹美国必须放弃管控与中国的竞争,应该致力于在竞争中取胜,并宣称美国应直面应对中国挑战。
编者按: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 Pottering)、美国众议院“美中美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前任主席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4月中旬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题为《除了胜利我们没有选择:与中国竞争,美国必须取胜,而非管控》的署名文章,鼓吹美国必须放弃管控与中国的竞争,应该致力于在竞争中取胜,并宣称美国应直面应对中国挑战。文章发出后在美国战略界、学界引发热烈讨论,也引来不少官员、学者批评。5月底,4位美国顶级学者、前高官在《外交事务》发表对博明、加拉格尔文章的回应,反思美国对华战略。其中,曾在拜登政府中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的杜如松(Rush Doshi)表示,拜登政府现行对华政策合理且有效,旨在减少中美双方误解、避免风险升级,同时将维持印太地区自由,保持美国的经济和技术领导地位。康奈尔大学政府系教授、美国国务院前顾问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院长、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前副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认为,博明、加拉格尔对华的冷战对抗思维十分危险,有损美国自身与盟友利益,也与美国民意背道而驰;美国政府应继续以开放的姿态与中国接触。曾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东亚事务官员的保罗·希尔(Paul Heer)表示,博明、加拉格尔严重误解中国的对外战略;中美还可能和平共处,成为伙伴。人大重阳第9期“速读美国顶级期刊”栏目特选摘编译该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01
拜登计划
原文标题
The Biden Plan
文章来源
《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网站,2024年5月30日
作者简介
杜如松(Rush Doshi),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国战略计划主任,曾在拜登政府期间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大战略与印太安全问题。他是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倡议(China Strategy Initiative)的创立主任,曾任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研究员;曾著有《长期博弈:中国削弱美国、建立全球霸权的大战略》。
文章摘要
在《除了胜利我们没有选择(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一文中,博明(Matt Pottinger)和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对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表示担忧。但他们的分析并没有切中要害,他们对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关键事件把握并不准确。他们认为美国无需克制,反而应该对抗中国。然而,这种策略可能导致失控,使美国失去盟友支持。两位作者认为此方法会对中国奏效,因为曾对苏联奏效。但拜登政府意识到,现在的竞争与以前的不同。拜登政府的侧重点是维持印太地区的自由,保持美国的经济和技术领导地位,通过国内投资、国际合作以增强美国实力,在与中国竞争时,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来降低或避免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博明和加拉格尔批评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二人极力主张中美对抗。然而,拜登政府认为此举并不明智,与中国的竞争不会像冷战那样结束。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远超当年的苏联,并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二人的主张会将美中竞争升级为生存之战,反而增加风险。美国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寄希望于中国的政治转型。
博明和加拉格尔认为美国不应试图控制或调节与中国的竞争,而是应该直接努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然而,拜登政府认为管理竞争能增强美国的竞争力,并显示其责任感。与中国过度对抗会导致美国孤立无援。拜登政府的策略是通过“战术性和解”解决具体问题,可以减少双方误解、避免风险升级,这需要面对面的外交手段。美国这种方法并不是投降,而是通过此策略降低风险。
拜登政府上台后,通过国内投资、国际盟友合作逐渐重建美国实力。目前看来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美国政府通过“奥库斯”安全同盟(AUKUS)和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之后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外交,以实现自身利益、降低冲突风险。
博明和加拉格尔认为,拜登政府在与中国的外交中没有采取强硬政策。然而,拜登政府实际上采取了更多的竞争性措施,如半导体出口管制、建立对华投资审查机制、禁止向中国转移美国个人数据等,此外还对中国产电动车进行安全风险调查,在战略部门征收新关税,将更多中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单。
原文链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responses/what-does-america-want-china
02
疏离的危险
原文标题
The Perils of Estrangement
文章来源
《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网站,2024年5月30日
作者简介
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美国国际关系专家,曾担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高级顾问,专注于中美关系、中国政治研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教授、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的高级研究员。
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院长,曾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和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法学院,曾任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美国战略政策高级研究员、兰德公司高级分析师。
文章摘要
美国在处理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强国中国的关系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美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国对外政策的驱动力,并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然而,博明和加拉格尔提出的方案却未能体现这些要求。相反,他们描绘了一个虚幻的胜利前景。这可能破坏华盛顿与其关键盟友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引发类似冷战最糟糕时期的危险对抗——他们对此却充满热情。
如果美国政府采纳了他们提出的策略,结果将是最不理想的:中国不愿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合作。更糟糕的是,作者提出的激进政策会疏远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对与中国“你死我活”的模式毫无兴趣。
博明和加拉格尔试图将他们的建议所带来的巨大风险降到最低,将其描述为不过是“更大的摩擦”。他们怎么能如此自信地认为拥有核打击能力的中国会不战而屈?这不过是幻想,而不是策略。他们批评拜登政府的做法是向1970年代美苏缓和关系的回归,但实际上他们所倡导的是一种将对立超级大国推向核战争边缘的“推回”政策。
冷战提醒我们,不受约束的竞争是危险的,也与美国公众的愿望背道而驰。根据2023年由非营利组织国家安全行动和美国外交政策联盟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两党选民——87%的民主党人和68%的共和党人——认为美国领导人应更多关注避免军事冲突,而不是准备军事冲突。只有21%的人认为中国是“敌人”,而76%的人认为中国只是“竞争对手”。
中美两国关系正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窗口。然而,中美关系曾险些陷入冲突。中国和美国都有兴趣降低战争风险,并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管理新技术等关键问题上合作。去年秋天,两国元首会面,无疑是朝着正确方向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此次会晤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了中国对芬太尼相关药品出口的遏制措施,并成功恢复了军事间的通信联系,从而降低了意外引发危机的风险。
美国也应该欢迎中国游客、商人和学生。博明和加拉格尔倡导的政策只会加深美国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疏离。他们必须认识到这些社会联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官方关系仍然紧张的情况下。博明和加拉格尔对冷战的怀旧情绪以及他们呼吁新一代冷战斗士的号召,只说明他们忘记了冷战有多危险。
原文链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responses/what-does-america-want-china
03
可能的伙伴
原文标题
A Possible Partner
文章来源
《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网站,2024年5月30日
作者简介
保罗·希尔(Paul Heer),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曾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东亚事务官员。曾负责美国总统每日简报,并任职美国中央情报局高级分析部门。他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终身委员,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也曾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学院任教授。
文章摘要
博明和加拉格尔对中国给美国带来的挑战做出了错误的诊断,极大地夸大了中国的战略性质和野心,并据此提出了错误的应对策略。
博明和加拉格尔还错误地认为,中国有意推动全球混乱、不稳定。相反,中国一直努力寻求稳定的外部环境。
博明和加拉格尔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中国的冷战建议。他们主张增强美国军事威慑力,削弱中国经济杠杆,并在国内外建立广泛联盟来对抗中国。然而,这一策略面临着资金不足和与中国经济脱钩的高昂代价。此外,该战略旨在“恢复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这一目标似乎难以实现。
博明和加拉格尔批评了美国在1970年代对苏联采取的“信誉破产的缓和政策”,认为缓和未能实现其目标。但正如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所论证的那样,缓和并不意味着“拥抱、信任或安抚苏联”,而是“认识到美国力量的局限性”和“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结合,争取时间”。弗格森总结道,“它奏效了”。博明和加拉格尔未能认识到缓和对中国同样可能奏效,而将其视为绥靖,忽视了美国力量的局限性。
博明和加拉格尔总结认为,中国“永远不会是一个可靠的伙伴”。然而,如果抛开意识形态偏见,并不假设所有中国的政策声明都是虚假的,那么就有大量证据表明中国对与美国进行建设性接触和和平共处感兴趣,尤其是在双方都无法持续获胜的零和斗争的情况下。
原文链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responses/what-does-america-want-china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