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0 作者: 岳阳花
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成果不断充实,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愈发增强,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注入强大信心、勇气和力量。
4月4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新形态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周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国际研讨会(点击下划线部分查看相关内容)在北京正式召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岳阳花在会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成果不断充实,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愈发增强,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注入强大信心、勇气和力量。
本文字数约36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岳阳花
尊敬的图尔克先生,谢胜文大使,
张东刚书记,吴海龙会长、华春莹部长助理、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感谢王文院长邀请,很高兴参加研讨会。尤其是线下见到图尔克先生,我要代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处,对他多年来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工作,表示真诚的感谢。今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今天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起,研讨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对深化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增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百年变局,各国人民对未来发展方向、路径既有困惑、迷茫,也充满着期待。在这个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大势,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实践成果不断充实,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愈发增强,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注入强大信心、勇气和力量。
我们一般认为,共同体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在人类生活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范围,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共同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国家、民族间的相互联系交往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不同国家利益不断融合,不同文明的优秀基因深度融汇。同时,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越来越具有跨国性、综合性、多样性,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疾病流行、恐怖袭击、核扩散、网络攻击、环境污染等层出不穷。在这些灾难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因此,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愿意与否,实际已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与共的集体中。最近3年来,我们不断面对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的或持续的艰难困苦和严峻挑战,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急迫性,我们感叹这个构想的前瞻性、深邃性、超越性,惊叹这个倡议不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践行力。
强大的生命力在于思想内涵不断丰富拓展。10年来,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开篇破题,到联合国场合的引领阐释,到达沃斯论坛的系统解读,再到写入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或宣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新型国际关系方向,勾勒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图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久前,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高层对话会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再一次释放了中国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信号。
强大的影响力在于闪烁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光芒。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建构一种“既能手拉手又能心连心”的新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载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等丰富内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支持和认同,聚合起越来越多的国际共识。西班牙共产党森特利亚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可以让各国避免冲突和冷战,为整个人类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展示的美好前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绝大多数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是追求和实现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
强大的实践力在于双边、区域、全球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世界潮流,回应当代世界迫切需要,取得了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实践成果。双边层面,中国同十几个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发表行动计划、联合声明或达成重要共识,共同打造新时代国家关系典范。区域层面,中国同近10个次地区共同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携手共进的生动写照。在全球层面,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实践,为维护地区和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商原则,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公平、普惠的方向发展,完全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动实践的重要机理所在。“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推动共建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和多元合作平台,开辟了一条人类社会相遇相知,共同发展、共赢发展、共享发展之路。10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奏响“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带动全球国际合作“范式”效应显著。有外国智库专家曾言,丝绸之路不仅在经济上符合许多沿线国家的利益,还帮助人类创建一个拥有共同利益、共同命运和共同责任的有机共同体。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地缘政治对抗加剧,冷战思维阴魂不散,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又一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有几点思考同大家分享。
一是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进力量。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伟大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一帆风顺。当前,一些国家、民族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价值对立,引发相互间对冲和对抗,难言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有些国家片面强调本国利益,过分看重国家间分歧,忽视人类明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挑战。两级世界、阵营对抗、“新冷战”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为世界人民所乐见。中国积极为促进世界和平发挥作用,针对持续一年多的乌克兰危机,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和平解决危机的中国方案。各国应超越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跨越利益鸿沟,同舟同济,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行稳致远。
二是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意志。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涉及和平、安全、繁荣、开放、生态等目标,双边、多边、区域、领域的共同体建设,不能脱离国家自身建设、治理,更离不开国家之间的合作,同样也需要民间、企业等多行为主体的认同和参与,否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成为空中楼阁,无从谈起。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国家间、人群间存在文化差异和利益分歧是正常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消灭差异和分歧,而是求同存异,统筹发展与安全,突出人类的共通性和整体性,实现共同体内个体和整体的有机统一。
三是筑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底层支撑。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三大倡议的核心是发展、安全、信任、治理,需要我们携手进一步推动落实,使其为更多国家、国际组织所理解、认可。各国应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共同举办好全球发展论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壮大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织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开展多轨交流,凝聚发展共识,打造全球发展共同体。各国应加强战略沟通,共同落实好《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反思乌克兰危机教训,多劝和促谈、少拱火递刀,化解全球热点问题,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探索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让人类文明的绿地百花盛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但积跬步可致千里,通过点滴努力,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
四是发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智库担当。智库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政策源”、“舆论源”,发挥着贯通理念逻辑、交汇理念价值、凝聚理念共识的作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应扮演三重角色。一是思想解读者,廓清国际舆论场中的谣言迷雾,拆解理念的实践内涵,帮助找到各国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二是公共利益联结者,通过组织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等,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营造平等对话空间进行思想碰撞。三是多元文明沟通者,通过出版专著、开办论坛、主办研修班等形式,对人类命运共体理念进行学理探讨与对话,拓宽多元学术、文化对话渠道,推动不同文明共演共进。目前,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打造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论坛、“听中国、看世界”论坛等品牌性平台,愿同国内外同行深入探讨人类命运共体理念和实践,进一步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库共识。
最后,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