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6 作者: 人大重阳
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于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23日上午,巴各派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这已不是中国近年来首次以调停者身份主持中东和解谈判。
编者按: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于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23日上午,巴各派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这已不是中国近年来首次以调停者身份主持中东和解谈判。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主持与推动下,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决定恢复外交关系。而与此同时,美军却在不断撤出中东地区。美国知名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于4月19日发布了美国学者Jon B. Alterman的一篇长篇论述,从美国学者视角全面分析了当下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关系发展,以及美国在中东的现实处境。人大重阳“区域国别动态”栏目第15期现将上文编译发布如下:
01
中国与中东
发布时间:2024年4月19日
发布机构: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
作者:Jon B. Alterman
原文链接:
https://www.csis.org/analysis/china-and-middle-east
中国的区域观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中国约一半的石油来自中东。因此,中国发现自己一直依赖于美国继续主导的地区,而且中国对中东的投资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稳定。
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在中东的地位一直在变化,这与美国在该地区一直变化的地位不无关系。中国与美国的盟友和对手都建立了牢固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稳固的商业联系。几年前,印度外交部长杰山卡尔(S.Jaishankar)说:“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一直在中东打而不赢,而中国一直在中东赢而不打。”在我看来,这句话很准确。
在很大程度上,中东对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抱有极大的热情。部分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正在崛起的大国,与中国加强关系是明智之举。但这种热情的最重要驱动力是一种共同信念,即能源将两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成为世界能源需求增长的最大驱动力。迅速扩张的中国工业基地对石油如饥似渴,而中东是唯一能够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出口国。当美国的需求趋于平稳,欧洲的需求开始下降时,是中国的增长保持了全球需求的增长。因此,能源生产商不会不寻求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他们还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深表钦佩,并对中国的强劲增长没有向政治、经济和社会自由主义做出让步这一事实表示赞赏,而西方国家往往坚持认为这些因素是繁荣和稳定所必需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打造品牌的绝妙之举,它说服了一个又一个中东国家,让它们相信自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崛起中大国的地缘战略考量中发挥核心作用,每个国家都想象着自己的实力会因此而不断增强。当然,“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带来的红利并不多,但与中国更紧密合作的愿望依然存在。
中东对美国的不满也在增加。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对美国处理巴以冲突的政策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和愤怒在最近半年变得更加尖锐。同样令人沮丧的是,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在美国声称维护的国际法中没有什么正当理由,美国在发动战争的同时却对战争造成的平民伤亡漠不关心。美国对“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的支持令各国政府感到不安,他们抱怨美国在奥巴马政府宣布对亚洲进行再平衡时抛弃了他们,阿拉伯国家政府抱怨美国对伊朗的政策正在不计后果地赋予伊斯兰共和国权力。
一些国家和民众认为,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将使他们有能力抵制美国的霸权,并抵制美国对他们按照美国心意调整内政外交政策的要求。就连美国的合作伙伴和盟友也认为,美国在中东地区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竞争才会使中东国家真正受益。
在这一点上,中国大有可为。中国不仅拥有地缘战略影响力的光环,还带来了经济资源。在过去二十年中,通过大量出口能源、进口中国制成品,以及广泛利用中国公司建设基础设施、住房、工厂等,中国与中东地区贸易额呈指数级增长。西方公司在达成协议方面进展缓慢,寻求外部融资,并制定了从环境保护到反腐败法规等广泛的规章制度,而中国公司则是与政府结盟的一站式服务机构,它们乐于快速建设,而且对在一个拥有广泛赞助网络的环境中做生意的成本持开放态度。
中国不是要在中东取代美国,而是要在中东占据另一生态位,发挥补充作用。中国在中东的投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众所周知,中国建立了一个关系等级体系,其中最高级别的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中东,中国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埃及和阿尔及利亚都建立了这样的伙伴关系。在我看来,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的伙伴关系主要是感情上的,与这两个革命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并在此后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的联系息息相关。随着中国变得更加以市场为导向,它已将商业目光投向了地区国家,在那些最有潜力的地方做出了精明的努力来建立关系。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是对中国最感兴趣的中东国家之一。部分兴趣与能源有关:中国正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而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已探明石油储量。由于沙特阿拉伯认为自己的角色是“世界石油中央银行”,因此在沙特看来,不与世界最大的进口石油客户建立密切关系是可笑的。在战略上,沙特也寻求取代伊朗,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国能源供应国。从沙特的角度来看,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贸易关系可以限制中伊关系的发展,并使沙特确信中国不会在国际论坛上推进伊朗的利益。
20世纪90年代,沙特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寻求低成本的建设方案,因此开始与中国公司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本世纪头十年油价上涨,沙特资金充裕,中沙贸易强劲增长。2012年,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同意在红海沿岸的延布(Yanbu)共同建造一座大型炼油厂。四年内,炼油厂投入运营,日处理原油约40万桶。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建造了该国最重要的一些项目,包括轻轨、海水淡化厂和工业区。中国密切参与了沙特IT骨干网的建设,中国公司也是建设红海未来城市NEOM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国明确地表示自己是沙特阿拉伯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中国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沙特担心美国在转向亚洲的过程中放弃中东,部分原因是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沙特雄心勃勃的经济多元化努力提供借鉴。中国表示自己是沙特“2030愿景”的重要合作伙伴,而该愿景是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经济规划的重点。
近年来,沙特阿拉伯一直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奇迹感到着迷。今天的沙特阿拉伯也正处于类似“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刻——充满了乐观的活力,愿意提出问题,并对新的未来持开放态度。
中国与沙特的关系不仅仅是能源关系。双边关系中还贯穿着军事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沙特阿拉伯偶尔会把中国视为美国不会提供的武器(如CSS-2导弹)的来源。这一趋势仍在继续。
然而,在人力资本方面,中国的参与度并不高。沙特的经验几乎完全是西方的(主要是美国的)。鉴于沙特王国的企业发展迅速,对专业管理知识的需求巨大,而西方机构在提供专业管理知识方面又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似乎为中沙关系的密切程度设置了上限。
即便如此,中沙关系显然仍在发展。
在美国对贾马尔·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感到愤怒,以及现任总统拜登在2020年总统竞选期间承诺将“像对待贱民一样”对待沙特之后,沙特拉近与中国关系的雄心日益膨胀。这种雄心近年来有所减弱,部分原因是拜登政府向沙特保证它并不怀有敌意,而且中国的地区外交也表明它无法取代美国。
沙特人很清楚,沙特需要与中国建立稳固的关系。即使中国不能取代美国,沙特也将中国视为制衡美国的重要力量,以及愿意提供物资的重要补充。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与中国的关系比沙特阿拉伯更加复杂,部分原因是阿联酋在一个国家内拥有不同的利益组合。几个世纪以来,迪拜一直是一个贸易转口港,中国的全球贸易与迪拜作为全球重要转运站的作用同步增长。如今,中国与欧洲和非洲的贸易有60%经过阿联酋(主要是迪拜),中国与中东的贸易也有很大一部分经过迪拜。约有25万中国人居住在阿联酋,其中大部分还是在迪拜,而阿联酋全国只有100万公民。中国公司推动了迪拜的许多建设,中国的重商主义精神与迪拜商界十分契合。
而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对转运和贸易的兴趣不大,而更专注于阿联酋作为主要石油出口国的角色。因此,阿布扎比领导层专注于安全和地缘政治。与沙特阿拉伯一样,阿联酋政府与中国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开展了广泛合作,但阿联酋也与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其他安全提供商开展了广泛合作。在新冠疫情的最初几个月里,阿联酋与中国在检测和疫苗方面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大约一年前,有报道称中国正与阿联酋在人工智能领域紧密合作,但这种合作似乎有所降温。
阿联酋政府越来越多地寻求在世界上采取“积极中立”的姿态,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同时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主导对俄制裁,数十亿美元和数千名俄罗斯人在阿联酋找到了避风港。
问题并不在于美国和阿联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紧张关系,而是阿联酋越来越意识到,它的规模和实力足以推进自身的利益,而不应一味听从美国的指令。沙特觉得自己正在开始转型,而阿联酋则更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转型已经进行了几十年。阿联酋将自己视为地区思想领袖,它所展示的模式是在地区和全球关切、西方和阿拉伯习俗以及私人和公共资本发展之间保持谨慎的平衡。
阿联酋的平衡在国内事务中以复杂的方式体现出来。但在外交政策方面,阿联酋的平衡则显得更加简单明了。也许令人惊讶的是,阿联酋似乎采取了与印度——一个日益壮大的全球重量级国家——所倡导的外交政策相一致的外交政策。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非常有趣。印度比科威特更靠近阿联酋,在阿联酋的印度公民是在阿联酋的阿联酋人的两倍半以上。尽管两国在规模上存在巨大差距——如果算上外籍人士,印度的人口几乎是阿联酋的15倍,而不包括外籍人士时,印度的人口是阿联酋的150倍——但两国的领导人都拥有强大的国内支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不需要与一个分裂成集团的世界保持一致。
伊朗
伊朗并不像阿联酋那样寻求在全球体系中取得平衡,而是试图破坏该体系的结构,因为伊朗领导人认为该体系对伊朗充满敌意。在这一努力中,中国是一个热心的合作伙伴。两国都对美国声称的“基于规则的秩序“感到不安,而中国和伊朗都认为这是一种旨在限制它们的秩序。在某种程度上,美伊关系持续紧张是美国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一个小国的表现,许多国家对伊朗既有声援也有同情。只要伊朗不会让中国付出太大代价,中国渴望与伊朗站在一起。2021年,中国和伊朗签署了一份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承诺向伊朗经济投资4000亿美元,成为当时的头条新闻。
尽管有共同的目标,但中国和伊朗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最明显的是经济方面。中国约占伊朗贸易的三分之一,但伊朗在中国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
中国没有对胡塞武装袭击红海航运“直言不讳”,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自今年年初以来,胡塞武装的袭击使苏伊士运河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使与中国有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埃及失去了数十亿美元的硬通货,而中国近年来在这个国家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在我看来,这或许反映了两件事。首先,中国认为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无法产生太大影响。但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揭示了中国在中东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出于最严肃的考虑:与美国的战略竞争。
中国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购买伊朗原油规避美国制裁,中国同时削弱了美国利用国际金融体系制裁对手的能力,并获得了折扣石油。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但其战略目标(限制美国的霸权、削弱全球美元经济的中心地位、证明美国无力扼杀对手的经济)比近期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中国正在防范一个美国可能寻求孤立中国的世界,而削弱美国孤立中国的能力是中国关注的核心问题。
以色列
以色列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从21世纪初开始就积极向中国示好,而中国也做出了回应。在“9·11”事件后的几年里,中国不仅寻求以色列的反恐援助,还将以色列视为技术专长的重要来源。中国企业开始在以色列投资,例如在2014年收购了该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
但中以关系的最大转变出现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中国坚定地支持与全球南方国家团结一致的战略,站在巴勒斯坦人一边。我们还没有看到在以色列的撤资,但中国的参与度肯定会降低,而且这场冲突的伤痕可能会很深。即便如此,当冲突开始消退时,中国很可能会寻求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寻求恢复与以色列的关系。
中国与全球南方
中国在加沙冲突中很快就采取了声援全球南方和巴勒斯坦人的立场。中国对以色列几乎没有什么正面评价,其传递的信息强调了美国立场的虚伪性,即一方面倡导国际法,另一方面又回避任何保护巴勒斯坦平民免受以色列军队攻击的责任。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关系与拉美或非洲等地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中国认为该地区面临着棘手的安全挑战。中国在该地区专注于两件事:确保与美国的竞争不会升级为直接冲突,以及不取代美国。中国将中东视为一个更加重商主义的世界,国际关系越是围绕国家间的双边关系发展,对中国就越有利。
对美国的建议
美国政府必须明白,中国在中东的战略重点是中国与美国的全球竞争。这对于美国针对中国在该地区的作用制定适当的政策至关重要。
重要的是要继续阐明美国政府的观点,即虽然各国与中国发展密切的经济关系是合适的,但对中国的行动保持警惕也是合适的。中国的利益在于声称美国正在迫使各国做出选择,而各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应该予以抵制。但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就是美国不反对经济联系的证据。
应该发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核心作用,让“美国正在离开中东,而中国正在崛起”的理论不攻自破。
有许多民意调查反映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受欢迎程度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不受欢迎程度,然而这并不是中东各国政府行为的可靠指标。地区统治者认为他们拥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外交政策的特权。从表面上看,地区领导人对中国很着迷,但他们对中国并不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中国似乎反驳了西方坚持的必须奉行自由主义的观点。美国应减少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而更多地关注这样一个事实:人力资本开发是中东实现能源转型的唯一途径。西方教育和培训相对于中国模式的独特价值是无可辩驳的,它为美国及其盟国的持续影响力提供了强大的战略优势。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