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郑志刚:格力集团减持格力电器股份意味着什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郑志刚  /  

郑志刚:格力集团减持格力电器股份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9-04-12 作者: 郑志刚 

格力历史上的收盘价曾一度高达76元每股。在险资大举举牌的2015年,格力股价也长期停留在每股57元以上。在这些股价企高的时期,格力集团没有考虑减持。然而在经历了2019年股市的短暂回春,股价仅仅在45元到50元左右,格力集团便急不可耐地选择在这一时点大幅减持,令人费解。

作者郑志刚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12日FT中文网。


4月8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格力集团将协议转让其持有的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作为中国电器行业龙头,格力电器的控股股东格力集团突然减持毫无疑问会引发业界的各种猜测和解读。


一些研究者认为,“格力电器股权变动,意味着珠海国资委战略性减持格力电器,涉及上市公司向着混合所有制属性变动”,而“这一举措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进一步实施国企改革具有风向标式的意义”;还有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格力混改是国企改革迈出的关键一大步,国企股权(国有资产)有望进入市场化定价的新阶段”,“本轮国企改革有望比肩2007年大牛市的主推手之一股权分置改革”,将激发新一轮的制度红利。那么,格力集团减持格力电器股份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已经是公众公司的格力电器事实上已经更加彻底全面地完成了以“不同所有制混合”为特征的所谓“混改”,因此,我们并不能把这次格力电器作为上市公司十分正常的股权结构调整和控制权变更与国企目前积极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联系在一起。


我们知道,除了引入民资背景的战投,上市其实是实现国企混改更加彻底的方式之一。事实上,现阶段的国企混改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过去几十年国企改革坚持的“资本社会化”传统逻辑的延续。国有企业先后经历了职工股份合作制和企业集团部分控股公司上市等改制形式。


其次,国资背景的控股集团公司减持所控股的上市公司股份,格力集团显然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从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开始,国有控股集团减持所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份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例如,华润对万科的大幅减持,北方工业对南玻A的大幅减持,直至全身而退。伴随着国有控股股东的持续减持,同时叠加国企混改和险资举牌等因素,在2015年以万科股权之争为标志,中国上市公司平均持股比例低于代表相对控制权的“三分之一”,资本市场开始进入所谓的“分散股权时代”。因此,综合上面两方面的理由,我们看到,把格力集团减持解读为“国企改革风向标”和“迈出的关键一大步”纯属无稽之谈。


第三,在这次格力集团减持事件中,引人瞩目的是控制权变更后控股股东性质的可能转变。格力集团在减持15%后,对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下降为3.22%。未来无论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国厚朴投资公司还是其他,甚至是目前持股排名第二的董明珠的一致行动人——河北京海担保成为第一大股东,格力电器第一股东的性质可能会从国有变为非国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股东集体享有所有者权益的公众公司,这种第一大股东性质的转变同样不具有实质性意义。2018年初,部分民资上市公司在去杠杆风潮下资金链条断裂,控股权被一些国资企业收购。这一事件被一些媒体过度解读为“新一轮国进民退”。其实通过资本市场控制权转移,第一股东性质从国有转为非国有的“国退民进”同样不在少数。


第四,格力集团减持,甚至控制权变更对于董明珠管理团队意味着什么?


虽然格力集团一次性减持15%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也不是一个大数目。除非董明珠团队业绩差强人意,存在明显的战略决策失误,否则无论谁成为新的第一股东都不会同能给自己带来真金白银的优秀管理团队过不去。即使新的第一大股东有心,但其他股东也未必有意。现代股份公司通过股东集体行使所有者权益事实上成为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自然屏障。这是现代股份公司作为成就经理人职业化与资本社会化的专业化分工的组织形式的内在价值所在。


最后,真正令人费解的是,格力集团为何会选择此时大幅度减持格力电器的股份?


格力历史上的收盘价曾一度高达76元每股。在险资大举举牌的2015年,格力股价也长期停留在每股57元以上。在这些股价企高的时期,格力集团没有考虑减持。然而在经历了2019年股市的短暂回春,股价仅仅在45元到50元左右,格力集团便急不可耐地选择在这一时点大幅减持,令人费解。(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