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郑新业等:过早去工业化与经济放缓:假说与证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郑新业  /  

郑新业等:过早去工业化与经济放缓:假说与证据

发布时间:2025-07-23 作者: 郑新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改革开放至今,制造业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作者蔡宇涵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郑新业系(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郭家睿系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公司金融部/战略客户部业务主,原文刊发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5年第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改革开放至今,制造业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但近年来,全国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呈“去工业化”倾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进入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的重要课题。

工业化与去工业化也是全球性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新兴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呈现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的去工业化趋势,引起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与发达经济体由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引致的制造业比重主动下降不同,制造业不成熟时过早去工业化可能导致各部门生产率下降、阻碍创新与技术进步,并抑制长期经济增长。现有研究对去工业化,特别是过早去工业化现象进行了丰富探讨。但关于过早去工业化的经济影响、机制分析与应对政策仍有待深入研究。

本文呈现了中国过早去工业化的基本事实,研究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机制,并结合产业转移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内容与边际贡献如下:第一,描述了近20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特征事实,发现全国和城市层面均存在“去工业化”倾向,且去工业化时城市制造业份额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为客观评价中国去工业化现状与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供事实基础和判断依据。第二,利用城市层面数据,实证检验了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去工业化时城市制造业份额每下降1个百分点,此后三年平均人均实际GDP将降低0.9%,即过早去工业化将显著抑制经济增长;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过早去工业化通过抑制制造业规模和要素生产率导致经济放缓。研究结论为理解“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必要性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新证据,为更好发挥制造业规模经济和效率经济提供了量化支持。第三,借助“东西部协作与对口支援”制度,验证了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能够缓解过早去工业化的消极影响,为优化政策设计以推进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学理支撑。

基于对过早去工业化现象的分析,本文论证了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选择,研究内容和结论对于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过早去工业化将使制造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和效率经济,抑制制造业发展、导致要素向低效率部门流动并最终造成经济放缓。为避免过早去工业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有必要加速实现制造业的“效率经济”:一是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优化制造业结构。将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以及芯片、新能源等关键产业链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引导资源向高附加值环节集中,避免低端产能无序扩张;针对薄弱环节设立专项扶持计划,支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攻关。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科研产业化。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强化技术创新资金与人才投入,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产业创新与技术溢出,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合理、适度引导东部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转移,不仅能够充分释放制造业的“规模经济”,缓解去工业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也有助于优化产业合理布局、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各地要结合发展定位、禀赋、目标与约束,科学制定差异化产业准入清单,避免“一哄而上”“一刀切”的产业转移。从产业选择来看,基础薄弱的地区可以依托禀赋引入新产业,推动要素与市场相匹配;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地区可优先升级传统产业,降低产业转移成本。从承接路径来看,要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探索市场主导的、更有效率的合作机制与产业承接模式,同时完善政府政策支持、补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这也是促进要素流动、实现产业自主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举措。此外,需要探索完善与土地、人才、资本等基本生产要素相对应的土地制度、劳动力与人才流动机制、企业融资机制,为产业转移提供要素保障与制度支持。


9b7d95034469b3e5aeb87d96558183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