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扩大民企股权融资规模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赵锡军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扩大民企股权融资规模

发布时间:2025-04-30 作者: 赵锡军 

民营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和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则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目前,A股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八成公司是民企,新三板约九成公司是民企,再融资、并购重组方面,民企家数约占全市场的七成,充分彰显了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和活跃度。

受访者赵锡军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4月30日中国金融家

民营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和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则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目前,A股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八成公司是民企,新三板约九成公司是民企,再融资、并购重组方面,民企家数约占全市场的七成,充分彰显了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和活跃度。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股权市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和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

如何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以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民营企业又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输血”与“造血”的良性循环?围绕这些话题,《中国金融家》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

加大民企直接融资支持力度

“资本市场在体现民间投资信心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投资消费信心的重要体现,能反映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赵锡军表示,资本市场可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通过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板块,为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通过债券市场创新,推出更多适合民营企业的债券品种,降低融资成本,以满足其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民企直接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证监会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资本市场在制度包容性、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链条完整性上实现突破。自新“国九条”出台一年来,证监会先后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及《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科技含量”。

数据显示,2024年,A股市场有57家民企通过IPO实现融资,2230家次民企完成并购重组,占全市场七成以上。

今年4月上旬,证监会召开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既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证监会将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尊重市场规律,切实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持续增强规则的透明度、可预期性,进一步完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加力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是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关键。”赵锡军对此解读道,通过深化改革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选择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入市场,并为其提供优质的融资环境和条件。同时,还可以推动各类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适应资本市场的要求。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致力于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不仅建立了包括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在内的集中公开上市交易市场,还注重上市前的前端市场,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形成了从创业投资到企业成熟上市的一系列融资服务。这些多层次的市场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赵锡军进一步分析,主板市场主要服务于已经成熟的企业;科创板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便捷、更科学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的上市首选地;创新一直是创业板的鲜明属性,创业板也逐步成长为我国高水平创新创业动能策源地之一;北交所则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主阵地。

“这三大板块的定位都围绕提升企业的科技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来展开服务,尽管这些板块在定位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合,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致力于为初创期、研发阶段或技术转化能力强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赵锡军说。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赵锡军具体介绍,资本市场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融资渠道,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式,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畅通民企融资渠道

相比传统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资本市场更看重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和为创新提供良好激励机制的能力,在这些方面,民营企业往往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合规性问题尤为突出。赵锡军告诉记者,“由于部分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合规性方面存在短板。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率,还可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他建议民营企业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建立与现代资本市场运行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架构和相应的制度框架,提高合规性水平。同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符合资本市场的各种规定,包括向投资者和市场负责,接受市场相关专业机构的检验等。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赵锡军建议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为各类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高效的投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企业也应主动承担起对投资者的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真正把资本市场的资源利用好,能够不断依靠资本市场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才能和资本市场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债券融资也是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赵锡军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债券融资渠道。除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这些集中公开上市交易市场,也要畅通上市前端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这些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选择。同时,投融资机构要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发掘和推荐有价值的民营企业,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资本市场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将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实现高质量发展。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