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中印制定出解决边界问题的算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周戎  /  

中印制定出解决边界问题的算法

发布时间:2022-07-22 作者: 周戎 

此次军长会议一定会重点讨论从印度所谓‘拉达克’东部三个摩擦点:即戈格拉高地、班公湖地区和德普桑平原撤离的事宜。双方在会谈前已经做出一些缓和姿态。

受访者周戎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22年7月19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微信图片_20220722171932.bmp


中印双方同意在短期内就边界剩余问题制定出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双边关系发展的积极态势正在稳定边境局势。2022年中印贸易额或将再次突破1000亿美元。


中印双方同意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对话,尽快就剩余问题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是第16轮中印边防军长级会谈的最终新闻稿中透露的主要成果。会谈于 7 月 17 日在实际控制线印度一侧的莫尔多/楚舒勒边境站举行。这也是今年的第三次军方会晤。两国军方最后一次会晤是在今年的 3 月 11 日。


此次会晤期间,无论是边界谈判,还是两邻国间总的良好气氛都出现了积极态势。双方一致认为,双方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还一致认为,遗留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在实际控制线上恢复和平与安宁,促进国家间关系取得进展。在谈判期间达成了一项协议,以维持部队间在对峙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时事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戎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周日会晤还讨论了从实际控制线撤出部队的程序。


周戎专家说:“此次军长会议一定会重点讨论从印度所谓‘拉达克’东部三个摩擦点:即戈格拉高地、班公湖地区和德普桑平原撤离的事宜。双方在会谈前已经做出一些缓和姿态。据印媒报道,中国军队据称已将部队从加勒万河谷、PP-15巡逻点和班公湖后撤2.5公里。印度陆军也从这些地区撤出部分部队和车辆。但有部分印度媒体总想在报道中突显印方的强势。比如印度ANI通讯社称,在会谈中印度强烈要求尽早让军队撤离‘拉达克’所有剩余的摩擦点。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持续约12个半小时的讨论中,印度代表团还坚持要求恢复2020年4月——即军事对峙开始之前——的原状。”


在这些问题上缺乏共识让一些印度媒体得出结论,由此产生的僵局尚未取得突破。俄罗斯 外交部外交学院教授安德烈·沃洛金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称,这种期望显然被高估了,而且出于政治动机。


安德烈·沃洛金说:“不可能一下子达成一致。这个问题从 1962 年就已经存在,所以近期不可能达成协议。不可能在某一刻他们一致表示,他们犯了整整 60 年的错。此外,印度外交机构中存在强烈的反华和亲美情绪,形成了对边境局势的偏见评估。”


显然,2020年夏天加勒万河谷发生边界冲突后,边界谈判和双边关系最紧张的阶段已经过去。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两国外长已经举行了两次会晤。周戎专家强调,这些会晤对解决边境问题十分重要。周戎专家说:“7月王毅外长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再度会晤。王毅表示,今年3月以来中印双方保持沟通交流,有效管控分歧,双边关系总体呈现恢复势头。同时苏杰生也称,3月会晤以来,双方在维护边境稳定、推动务实合作和便利人员往来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安德烈·沃洛金教授指出,中印关系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正蓄势待发。他说:“中国和印度都很清楚当代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世界政治中的力量正在发生重大重组,世界体系正在进行重新格式化。印度和中国以及伊朗、巴西、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其他国家都是正在取得胜利的联盟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中印间的边界冲突和边界矛盾是次要的。中国和印度都准备在边界问题上进行谈判。印度媒体上的反华情绪要少得多。印度在目前的情况下,出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正在千方百计将单极世界自然地转变为多极世界。而这反映在了它的官方立场上。”


周戎专家预测,与中国保持正常关系将是莫迪政府的重要政策方向。周戎专家接着说:“然而随着印度与中国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新德里将难以应对这一挑战。印度现在发现自己进退两难,一方面不愿意接受与中国日益扩大的实力差距,另一方面又对与美国站在一起共同反对中国犹犹豫豫。同时印度不仅参加了美日印澳的印太四国,还加入了美国的I2E2,即西亚四国机制。但是印度又是上合与金砖集团的成员,所以对印度而言,最好的方式是与美国和中俄都保持正常关系。我认为莫迪政府政府在反华的道路上不会走得很远,与中国保持正常关系将是主旋律。”


据印度版《商业标准》预测,2022年印中贸易额有望连续第二年超过1000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额增长至 670.8 亿美元。 该杂志指出,由于拉达克东部的军事对峙,去年印中贸易在 2020 年的低点之后达到了历史新高。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