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周戎:土耳其在突厥国家组织中的作用及其在中亚的影响力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周戎  /  

周戎:土耳其在突厥国家组织中的作用及其在中亚的影响力

发布时间:2025-09-08 作者: 周戎 

国内许多学者和部分政府部门倾向于高估土耳其泛突厥主义和泛奥斯曼主义对我国西部安全的影响,甚至认为土耳其领导的突厥国家组织对我国西部安全和稳定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鉴于该问题的复杂性,有必要予以理性分析。

作者周戎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9月3日北语国别院

国内许多学者和部分政府部门倾向于高估土耳其泛突厥主义和泛奥斯曼主义对我国西部安全的影响,甚至认为土耳其领导的突厥国家组织对我国西部安全和稳定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鉴于该问题的复杂性,有必要予以理性分析。

一、土耳其对突厥国家组织的真实影响力不可被无限放大

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政府确实认为自己是突厥国家组织的当然领导者,主张从帕米尔到地中海的突厥民族高度融合,通过突厥国家组织树立土耳其在“突厥世界”里的正面形象。同时,土耳其需要借用泛突厥主义来恢复奥斯曼主义。因此土耳其希望用突厥主义还魂奥斯曼主义的心态始终存在。但是土耳其的这些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土耳其泛突厥主义对中亚的影响有限

中亚国家自19世纪开始,长期受沙俄、前苏联和今日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影响甚大,迄今为止,俄语仍是中亚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主要语言,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并未削弱,而土耳其对中亚实施影响不过三十余年,不仅十分有限,也非独家。

同时,土耳其对中亚的影响力也受到多个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冲击。土耳其对中亚国家的文化和经济渗透不仅受到中亚国家的抵制,而且还受到俄罗斯、美国、欧盟、以色列、海湾国家、伊朗、印巴、日韩的冲击和竞争,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大。土耳其并非唯一影响中亚的外部势力,也永远不具备主要影响力。除非美土之间形成合作,并且土耳其又能促使突厥国家组织被美国控制,否则美国不会支持任何对美国没有益处的地区型和民族型国家集团。除非突厥国家组织的主要成员国如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匈牙利在政治上完全听命于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采取不友好政策,否则美国就不可能支持这个组织,而得不到美国支持的突厥国家组织很难有所作为。

有必要认识到,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仍然远在土耳其之上。俄罗斯领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组织对中亚国家的政治安全影响力犹在。与此相比,不论是突厥国家组织还是土耳其本身都没有与中亚国家在地区安全方面开展大规模合作。

由于诸多大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中吉乌铁路和中亚+中国峰会,中国与中亚国家永久睦邻友好条约将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固定下来,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亚五国对中国的亲密度也在增强。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也是土耳其无法比拟的。

美国仍然是对中亚五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方大国。中亚+美国峰会已经成为美国对中亚施加影响力的重要模式,美国不需要通过土耳其这个“载体”也可进入中亚。鉴于美国与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库尔德问题、俄乌危机、纳卡冲突、非洲等方面的矛盾,美国实际上是在限制土耳其在各地区国家中发挥作用,自然对土耳其试图在中亚国家中发挥主导作用既不放心,也不支持。在过去一年里,美国对中亚各国的直接投资增长28%。同时美国援助的减少更加促使中亚国家外交和经济多元化,既不会指望美国也不会指望依赖土耳其。

欧盟国家也在扩大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尤其支持以北约名义与中亚国家实现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欧盟看中的是中亚8000万人口的巨大市场以及日益重要的劳动力市场。欧洲缺乏劳动力,德国更是如此,未来中亚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围绕着市场、能源、安全和劳动力输出等四大主题进行。同时欧盟也拼命拉拢中亚国家摆脱俄罗斯影响,最终目的是通过影响中亚来削弱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使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上众叛亲离。

(二)中亚国家的多元化策略

必须看到,中亚国家在外交和经济多元化方面已经走得很远。特别是东亚的日、韩两国,他们不仅分别与中亚国家之间建立了中亚+日本模式和中亚+韩国模式,而且对中亚国家的文化渗透和经济渗透的能力和强度也超过了土耳其。文化上,日本与韩国(特别是韩国)的文化寻根力度都很大,在哈萨克斯坦,甚至还出现了韩语剧院。日本对东盟和印度的援助赢得了长期的口碑,并如法炮制,对中亚国家推进优惠贷款战略,在今年内向塔吉克斯坦贷款4250万美元,向乌兹别克斯坦贷款2680万美元。今年4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应邀访日。日本还向多个中亚国家提供无偿援助,帮助保护道路维护和发展太阳能安装项目,帮助吉尔吉斯与塔吉克斯坦签署边境合约。韩国通过中亚+韩国的“韩国丝绸之路倡议”加大资源开发、官方发展援助、人文交流等合作,争取在韩国面对朝俄合作时能赢得中亚国家的中立和对韩友好倾斜。

由于中亚与南亚毗邻,印巴冲突、巴阿冲突都对中亚国家南翼的安全和稳定构成巨大影响。中亚国家小心翼翼地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维持稳定关系,防止在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势力外溢,同时避免在印巴冲突中选边站队,并努力促成TAPI和中亚南亚国家间的南北线丝绸之路。土耳其在这方面似乎没有多少作为,既不能在帮助中亚国家阻止恐怖组织外溢,也在印巴冲突发生时缺乏影响力。

中亚国家也与海湾国家建立了中亚+海湾模式,特别是海湾三强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这三国在地区和世界层面的影响力不断扩展,他们对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有能力提供源源不断地财政支持,这又是土耳其力所不能及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比较受忽略的以色列的影响。以色列不仅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过从甚密,不断与两个中亚国家发展更加密切的科技合作和军事合作关系,而且还直接将触角伸向土耳其的后院阿塞拜疆,公开向阿塞拜疆提供武器打击其对手亚美尼亚。为此土耳其既不能阻止,也无可奈何。而突厥国家组织在阿、亚冲突中由于土耳其明显的偏向行为而无所作为,虽然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最终实现了停火,土耳其与亚美尼亚关系也有所缓和,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在美国签署的和平协议文本,不论是土耳其还是突厥国家组织都对此无所作为。

二、土耳其对突厥国家组织和“突厥世界”的影响力先天不足

(一)土耳其无力主宰中亚国家的外交方向

土耳其无意也无力统治或控制中亚,更不要说染指中国西部地区。虽然土耳其长期以来推进与阿塞拜疆的文化一体化,即宣传所谓两个国家一个民族,但阿塞拜疆并未对其俯首帖耳,而是继续保持与以色列的交往,甚至拒绝承认土耳其扶持的北塞浦路斯共和国。土耳其与阿塞拜疆保持密切关系,主要集中在军事、能源、交通走廊和贸易作为重要合作领域,因为土耳其视阿塞拜疆为其中间走廊战略推进的枢纽国家。但土耳其对阿塞拜疆并未形成支配影响力。不仅如此,不论是突厥国家组织的中亚成员还是欧洲成员匈牙利也都没有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合法性。

(二)中亚国家不接受土耳其对突厥国家组织的领导

虽然中亚国家与土耳其在突厥民族和文化影响下关系亲密,但土耳其无法阻止中亚国家的外交触角。中亚在多个问题上与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很不一致。例如,中亚国家拒绝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主权,也不接受北塞浦路斯成为突厥国家组织的正式成员。主要中亚国家和土库曼斯坦及阿塞拜疆均与以色列保持密切关系。值得一提的是,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很可能成为亚伯拉罕协议的候选国。托卡耶夫拒绝接受土耳其的领导地位,致力于在美西方、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搞平衡,将泛突厥主义中和,同时推进哈萨克民族主义;米尔济约耶夫对埃尔多安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有抵制和疑虑。二者都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托卡耶夫更是雄心勃勃。这些国家都是利用和借重土耳其的力量壮大自己,而不能容忍被土耳其所控制和利用。哈萨克斯坦同时也与土耳其在伊斯兰世界的竞争对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及其战略竞争对手以色列关系密切,形成中亚+海湾合作模式。哈萨克斯坦和沙特的风力核电厂项目,阿联酋风能、太阳能项目、阿联酋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合作、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两国与阿联酋的光伏电站项目,这些都方兴未艾。目前中亚+模式以及包括中亚+美,中亚+俄,中亚+欧,中亚+印,中亚+海湾;中亚+中国;中亚+日本;中亚+东盟,未来还会有中亚+以色列。这些都对土耳其在中亚扩大影响力构成挑战和冲击。土耳其既无法使中亚承认北塞,其影响力也远远低于俄罗斯和中国,更无法和无力阻挡以色列、海湾、日韩对中亚的渗透和影响力的扩大。以色列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合作项目方兴未艾,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无人机和AI合作正在兴起,并准备在土库曼斯坦建立大使馆。同样,美国支持以色列扩大对中亚的影响力也远远大于默许土耳其对中亚的渗透力。海湾和日韩给予中亚的优惠超过土耳其。此外,中亚还必须与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发展关系,以解决出海口和印度洋通道问题。

海湾三强、以色列、日、韩能给予中亚的支持都是土耳其所不能满足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突厥国家组织职能是一个促进突厥文化和经济往来的组织,短期内不会对地缘讲政治格局有较大影响。这个组织对中国西北的社会政治稳定暂时不会构成威胁。尽管土耳其对中国的立场起伏不定,但不得不维护土中关系的大趋势。从外交逻辑上讲,土耳其还需要中国帮助其打通中间走廊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没有理由利用突厥国家组织做出对中国不利的事情。

(三)突厥国家组织本质上不具备形成具有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国家集团

土耳其主导的“突厥国家组织”更多是论坛机构和文化融合机构,其成员一体化进程十分缓慢,动作很少,最近举行过一次法学家大会。近期内不太可能成为具有强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国家集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组织的成立甚至有可能对中土关系有利,即帮助中间走廊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后更是如此。土耳其的走廊战略思路是避免与俄罗斯和伊朗接轨,试图通过外高加索、里海和中亚实现中间走廊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土耳其的这个思路并未掺杂美国因素,而是土耳其独立自主的战略思考。这种思路对地区经济一体化有利,对互联互通有利。只要美国不插手突厥国家组织,只要土耳其对美国始终离心离德,只要俄罗斯对中亚的影响力还在,只要多个域外力量同时对中亚发挥影响力,突厥国家组织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威胁和挑战的国家集团。

(四)土耳其对中国需求巨大

近年来,土耳其急于加入上合组织和金砖集团,在俄罗斯和伊朗深陷战争和危机无暇他顾之机,急需与中国进行战略对接,借助中国的能力改善其经济环境,如赢得中国贷款,获得中国投资和争取与中国进行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土耳其意识到,中国对以色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的战略投资均高于土耳其。土耳其希望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公交车,帮助土耳其实现工业现代化。

当然土耳其和中国在中亚和非洲地区也有激烈的政治、经济(能源、基础设施和农业等)和战略竞争。但土耳其更核心的想法是实现与中国的经贸战略对接,而不是挑战中国,威胁中国西部安全。

突厥国家组织只有在美西方支持下才有可能能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否则该组织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实现走廊战略对接。对中国而言,应该更加注重突厥国家组织与美国之间的互动,而不是东突分子在突厥国家组织中是否借尸还魂。这些武装力量没有这种实力,土耳其从大局出发也不会一厢情愿地支持。土耳其在突厥国家组织中的作用必须给予准确理解和定位,即,土耳其只是大哥,不是家长,连盟主的资格都很勉强。突厥民族团结固然植根于土耳其的政治文化,但泛突厥主义必须服从于并让位于土耳其的务实外交利益,更何况外部国家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远超过土耳其的影响,进一步遏制其影响和能力。

(五)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虽然中亚国家并不情愿受控于集体安全组织,但对于大部分这些国家而言,集体安全组织仍是这些国家在政权发生危机时能够指望得上的组织,中亚国家还需继续与俄罗斯进行合作,接受情报共享和安全部队培训。这些国家的政权稳定仍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俄罗斯,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受俄罗斯的军事保护。这些都是土耳其鞭长莫及之处。

(六)上合组织对突厥国家组织的制约作用

上合组织在道义上反恐作用很大,这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而突厥国家组织迄今为止尚未涉足反恐合作。毋庸置疑,上合组织内部的反恐合作促进了中亚的稳定和中国西部安全,同时印、巴、伊三国对上合组织的方向牵制以及俄乌战争的负面效应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亚国家的走向,自然也就分散和降低了土耳其对上合中亚成员国的影响力。

中亚是反恐形势和社会政治稳定较好的国家,不存在恐怖主义迅速蔓延的风险。塔利班的“反恐”抑制了ISKP的向北扩张。中亚公民被恐怖组织用于在第三国恐袭值得重视,但中亚国家本身不存在对我国西部有重大安全风险的恐怖主义源头。

总之,中亚国家的外交是多元的,中亚地区是所有大国争夺的对象,是中、美、俄博弈的主战场。土耳其是影响中亚走向的重要力量之一,但非决定性力量,而且受到多种国际力量的掣肘。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在中亚建立强大、可靠的友华势力。突厥国家组织涉及到一系列复杂因素,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中国应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宏观战略,避免基于偏狭猜测之上的策略。


9b7d95034469b3e5aeb87d96558183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