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9 作者: 张东刚
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上主动作为,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开掘学术资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彰显着中国之理、反映着中国之治,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宝贵的学术富矿。
作者张东刚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本文转自3月19日中国高等教育公众号。
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上主动作为,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开掘学术资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彰显着中国之理、反映着中国之治,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宝贵的学术富矿。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应当着眼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各学科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着眼回应和解决中国问题,深入研究解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系统分析内在机理,提出新观点、概括新规律、构建新理论;着眼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一系列人文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育人资源、育人场景、育人生态。
在“大思政课”建设上笃行细作,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拓展载体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应注重总结和推广一些高校好的经验做法,重视和加强实践育人,将思政育人拓展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重视和加强文化育人,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在“擦亮底色、美美与共”的潜移默化中陶冶青年学生情操;重视和加强网络育人,探索AI、大数据等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实现个性化教学、精准化引导,拓展网络思政育人的空间和阵地;重视和加强一体育人,统筹设计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课程,探索构建共学、共教、共研、共享的“教学共同体”,形成不同学习层次、不同育人载体、不同教育模式的有机统一。
在办学治校综合改革上砥砺深耕,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强大动能。推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高校只有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才能真正走在前列、形成示范。在课程改革方面,全力建好建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对习近平总书记分领域重要思想分别开课,打造本硕博贯通的“必修+选修”思政课程体系;在教学革新方面,完善集体备课听课、教学质量监督等制度,在职称评审中对思政课教师单设类别、单列指标,优化评价考核及奖励机制,营造全校优秀教师都上思政课的制度文化;在治理变革方面,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治理结构合理化、治理过程科学化、治理工具数据化,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能。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