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30 作者: 王文
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会出现剧烈分化,大国格局的权力重心将发生转移,传统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改革前景。从经济动能、大国格局与国际体系等几个重要层面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十四五”期间将加速演进。
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会出现剧烈分化,大国格局的权力重心将发生转移,传统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改革前景。从经济动能、大国格局与国际体系等几个重要层面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十四五”期间将加速演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今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将为我们讲述如何准确认识外部环境的这些“逆风逆水”?怎样于变局中开新局?
“逆风逆水”新变量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比人类近现代化以来任何大国崛起所经历的外部条件都更为复杂、困难和多元。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空前关注,数字时代大国竞争的白热化与国家安全的脆弱性等,都在以连环套、共振型的方式构成中国崛起的外部“形势”。
第一,中国是近代工业化以来唯一一个不得不顾忌生态变量的崛起大国。
从2020年秋季以来的历次高层表态与各类文件、会议可知,中央决策层对实现碳中和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许多年长者还记得1950年代伦敦雾都、洛杉矶化学烟雾污染的经历,但中国没有走欧美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是通过绿色清洁、低碳发展约束中国发展速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在追求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同时实现这些目标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第二,中国是500多年来唯一一个非西方文明圈的崛起大国。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国际格局“东升西降”表现出空前的焦虑与敏感心态,一些强国对中国崛起“羡慕、嫉妒、恨”,打着“规则”旗号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很容易形成压制中国崛起的共识。加之数字时代万物互联,各类外部金融风险传导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与重塑预期,边境领土争端不断,极端势力活跃,以“卡脖子”为目的的科技“脱钩”与数字压制等不断上演,当下的中国面对的外部安全和发展环境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复杂。
第三,中国是世界史上唯一一个承诺和平发展的崛起大国。
中国不侵略他国、不挑起战争、不输送难民、不欺负小国、承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签署绝大多数国际公约,选择了一条严格的自我约束发展之路。
逆境成长,须警惕各大风险
中国加速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但回顾大国史那些曾在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往往也是与矛盾、风险、利益纠葛最多的策源国,变局加剧,中国的“逆风”崛起存在什么掣肘因素?应警惕哪些潜在风险?
第一,美国压制加剧。
第二,军事安全的压力。
第三,经济下行的压力。
第四,跨国投资的风险。
第五,海外公民所受的威胁。
“干中学”,适应“逆风”崛起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史从未像今天这样与世界广泛交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在国家崛起进程中牵扯如此之多的外部头绪。决策层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的战略判断,是评估现实境况与未来走势的客观冷静与实事求是,更是面对外部风险与潜藏危机时的坦然与自信。面对“逆风”崛起,普通民众该怎么做?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与心态来面对崛起中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我们一方面要有信心去稳住中美关系,同时也要加固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第二,我们对外部的挑衅,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
第三,我们要敢于消费享受,也要甘于艰苦奋斗。
第四,我们应该继续改革创新,继续勇敢开放。
节目还请来了很有特点的观察员,人民日报记者曹磊、《环境与生活》杂志常务副总编辑郑挺颖、共青城德方股权投资有限公司金融分析师马凌、北京远海鹰投资咨询事务所经理欧咏鸣(Samual Overhovt)。他们带着独到的思考与见解,与王文教授进行了精彩互动。
如何看待别国给我们贴上“战狼外交”这一标签的现象?
中国有可能会推出哪些政策配合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它将对老百姓产生怎样的影响?
伊朗正式使用人民币代替美元进行国际石油交易,这项协议多大程度上能影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贸易交易?
美国对中国七家高科技的实体再度进行打压,中国应如何破局?
中美两国的年轻学者和商务人士,该如何为中美关系作出贡献?
观大势,方可谋全局。今晚21:20,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做客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带领我们认识外部环境的“逆风逆水”,洞悉如何在危机中见新机,于变局中谋新局。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