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宣读贺信并主旨演讲,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致辞。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嘉宾与会。在研讨会七“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上,奥地利前总理许塞尔、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等9位中外嘉宾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也受邀主题发言,讲述供应链的新全球化变局,引起在场嘉宾深度讨论。相关观点在凤凰卫视“今日谈”栏目25分钟专访中也涉及,并谈及美国成立“白宫供应链韧性委员会”后的中美竞争。现将王文院长主题发言的核心观点与凤凰卫视专访视频发布如下:
许多人在讲,全球化死了,或全球化终结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的全球化只是换了轨,或拐了变。
本文字数约1601字,阅读需要2分钟。
点击查看完整版专访视频
■许多人在讲,全球化死了,或全球化终结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的全球化只是换了轨,或拐了变。梳理起来,大概有三个新特点:1)半球化(semi-globalization)。部分区域互联互通的水平正在急速加强。比如,过去十年,全球贸易平均增长约3%,但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平均贸易却增长了6.8%。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新版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而美国贸易也更偏重于西半球。
2)中美G2化(G2lization)。约有140个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是中国,约有50个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是美国,明显中国与美国形成了两个供应链的中心区,牵动着相关国家的经贸增长。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43%、贸易约占1/3、碳排量约占45%、智能科技投资约占80%。两国共同作用于新一轮的全球化。
3)全球本地化(Globalocalization)。据调查,超过半数跨国企业选择将供应链放在离总部更近的城市或更安全的地方。再比如,10年前,中国人快餐消费的90%选择洋品牌,现在这个比例下降到了10%。
■未来的供应链竞争会急剧加剧。美国成立“白宫供应链韧性委员会”,意在与中国继续竞争。中美关系虽短期止跌,但并未回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美两国必须适应在供应链层面的紧张关系。
■亚洲肯定是未来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区,但不能小觑美国。“北美+欧洲”仍是全球供应链的另个中心区。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仍然将会是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而存在。中国人不应、也不会轻视美国的冲击与影响。
■中俄之间的贸易增长令所有人吃惊。2023年上半年,俄罗斯已超过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越南、德国等国成为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如果这样的趋势继续,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2030年,俄罗斯将超过日本、韩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刚才许塞尔前总理先生讲述俄罗斯的观点,我想表述一下另一个角度的观察。中俄贸易的高速增长是市场化的行为,不是中国政府推动中国企业去做的。另一方面,欧洲人对俄罗斯经济的韧性是低估的。
■对于供应链的全球变局,中国有充分的信心与底线,几天前,召开2023年全球供应链博览会就代表着中国开放包容的战略姿态。未来中国仍然需要推动全方位开放,单边开放力度也会加强,同时在推动国内物流成本下降的同时,也会提升科技创新的速度。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