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4 作者: 王文
这次访问的背景非常关键,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意义非凡。从研讨会上的交流和我们发布的报告来看,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处在东南亚的十字路口,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关键节点,这种地缘优势让它在地区合作和全球贸易里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编者按:4月23日,特朗普表示会“大幅下调”对中国的巨额关税,被普遍视为特朗普服软信号。近日,在“新时代的中马关系” 主题研讨暨报告发布会 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智库代表团2月赴马来西亚的实地考察成果 —— 《被低估的马来西亚:东南亚枢纽战略价值与中马关系深化路径》 研究报告。会后王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解读美国滥施关税背景下,中马关系的未来。现将专访内容发布如下:(全文约6100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王文发布《被低估的马来西亚:东南亚枢纽战略价值与中马关系深化路径》研究报告。
在特朗普政府掀起新一轮关税大战之际,中国和东盟关系何去何从?马来西亚在东南亚地区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和马来西亚深化合作有怎样的深远意义?新形势下,两国的经贸合作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王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娓娓道来。
01
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21世纪》:日前,中国国家领导人刚刚结束了对马来西亚的国事访问。你怎么看待此次访问的背景?怎么看此次访问取得的成果以及释放的信号?
王文:这次访问的背景非常关键,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意义非凡。从研讨会上的交流和我们发布的报告来看,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处在东南亚的十字路口,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关键节点,这种地缘优势让它在地区合作和全球贸易里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不仅如此,马来西亚在多元文化融合和高效经济体系方面的成就,也让它成为东南亚的一个战略枢纽。
习近平主席此行的成果可以说是丰硕且影响深远的。双方达成了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共识,这不仅推动两国关系达到一个全新高度,更是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注入了强大动力。从联合声明里提到的深化战略协作、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到拓展经济合作领域,尤其是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合作,这些都是非常实质性的成果。
中方在访问期间释放的信号也很明确,那就是中国对马来西亚的重视,以及对东南亚地区合作的积极态度。此次访问也向外界展示了中国愿意与马来西亚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地区发展和繁荣的决心。同时,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是认真的、有行动的。
这次访问也让我们看到了中马关系的潜力和未来。中国对东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次访问无疑会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马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互动。同时,这次访问正是中国展现大国风范的一个绝佳机会。
02
美国滥施关税背景下,
中国东盟合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21世纪》:近日,特朗普政府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干扰。你觉得东盟国家的经济前景将受到怎样的影响?哪些东盟国家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
王文:特朗普政府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确实给全球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东盟国家的经济前景也因此面临诸多挑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盟国家普遍面临着出口下滑和供应链受阻的困境,尤其是那些对美贸易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据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预测,东盟+3地区2025年经济增速可能跌破4%,2026年增速或将继续放缓至3.4%。
在东盟国家中,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柬埔寨面临49%的高额关税,老挝的税率也高达48%,越南则被征收46%的关税。这些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对美贸易顺差占比较大,美国的高关税直接削弱了它们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导致出口收入减少,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此外,像泰国、印尼等国也难以幸免,泰国的汽车制造业、印尼的资源出口产业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1世纪》:这给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文:对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而言,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进而影响到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和投资。同时,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也会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机遇在于,面对外部压力,中国与东盟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比如,双方可以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就像 研讨会上嘉宾们提到的 ,中马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投资、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等方面成果显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加强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能够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03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将让双方合作
如虎添翼
《21世纪》:2025年,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有望在2025年签署协议。你对这个协议有何期待?它将如何进一步拓展中国同马来西亚的经济合作?
王文:我对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协议充满期待。2025年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这个时机抓得太关键了。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本来就很紧密,在3.0版协议生效后,更加如虎添翼。
这个协议首先会把双方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到一个新高度。关税减让、贸易规则这些方面肯定会有更优惠、更便捷的措施。对于中马来说,这直接就意味着企业成本能降下来,贸易效率能提上去。像中马之间那些优势互补的产业,像中国的机电设备、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贸易规模肯定会再上个台阶。
这个协议还会拓展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新领域。中马在数字经济合作上有很大的潜力。有了这个协议,双方在数字贸易规则、跨境电商这些方面的合作就有了更明确的指引和保障,企业肯定更有信心去布局这些新兴领域。还有绿色经济,这是全球的大趋势。中马在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这些领域合作空间巨大。协议签了之后,双方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和贸易合作肯定能加速,不仅对两国经济发展好,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贡献。
关于中马的经济合作,东海岸铁路、马中关丹产业园等旗舰项目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未来,有了自贸区3.0版的加持,这些项目不仅能继续深化,还能带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合作。比如东海岸铁路,它未来可能会成为区域物流枢纽,吸引更多企业去投资布局。
不仅如此,这个协议还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马作为区域的重要经济体,合作越紧密,对整个东盟地区的经济整合越有利。马来西亚是个“连接性国家”,中马合作好了,对整个东盟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能起到辐射作用。
04
中马双边贸易50年间实现超千倍增长
《21世纪》: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再创新高。从1974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不足2亿美元,到如今全年超过2000亿美元,50年间实现超千倍的增长。怎么评价两国蓬勃发展的贸易合作?得益于哪些政策红利?
王文:首先,这得益于两国高层的战略引领和推动。中马两国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双边关系的发展,多次会晤和交流为贸易合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双方加强经贸往来的信心。此次访问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达成了诸多共识,为未来贸易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其次,中马之间的政策沟通与协调是关键。双方在经贸领域建立了多种合作机制和对话平台,及时解决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了贸易的顺畅发展。而且两国都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双边贸易。
再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马贸易带来了新机遇。马来西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进一步拓展了贸易空间和领域。例如东海岸铁路等重大项目,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两国贸易往来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同时,中马在产业上的互补性也为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在制造业、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具有优势,而马来西亚在半导体、棕榈油等产业有竞争力,双方优势互补,促进了贸易的快速增长。
此外,中马之间良好的人文交流和民间往来也为贸易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双方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化,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05
中马新兴产业合作方兴未艾,
未来潜力无限
《21世纪》: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马来西亚主要投资来源国,各类投资存量累计超过190亿美元,其中80%对马投资是在近10年内完成的。据马方统计,2024年1—9月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额为108亿令吉(约合172.8亿元人民币),居外国对马投资第二位。哪些因素吸引了中国企业赴马投资?怎么看未来的前景?
王文:我觉得有几个关键因素特别有吸引力:首先,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处于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关键节点,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让企业在那里投资可以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甚至更远的地区,中国很多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厂后,产品出口不仅覆盖周边国家,还能方便地进入欧美市场。
再就是马来西亚的产业基础相当扎实,它在半导体、棕榈油加工等领域的实力全球知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和马来西亚企业合作,能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比如在半导体产业,中国的投资可以帮助当地提升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利用当地的产业配套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马来西亚的政策环境也很给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像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这些都很实在,为企业降低了投资成本。而且马来西亚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方面都有明确规范,让企业投资心里踏实。
另外,马来西亚的劳动力资源也很有优势,人口结构年轻,劳动力充足,而且素质相对较高,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善,能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高素质劳动力,这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太关键了。
还有人文交流的因素,中马两国之间的文化渊源深厚,马来西亚有庞大的华人社群,这些华人在商务沟通、文化融合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让中国企业在那边投资时更容易适应当地环境,减少文化冲突。
说到未来的前景,我觉得一片大好。在当前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浪潮下,马来西亚作为新兴经济体,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马之间的投资合作只会越来越紧密。东海岸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马来西亚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前往。而且中马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才刚刚起步,未来空间不可限量。马来西亚民众对中国的观感整体比较好,这种良好的民意基础也有利于双方投资合作的长期发展。当然,过程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像地缘政治博弈、本土化等挑战,但只要双方积极应对,未来中马投资合作肯定能结出更多丰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06
中马数字经济合作基础良好,
未来前景广阔
《21世纪》: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兴科技领域在中国迅猛发展,有分析认为,中国科技企业高质量“出海”时代正加速到来,特别是在东盟地区。你怎么看中马数字经济合作的前景?
王文: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也一直在琢磨。在研讨会上有观点也提到,中马在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合作走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前列。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点:
首先,马来西亚的数字基础设施已经很扎实了,网络覆盖广、网速快,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再加上马来西亚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马来西亚数字计划》(MyDigital),这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马来西亚的市场潜力巨大。它不仅有3430万人口,还有超两成的华裔人口,这些华裔对中国的数字产品接受度高,文化上有亲近感,这为中国的数字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
再者,中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像华为、字节跳动这些企业已经在马来西亚有了布局,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说明马来西亚的市场对中国的数字企业是开放的,也是友好的。
中马在数字经济合作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中国在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上有领先优势,而马来西亚在应用场景和市场推广上有优势。双方的合作可以加速技术的落地和应用,实现互利共赢。当然,未来肯定也会有一些挑战,比如数据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但只要双方加强沟通与合作,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21世纪》:马来西亚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你怎么评价近年来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果?哪些旗舰项目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王文:今年2月, 我曾带团去马来西亚实地调研了一周 ,重点就是围绕“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那真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地改变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和社会面貌。
以东海岸铁路项目为例,这是马来西亚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这条铁路建成后,将把马来西亚东海岸的经济发展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不仅会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还会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这条铁路还将与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项目相连,形成一个更大的区域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地位。
还有马中关丹产业园。这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标志性项目。这个产业园已经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入驻,涵盖了钢铁、轮胎、铝加工等多个领域。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为马来西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21世纪》:在新的阶段,两国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开展合作?
王文:在新的阶段,中马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开展合作大有可为。
首先,产业合作可以进一步升级。比如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双方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马来西亚在这些领域有着强烈的合作需求。
其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可以继续深化。除了交通领域,还可以在能源、通信等领域加强合作,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金融合作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双方可以探索在跨境支付、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的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人文交流也不能忽视。通过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一带一路”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