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文:金融应更多服务穷国穷产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王文:金融应更多服务穷国穷产业

发布时间:2016-01-22 作者: 王文 

王文认为,进入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正逐渐走入“死胡同”,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空转方式,处于塔尖的社会精英攫取了大部分的财富,而塔底的普通民众则生活得步履维艰。离最近的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已经过去7年多,危机带来的影响似乎正在远去,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无法服务于足够多穷人穷国的问题依然突出。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刊于1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


  “金融应该更多地关注穷人、穷国、穷产业”,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开业之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呼吁。


  王文认为,进入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正逐渐走入“死胡同”,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空转方式,处于塔尖的社会精英攫取了大部分的财富,而塔底的普通民众则生活得步履维艰。离最近的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已经过去7年多,危机带来的影响似乎正在远去,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无法服务于足够多穷人穷国的问题依然突出。


  王文向记者提到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在其《金融与好的社会》所说的一句话:“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金融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其他的目标,即社会目标”。也就是说,金融有足够的潜力塑造一个更加美好、公平和公正的世界。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王文希望亚投行的成立能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更多地为穷人、穷国和实体经济服务,对于这些,亚投行应该对此有革命性、颠覆性的阐释和贡献。


  为什么说金融应更多地服务穷国?王文认为,此前的国际金融机构也对穷国开展援助,似乎在帮助穷国走出一条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道路,而事实却出现了穷国更穷、富国更富的现象。美国作为大股东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穷国发展“出谋划策”,推进无节制的私有化、价格市场化、资本和贸易自由化,在为穷国提供杯水车薪资金支持的同时,却为穷国开启“自由之门”,使得穷国跌入发展困境。而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稳坐亚投行头两把交椅,在股权方面,中印共占38.9%;在投票权方面,两国共占33.6%,这让穷国真正看到了曙光。虽然亚投行绝不是穷国俱乐部,诸如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富国也位列其中,但是亚投行在确保整体盈利的基础上,将打造利益共同体,为穷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和援助。


  对于金融应更多地服务于穷人,王文认为,作为国家兴盛发达的基础和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用通俗的话语来说,就是“要致富先修路”。亚投行的成立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为世界上第一家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实际上在打造一把实现穷国发达、穷人致富的钥匙。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尚有7千万贫困人口,中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通过亚投行帮助他国穷人,期待通过帮助穷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亚投行与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一起有望成为帮助穷人的“伟大的新生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这股革命进步力量是由中国主导的。


  至于金融应更多地服务于穷产业,王文认为,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大、实施周期长、回报不稳定,愿意为其投入资金的机构和个人并不多。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测算,目前到2020年,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高达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开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每年的投资规模却不足200亿美元,严重无法满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亚投行是一个专门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服务的平台,将利用亚洲乃至全球的资金,提供高效而可靠的中长期金融的支持,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为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