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鼓励消费就能经济复苏?不!关键是鼓励投资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鼓励消费就能经济复苏?不!关键是鼓励投资

发布时间:2023-08-14 作者: 王文 

为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经济复苏,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但仍有不少人认为,需要有更多实质性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中央政治局会议所说的“社会预期持续改善”。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编辑稿刊发于2023年8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为《不只是鼓励消费,关键是鼓励投资》。


刺激中国经济复苏、重拾社会信心,鼓励消费是表层,根本还是要通过务实的措施来鼓励投资。


本文字数约4126字,阅读需要4分钟。


2918f7092530d122d80a3ed9162b0b3c.png


74defe19cb409a304c6bb58aa00a9b75.png


本文编辑版2023年8月8日刊发在《21世纪经济报道》并在报纸头版重点展示。


为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经济复苏,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但仍有不少人认为,需要有更多实质性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中央政治局会议所说的“社会预期持续改善”。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出实招鼓励投资,才能撬动中高收入者对社会与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对此,相关重点优势项目是否向民间资本放开、对外吸引优势投资、对内降低投资门槛,就变得异常重要。


01


须警惕民间、外商投资的下降


投资是经济主体为得到可预见将来的获益、对某个领域或某个区域投放足够数额资金、器物或行动的市场经济行为。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了3.8%的增长,但民间投资(-0.2%)和外商投资(-2.7%)下降,这是值得警惕的不炒信号。作为获益滞后的边际递减效应,投资热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重拾,中国经济未来将面临更多压力和挑战。


5d1520e499b79c2aa1de57145afccd4c.jpg


该文简版刊于2023年8月9日《证券日报


投资是拉动每一轮经济行为的第一步,先有投资,才能有生产、分配、交易、消费等过程。但从现状来看,上半年数据反映民间投资乏力已成为突出问题。根据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43113亿元,同比增长3.8%,过去一年内增速从6.1%持续下降至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152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投资74839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投资163123亿元,增长仅为1.6%。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中的采矿、制造业等主要以国有资本投资为主,侧面反映出民间投资乏力,而第三产业投资总额超过一二产业总和的两倍,但增长过低,而第三产业恰恰是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所涉及的重要领域,也是吸纳就业最大的领域,三产投资需求不足还将进一步降低民营经济活力、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


投资下降不仅是当前经济复苏不振的重要原因,也会成为未来经济复苏难点的根源,今年投资下降意味着明年后年收益的减少。清科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国内投资金额下降了42%,投资案例数下降了37.5%,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降幅最大的半年,如不加以引导和支持,投资或将跌入谷底。在基金市场,2023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计3289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新募资总规模7300亿,分别同比下降0.3%和23.5%。此外,上半年中国VC/PE市场募资和投资均有显著下降,募资7341.5亿元,下降了23.5%,投资2929.6亿元,下降了42%,一些头部机构的投资金额和数量甚至于去年同期的1/5。大量企业主体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它们投资的重要障碍,创投活力踏入新低。


投资的至关重要性,近年来往往被轻视。如果说消费是能力的反映,那么投资则是心理的反映,投资热情直接反映了是市场主体对未来社会经济的预期。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下降,背后折射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较差,对经济的安全感缺失。


中国投资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降,一方面与全球政治经济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有关。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企业和个人往往会更加谨慎,担心投资回报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等外部冲击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的预期显然还处在“创伤恢复期”阶段。


但另一方面,也与当下国内经济前景相关。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之后,虽然部分数据上显示经济回暖且增长,但很多企业和个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缓慢增长的盈利和收入水平、不断压缩的企业成本等困境,对经济发展前景产生了担忧,致使民间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更有甚者认为,当前投资增长困境,与一些人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困惑有关。一些中高收入者对民营经济、经济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等前景存在不一样的看法。当前网络舆论中存在一些“极左”言论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对民企的过重惩处,加之国外唱衰中国经济“崛起顶峰论”作怪,有钱人的群里出现“润”(英文单词“跑”的拼音)的讨论高潮。


从这些角度看,刺激中国经济复苏、重拾社会信心,鼓励消费是表层,根本还是要通过务实的措施来鼓励投资。


02


投资对经济良性循环的牵引作用不容忽视


鼓励投资是重拾经济发展信心的根本动力,其本质在于通过供给端投资拉动就业,将投资注入新兴行业、稳定传统行业,扩大生产并实现居民收入增长,提升消费能力,并进一步拉动经济良性内循环,防止资金运转的停滞。


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离不开投资的基础作用。从生产端来看,投资可以增加生产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量。通过增加供应,产品的价格下降、质量提升,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行购买。从消费端来看,投资的增加往往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扩张,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当就业机会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自然会相应提高。并且消费市场主导型的投资也可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例如,投资可以用于改善商业区的设施和服务,提升购物体验,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更多的消费,使得投资与消费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同时,为实现投资对经济的牵引作用,还有赖于借助资本市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资本市场反映了投资对产业经济的循环拉动作用,即鼓励投资者提升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度,通过资本市场为相关优势行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进而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回报,实现企业有资金、居民有收入的螺旋形复苏。


化消费意愿为消费能力的前提,是让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也离不开活跃资本市场并发挥储蓄资金的存量价值,提升资本市场潜在购买力,从而从增量上扩大消费潜力。资本市场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同样也是信心的晴雨表,更是收入和财富的晴雨表。加快全面注册制改革,高质量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不断撬动中高收入阶层的参与度,有助于通过投资的复苏引导社会信心的复苏,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03


多举措鼓励投资恢复经济信心


近期,民间段子里讲“在发钱和发券之间,选择发文;在提升就业和收入之间,选择了提振信心”、“很感动但不敢动”之类的话,看似调侃,实则内容均反向折射了人们对政策实招、鼓励投资的真实期待!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复苏形势,当务之急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重拾民间和外商投资的信心。在民间投资方面,主要是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支持民营企业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外商投资方面,加快自贸试验区引资政策的复制推广,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动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促进投资,不仅仅是开放的问题,更是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三化”之路的重要问题。法制化的核心是对民间资本的保障和支持,尽管美国近年来软实力有所衰落,但基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优势,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吸引国际投资的国家,借助开放举措引导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美国支持其产业发展。


具体而言,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减税降费等财务支持增加企业融资的良性循环。对企业而言,继续落实中央近年来关于“税收减免”和“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式,为其提供更多的财务支持和激励,进一步增加投资者的回报预期,形成企业融资和项目投资的良性循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企业等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激励企业加大投资和创新。对个人而言,在资本市场建立一系列便捷渠道、推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产品来提高居民的投资参与度,稳定和留住老的投资者、帮助和引导犹豫的投资者、吸引和拓宽新的投资者、刺激并扶持新的投资领域,不断为资本市场挖掘增量。


二是盘点、落实与兑现近年来地方政府、国企对民营企业已有承诺与合同款项。应严格要求各级政府实现国企与民企在市场地位上的平等权,尤其是过去三年特殊时期,一些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拖欠应收账款、签约项目等,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让国企与民企共同风险,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顾虑。


三是多将一些优势重点项目对民间投资放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和重点领域的投资,通过重点项目的优势回报提升投资吸引力。比如,全面核查新36条和老36条的落实情况。加强政府、国企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资本投资者来运营和管理一些公共项目和重点领域,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度。或者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资本投资者来运营和管理一些公共项目和重点领域,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度。


四是放宽跨境资金的准入门槛,并出台离境税等相关税收政策降低中高收入者的资产外流,提升本国资产升值预期,将大额资金留在国内项目和市场中。同时吸引外资与国内资金形成合力,提升投资质量,分担投资风险。积极开展包括新基建、新能源、新产业等中国新兴市场行业的投资前景和市场吸引力,并提供高质量配套服务,包括提供法律、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外资企业更好地在中国市场开展投资。国内外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也实现了风险的分散和共担,这有利于降低国内资金对投资不确定性的风险把控。


(该文感谢刘锦涛、刘英、蔡彤娟、李珊珊的参与与贡献)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