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6 作者: 王文
王文说:“过去至少40年里,中国外交没有任何一个概念像‘一带一路’这样,能够引起全球的关注。一带一路论坛是中国成为全球大国的一个重要节点。”他指出,中国过去几年实际上已扮演着区域性大国的角色,但还未晋升全球性大国。他说:“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通过在APEC和G20峰会上的经验,逐渐适应了全球大国的角色。而一带一路,既是中国的倡议,也在中国本国召开,代表中国正式升格为全球大国。”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刊于5月16日《联合早报》。
作为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北京过去两天铺开盛大排场,邀请29个国家领导人及13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受访中国学者形容,此次论坛是中国晋升“全球大国”的重要节点,但学者也强调,中国不会寻求扮演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而是会同其他国家一起“把世界变得更好”。
一带一路论坛昨天圆满闭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傍晚的记者会上说,会议为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明确了行动方案,并形成270多项成果清单。
而观察人士首先注意到的是参会人员的规格。在本次论坛中,除了周边国家以外,远至欧洲、南美洲的国家都有领导人应邀出席峰会,甚至此前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的美日韩,也都派代表出席,显见此倡议惊人的动员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全球那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都聚集到中国,商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体现了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中国一再强调,一带一路向所有国家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
王文说:“过去至少40年里,中国外交没有任何一个概念像‘一带一路’这样,能够引起全球的关注。一带一路论坛是中国成为全球大国的一个重要节点。”
他指出,中国过去几年实际上已扮演着区域性大国的角色,但还未晋升全球性大国。
他说,北京在2014年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时,提出了亚太自贸区的概念;去年则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更积极地参与到了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不过,APEC和G20还属于现有国际组织和体制,而中国也只是以轮值主席国的身份举办上述峰会。
他说:“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通过在APEC和G20峰会上的经验,逐渐适应了全球大国的角色。而一带一路,既是中国的倡议,也在中国本国召开,代表中国正式升格为全球大国。”
然而,中国今年最盛大的外交“派对”昨天却出现突发状况,暗示华丽的外交盛宴背后,也可能暗流汹涌。
据报道,参加贸易分论坛的欧洲国家集体决定不在一份贸易声明上签字。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希腊和葡萄牙在内的欧洲代表认为,此声明没有适当地回应欧洲国家就公共采购程序透明度,以及社会及环境标准等问题的关注。
法新社也引述不具名外交官说,中国上周才把声明交到各国代表手上,并说文件不能再修改。
事实上,国际社会上一直有舆论担忧,中国想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改变国际秩序、扩大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并最终建立霸权。
对此,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14日发表社评说,中国“还没有”领导世界的资本和能力,但中国确实有需求、也有条件与世界进行更多合作。
另一方面,有分析指出,中国砸重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基础建设项目,这些国家眼看有利可图,当然会来捧中国的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向本报分析,历史证明,大国发展起来后,必然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而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并不是盲目地投资,中石油等中资企业在中亚等经济未开发地区投资,实际上都获得了很高的回报。
郑新业说:“今天中国对世界的需求,至少不小于世界对中国的需求。世界好,对中国也好,其他国家发展起来了,中国也可以从中得益。”(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