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一带一路”与中国创新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一带一路”与中国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5-27 作者: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新型智库之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实地调研,坚持从实践中获得真理,人大重阳学者三年走访40多国,积年累月行走在探索“一带一路”的求实之路上,并荣获“影响中国的2016年年度智库”称号。上周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有幸邀请到人大重阳王文老师来做客。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刊于5月26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新型智库之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实地调研,坚持从实践中获得真理,人大重阳学者三年走访40多国,积年累月行走在探索“一带一路”的求实之路上,并荣获“影响中国的2016年年度智库”称号。上周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有幸邀请到人大重阳王文老师来做客。

 

王文教授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早在2013年中国就提出“一带一路”,直到2015年话题才被公众广泛知晓,并且愈来愈热。不仅仅只有“中国梦”,土耳其也有“百年梦想”,印度、伊朗、巴勒斯坦、阿根廷、斯里兰卡等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的民族伟大梦想,渴望向前发展,这些在迅速崛起的国家、地区正悄然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现在的中国已经发展到梁启超先生所讲的第三阶段——“全世界的中国”。人大重阳的学者们以此为基础,经过广泛的国内、国际实地调研,整理出版10余本相关书籍,部分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当前全球格局发生了变化,学术上称“全球转型”,其具体表现为:


  特点1 全球中心的亚太


  早在1000年前,宋朝经济占全世界的一半左右,那时可以算是全世界的中心。随着现代化发展,中心逐渐向西方转移,20世纪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美英德法等国。紧接着到了21世纪,随着东方国家的人民勤恳工作、创聚财富,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家也越来越强,实现了财富转移。仅去年一年,中国就业量相当于德国的五倍,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了39%,所以中国经济的增长会影响到世界经济,中国就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中心。中国是全球十大电子商务市场的第一大市场,诸如电脑、手机、鼠标、音响、灯具等等产销量都稳居第一,“中国制造”有80%-90%销往全世界,约有130个国家的第一贸易大国、第一贸易伙伴都是中国。到本世纪末,亚洲的财富资本总量将会超过全球的60%,亚洲正在崛起。


  特点2 中国正走向世界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在一片“中国威胁论”质疑声中,中国领导人明智的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概念。一方面应对在全球纵行的情况下,全球复兴都转到亚太化,尤其是转到中国;另一方面构架互动的网络化,实现互联互通,亚欧大陆铁路网使各国之间互动变得更加便捷,互联互通使中国与每一个国家的贸易变得越来越快,所占份额越来越高。


  中国从其它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产品每年都在增长,中国向全世界投资也是逐年递增的,2016年向世界投资1700亿美元,等同于越南一年经济总量的1.5倍。中国成为全世界的第二大投资大国,互联互通使得中国与全世界的互动越来越频繁,通过“一带一路”,亚洲市场变得更加紧密。


  特点3 全球创新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的价值观就被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所怀疑,认为他们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是失败的,继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同是一个政党、一样的人民,却在中国国土上没有发生任何战争。经过30、40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一线城市已跃居世界前沿。当世界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要来中国学习,“一带一路”中国也在向世界学习,中国也在向世界分享成果。全球转型对“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是借助全球中心向亚洲转移的机会整合亚洲,推进中国和亚洲、欧洲各国合作,推进一个亚洲整合与创新发展;二是国际互动给每一个参与的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推进基础设施向海外发展,让每一个国家互联互通起来,也是创新发展。同样微信已成为了全世界最流行的通信工具,它也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全球转型对“一带一路”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中国的发展要考虑到世界发展,考虑如何与世界更好的互动。过去三年“一带一路”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推进效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堪称“一带一路”首席推销员,他在全世界各种场合以170多种型式讲了200多次,促动每一位中国公民去关心“一带一路”。

 

王文教授讲述全球转型对“一带一路”的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可以简单用数字1到10解读:


  1项顶层设计:包括《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及“一带一路”领导小组;


  2条共建主线: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


  3项原则/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4大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5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6大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7大对接样板:中巴经济走廊四位一体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之互联互通、中哈重大产能合作、中印尼高铁合作、中泰铁路、中白工业园;


  8大合作方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


  9大资金平台: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丝绸之路黄金基金;


  10个标志性对接:以十大对接项目为前提,通过各经济走廊和产能合作项目,实现亚欧大陆更多的融通并将成为一体化市场。


  中国越来越频繁地与各国、各地区进行沟通与互动,成立了多项合作平台和高层论坛,持续不断地达成了多项国际合作。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快,已与很多国家签基础设施合作协议。从夜空俯瞰亚欧大陆,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天津,韩国、日本、印度、土耳其、波斯湾沿线,真是美不胜收。通过各种互联互通把更多这样的地区连接起来,沿线就会发生巨大的经济变化,让更多地方都能够“亮”起来,这就是“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推进贸易畅通,通过贸易增长增进产能合作,有更多的资金去推进“一带一路”,让更多的生态合作、卫生健康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能够实现。

 

王文教授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四大机遇

 

  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四大机遇:


  一是宏观增长,中国会保持6%-7%增长;


  二是贸易机遇,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投资平台;


  三是海洋经济,中国的海洋资源非常发达,旅游经济也会出现重大的转型;


  四是资源生态环保,推动各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


  习近平主席近期主持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取得了巨大成果,签署了多项贸易合作协议,中国在行动的同时,也促进了全世界一起行动。


  王文老师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对深圳的创新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1、从理念上认清“一带一路”的意义,人人都应该去理解“一带一路”,每个人都可以为“一带一路”做贡献。


  2、企业家应该去钻研“一带一路”,因为钻研“一带一路”会发现企业的新概念,比如通过产能的合作把企业转移到了国外,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产能合作是相互得利的,工厂能够减少成本。


  3、提升风险意识。风险和利润同存,风险大利润更大,应该重拾市场冒险主义精神。


  4、成为全球的公民。中国已是全球大国,我们怎么做才能不冒风险、不白交学费就扎根全球,取之全球、用之全球。

 

王文教授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对深圳的创新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美国有很多战略家没有给美国指明“道路”,但中国智库有很多智者,很多伟大的有远见的官员和学者正为国家的未来去寻找出路,而这个出路就是“一带一路”。(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