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5 作者: 王文
2023年应该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是复苏之年、重启之年,那么中国在2023年全球复苏和重启的这个大车轮下,我认为中国处在一个领先的地位,正成为更加强力的全球经济复苏和重启的发动机。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如何复苏?中国又将如何面对当下国际形势?5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做客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等主办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探讨后疫情时代的新消费、新机遇、新心态,相关视频及对话实录发布如下:
接下来,我们一定要从长期主义的角度去审视个人与事业。风险随处都有、时时都在,但只要保持一个学习之心、不断的上进之心,任何的风险都会成为促进我们不断成长的全新动力。
本文字数约64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主持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市民文化大讲堂》。我是主持人雨燕。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国际形势及其应对。我想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该如何去解读呢?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先生,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今天的主题。那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王院长。
王文: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应该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就是我们在这三年之后中国经济的这个走向。2023年应该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是复苏之年、重启之年,那么中国在2023年全球复苏和重启的这个大车轮下,我认为中国处在一个领先的地位,正成为更加强力的全球经济复苏和重启的发动机。
过去的一两个月,很多的经济数据比我们想象中都要好。比如说一季度的这个对外贸易的数据、进出口数据,很多国家都出现了负增长,中国反而呈现了巨大的正增长。我们老以为好像说外贸好像不行了,但是没想到一季度大的正增长7%-8%,很多产业正增长的速度是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比如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的一季度的增长量,90%左右的增长,翻倍的增长。还有包括我们的锂电池,新能源电池的增长都是70%-80%的增长。那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很关心的,就是我们深圳。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双区叠加和双区驱动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这三年之后我们的经济应该怎样?或者是有哪些可期待的?我认为对于深圳来讲,我也高度看好这座城市,我们完全有信心说,在2023年,世界有可能处在长期停滞的大背景下,深圳继续脱颖而出。
当然,我们也处在一个外部环境不安定、不安稳的困难前提下,但因为深圳,它是一个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全新想象的空间,充满着我们获得成功、实现深圳梦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在深圳是最有理由去谈“越是有风险、越是风高浪急,越有成功可能性”的这样的未来。
我突然想到了一部非常好的一个片子,叫《狂飙》。大家可能都看过这部片子,《狂飙》里面的一个主角叫高启强,他讲过一句话,他说越是风高浪急的时候,鱼越贵。这恰恰是可以跟我们深圳的市民们来分享、来共勉的地方。
主持人:谢谢王文老师。我觉得您不但是一位专业学者,同时您还充满了哲理。让我们在这座城市不仅能看到这个希望,还坚信这个希望会成为我们的真实的现实。
王文:没错,人人都用智能手机化,实际上就意味着数字消费市场出现了更多的智慧商品、智慧餐饮、线上教育、线上医疗,尤其在电动汽车、家用电器领域我们遥遥领先,都是国产品牌。我总结了几点我们消费市场复苏势头的显著特点。从大的面角度看,中国的消费市场是改善和回升的,而且非常明显。
2023年的前两个月,我们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3.5%,比起原来的负增长,强劲反弹了5个点以上。你现在周末,要订个稍微好一点的餐馆,不提前几天订,提前一天订都来不及。所以很明显的,餐饮业的消费比我们想象中要好得多。服务业我觉得过去的几个月来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民航、高铁、地铁的运输的旅客,应该说2023年春运,包括2023年的二月份、三月份以来,我觉得增长速度非常快。2022年经常那个飞机可能一架飞机就没几个人,我最幸运的时候坐过一次,一架飞机只有三个人,差点成了专机了。但现在这三个月来我经常出差,基本上飞机都是满的。同样高铁,你现在这几个月随便出深圳到哪去高铁,基本上都是满的,所以旅游同样如此。
2023年我们的国内旅游收入预计4万亿元。4万亿元什么概念?相比于去年增长95%,那就是一倍。去年就是2万亿元,今年我们预期是4万亿元,我估计到了下半年以后可能会更加进一步的增长。那么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消费市场在加速地数字化。比如说无接触经济,搜索交易成本低。这的优势的数字化的消费会非常得明显。所以我们会看见中国现在的老百姓,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不使用智能手机的时代了。
那么人人都用智能手机,实际上就意味着数字消费市场出现了更多的智慧商品、智慧餐饮、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线上健身等等。我喜欢跑步,过去我们几个哥们儿经常一块跑步,约在哪个公园、步道。现在大家知道不约了,挺麻烦的。还得打车到同一个地方去。那么大家怎么办?线上约,然后根据各自手机上的线路同时跑。我们自己记录看谁跑完了。现在连跑步都不一样了,连同健身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那么用数据同样也看到这些年来,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也在不断翻升。大家在线上购物越来越流行了。2021年时24%,2022年到27%。2023年我认为数字消费还会继续增长。什么意思呢?就是未来买东西,我觉得越来越依靠于线上,甚至连买个菜、买个酱油都是线上。
消费市场第三个特点就是本土化的趋势。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得明显。就是中国品牌的商品销售,现在很多品种上都超过了70%以上。比如手机、电脑数码、健康服务、家庭日用。越来越多的中国的消费者选择了本土的品牌,而不是国外的品牌。尤其在电动汽车、家用电器上遥遥领先,都是国产品牌。咱们小的时候,家里好不容易买台电视机、买个冰箱。二三十年前,那都是日本品牌,什么松下、日立、夏普。现在我们看家里还有日本品牌的电器吗?几乎没有了,对吧?用的全是中国的品牌,或者韩国的品牌。所以中国、韩国的家用电器,无论白色家电还是黑色家电,占有全世界家电消费的90%。
还有手机品牌同样是如此。10年前将近60%是国外品牌。2021年是36%是国外品牌,国内的品牌占有手机市场的64%。现在没有2022年的最新数据,如果有的话国产品牌的比例可能会更高。快餐店就更加明显了。2013年,快餐市场73%是国外品牌。2021年,国外品牌的市场已经压缩到了8%。现在国内的快餐店越来越兴盛,大家都更愿意选择国内。服装市场同样呈现这样的变化,国外品牌越来越少。最大的变化就是私家车,2012年私家车市场75%是国外品牌。那么到2022年,私家车市场中的国外品牌下降到59%。如果按照新能源车来看的话那就更加明显了,新能源车市场中的国外品牌只有20%,然而80%都是国内品牌。这些数据证明了我刚才所讲的本土化。消费市场的本土化是非常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这些我所讲的变化,将给我们社会和个人迎来新的机会。第一个迎来的重大机遇就是在智能、低碳、健康等前沿方向的行业。我们看到智能、低碳、健康业这些行业作为前沿方向提供了大量发财的、挣钱的、发展的机会。二十大报告中也讲到,要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一代的增长的引擎。
我们也看到过去的一年中,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相关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所以对深圳这座城市来讲,当然是重大利好消息。低碳同样是如此,从2020年的双碳目标提出以后,低碳行业的巨大发展是很明显的。这是下一个风口,也许会有10%、20%甚至30%的增长。在这些年里,我们在资本市场有个指数,就是“宁指数”。宁德时代相关的股票不断地翻倍增长。这些年虽然有时候微调,但整体上比起三年前、四年前增长了好几倍。
另外康养市场全面爆发。中国确实面临着老龄化的这种风险,那么十四五规划完成的时候也就到2025年前后,中国65岁的及以上的老年人将会到2.1亿,占人口的15%。到了2050年的时候,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会有30%左右。所以我们这个国家人均年龄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学会保养;所以未来我相信预防保健、健康运动、健康膳食、慢性病的管理,甚至是避寒、避暑、避霾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康养需求。更重要的是康养产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期和红利期。也因为这些康养产业的发展,过去10年每年的营收都呈现出极高的,甚至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康养相关企业的年度注册量也在增速。2012年的时候,跟康养相关的企业的注册量才不过一千多家。到了2021年的时候已增长到两万多家。这说明康养市场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各个行业,比如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每年有四千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专业养老的护理服务,每年有一千多亿的市场规模。再比如市老化的基础设施改造,每年有三千多亿人民币。康养市场每年有两千多亿人民币的相关的市场空间,所以这是一个新的赛道。
第二个重大机遇就是物流供应链。电商领域的稳步复苏,让我们明显地看到物流行业的增长,每年的增长都是大两位数。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物流和电商领域的增长的步伐。我这里有个数据,某上市企业2022年的前三季度增长是148%。那么我觉得2022年以来,我们电商业呈现了强劲的复苏状态。
第三个行业的变化,我认为是半导体产业。半导体产业的本土化有望加速。半导体行业,尤其是集成电路,中国的自给率还是不高的,只有15%。那么2021年已经达到16%,到2025年有望达到19%。所以半导体产业本土化的过程是极其快速的。我经常鼓励我的EMBA班的学生们,跟他们讲:“如果大家从事高科技的话中国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中国现在每年的进口将近三万亿美元。进口里面最大门类是哪一类,大家知道吗?有人会说:“那肯定是能源,我们的石油、铁矿石。” 不对,每年我们用于能源进口的是三千多亿美元。还有比这更大的门类。什么大,知道吗?半导体,以芯片为主的半导体。为什么要买别人的?为什么不能从我们国内自己生产?所以半导体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在未来十几年、二十年之后也一样。中国现在的IC集成电路,自给率才百分之十几,未来十年、二十年都还不能满足这个需求。所以未来的还年轻的孩子们,我们的下一辈们从事这些行业,我觉得是非常有空间的。
主持人:接下来,请王文院长给我们讲讲新心态。在如此巨大的复苏和重启的时代里面,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么去做。
王文:第一,就是我们一定要从长期主义的角度去审视个人与事业。过去在深圳这片土地上,尤其会有这样的趋势,就是幻想着一夜致富。一夜暴富在短期内能够成功,这当然是好的。我们不能否定过去那种狂热、激情,对于成功有一种这个痴迷般的,甚至“病态”般的这种追求。我认为这都是对的,不能非议。但是问题是,时代变了。它已经失去和渡过了过去那种快速增长,甚至是中高速增长的时代了。它是由周期论来决定的。我们经常讲康波,人生就是一场康波。所谓康波就是50年、60年一轮。那我们当下处在的世界发展的周期中,我认为是处在了一个高峰期,甚至在微微往下走的。世界普遍老龄化,技术发展普遍陷入到瓶颈等等很多现象可以证明这一发展趋势。
所以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对于我们个人来讲,要求的不是非得猛增,而是长期发展。过去尤其在深圳,我有时候跟那些VC、PE界的创投界的人交流。三四年前、五六年前,当时我跟他们交流说:“一个项目没有这么50% 60%的年增长,那好像就不是好项目。” 然而现在哪里再那么容易找到年增长60%、70%、80%的项目呢?所以说现在要求的是长期主义。所以我们会经常讲:“每天不是说你今天你要跑得多快,而是你要保证每天都在跑着。”
第二,我认为现在全国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在推行大量的复苏相关的措施,那么这些措施就有普惠性。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要用好这些减税、降费的政策,尤其在这几个月里面。我觉得既然有很多政策,我们就要把它用好。
第三,就是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个人都应该利用好我们的数字基础设施。要有更多的参与和学习数字经济的热情。
第四,当然我们也要警惕自动化对我们的市场和生活产生的冲击和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我经常跟很多朋友谈论他们孩子的就业、学习、专业。我就跟他们会这么讲:“你要看看你这个行业、未来学习的专业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如果会被机器人取代,千万不要学。否则等你四年下来,这行业都没有了。” 我们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要非常重要自动化对其的影响。
第五,我认为公司也要更加放眼于全世界,去考量地缘问题、数字化问题、ESG等等这些问题。中国的企业最不足的一点是什么呢?中国500强企业的盈利,仅仅只有15%左右在海外,85%的利润都在我们国境线之内。只有像华为这样的少数企业,在海外的盈利是超过50%、60%,甚至更高的。所以我们要放眼于全球。拓展海外市场当然有地缘风险,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讲,我们应该更加地挺进,进行全球的布局。
那么最后我想跟大家讲,过去三年中,我个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经验,那就是终生要学习,要提升个人的竞争力。我认为风险随处都有、时时都在,但只要保持一个学习之心、不断的上进之心,任何的风险都会成为促进我们不断增长的全新动力。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刚才精彩的分享。您刚才说到这个消费的本土化趋势,是咱们近年来一个非常主要的一个表现。尤其是近三年来吧,这里可能有一些外部的因素的帮助,国产的一些品牌抓到这些机会。但是所以我想问一下,就是在我们现在整体的一个国家对外的一个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就是这一些外部的一些促进的因素,可能会慢慢消失或者是减弱。那我们这个国内如何去来进一步去巩固、去加强这样的国内的一个本土文化的一个消费趋势?
王文:实际上消费本土化的过程当然有你说的因素。就是在过去的三年,中外沟通交流相对被阻隔的前提下,给予了本土经济、本土品牌发展的重大趋势。但在另外一个层面,我觉得这是中国对消费本身的自主能力的一种觉醒。大家都会觉得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得更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最近山东有一个城市非常火,淄博。过去人们老把烧烤视为是烟火气的、很糟糕、很脏的。淄博烧烤就主打氛围然后价格平易近人。更重要是,它的串不缺斤少两。这不就是回归常态吗?结果因为这个烧烤就带火了一座城市。很多人不辞辛苦千里坐高铁去吃烧烤。由此可见,中国的企业和生意人在旅游、餐饮、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等方面能够提升的空间非常大。稍稍提升一点点;稍稍规范一点点;稍稍符合人性一点点,你的公司可能就一下子提高许多。所以我恰恰认为本土品牌在面临下一轮竞争的时候,我们要更加有底气、相信我们自己的道路。
提问:您在刚才介绍消费市场变迁的时候,提到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消费。那么我的问题是:您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的绿色经济发展会重点在哪些领域?
关于绿色消费,我觉得最重要就是把我们生活所追求的对生态的美好需求,变成真实的经济增长。我认为这些年在很多地方,正在出现这样的重大的端倪。比如说这些年各个地方都在不断发展民宿行业,它就是一种绿色消费。很多地方山非常好、水非常美,建了很好、很高端的民宿,动辄三千、四千、五千。一座大山里面只有20、30个房间,照样有人去消费。
第二,再比如说我们的碳市场。国家要求低碳,但是我们的碳市场,碳的价格也是被低估的。中国的森林的平均覆盖率仅仅只有26%左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所以通过进一步的植树造林可以产生大量的碳汇,而碳汇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在碳市场里面,中国碳的价格仅仅是欧洲的十分之一。中国的一吨碳才五六十块钱,而欧洲的一吨碳则是五六十、六七十欧元。在未来的碳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同样会带来巨大的交易。所以绿色的消费同样也是国际化的进程。
主持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感谢王文先生的解读。他动态地分析了在宏观经济形势下当今国际局势的这个变化、及其应对的措施。我想它充满了启示性,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好的,感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再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