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3 作者: 王文
11月19日,第一届“湖北大学·长江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国际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多个国家的200余位嘉宾和代表参会。本次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外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分享成果、凝聚共识。
本文转自11月21长江云新闻。
11月19日,第一届“湖北大学·长江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国际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多个国家的200余位嘉宾和代表参会。本次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外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分享成果、凝聚共识。
在论坛开幕式上,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丽君代表省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湖北发展情况和拉美国家经贸合作情况。她希望各位代表深入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为湖北先行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司长蔡伟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反响情况,以及中拉经贸合作情况。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物质和精神文明协调,做世界文明进步的建设者。我们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彼此欣赏,致力于交流互鉴。中国和拉美文明在美人之美、兼容并蓄中焕发别样的风采。
湖北省外办主任章笑梅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湖北与拉美国家的交往成果。她表示,湖北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在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上高度互补,合作前景广阔。希望中拉赓续传统友谊,携手开创未来,助力中拉关系行稳致远。
湖北大学校长刘建平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湖北大学基本情况和区域与国别研究发展情况。他表示,“湖北大学·长江论坛”将发挥湖北大学独特的办学历史和学术优势,搭建学术平台,汇聚全球智慧,努力成为学术荟萃的园地、文明交流的阵地、服务发展的高地和国际性学术高端论坛,为加强和促进文明交流、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化积极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
本次论坛设立“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与比较研究”三个单元,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长江文化”“中国法律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两个分论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司长蔡伟、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丽君、湖北省外办主任章笑梅,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等专家分别发言,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阐述各自的见解和主张。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智利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里卡多·甘博阿•瓦伦苏埃拉、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等外方学者也通过线上发言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11月19日上午的论坛发言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无论世界格局怎样转换,国际风云怎样变幻,中国都会一如既往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并不断取得成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新范例,将为世界的全球化提供新的宝贵经验。
在11月19日上午的论坛发言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他结合当前的中国国情举例说,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将面临诸多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人口优势和人才优势,中国有属于自己的创造性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11月19日上午的论坛发言中,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希望与亚非拉国家一起携手前行。他援引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给亚非拉国家实现现代化带来了信心。他在发言中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全球南方,G20、上合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全球网络正在开辟新的经济全球化。从这个意义来讲,中阿、中非、中拉合作如果能更加强有力的向前推动,也许未来的世界历史还有改写的机会。
在11月19日下午的论坛发言中,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和平发展,这是当代人类现代化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样本。同时,我们要客观看待自身发展成就和不足。他还在论坛上寄语中国当代青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仍然要睁眼看世界,仍然要看到中国的改革还没有完成,要理解在巨大成功后面,我们还有什么需要克服的地方?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做得不错,但是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在11月19日下午的论坛发言中,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表示,世界各国的制度和发展阶段不同,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也有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整体的利益和共同的发展,强调人类共有一个地球家园,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命运与共息息相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球价值。
在11月19日下午的论坛发言中,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提出以二元视角看待中国式现代化。他表示,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都将呈现二元结构。比如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都存在比较明显的二元结构。由此向外延伸,世界也是二元结构,是发达和发展中的二元结构。如果中国能够处理好国内发展的二元结构,中国就有可能为世界的二元结构提供一个参考,也可以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在11月19日下午的论坛发言中,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表示,当代人类文明形态实际上是由现代化塑形的,现代化从近代到当代的发展不仅仅是造就了一种经济政治、社会的文化运动,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人类文明形态的整体更新。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必须重视中国式现代化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什么样的形态学意义革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在11月19日下午的论坛发言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了论坛讨论。他在发言中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证实了历史并未终结于所谓的“自由民主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克服全球现代化危机提供可能性。比如说粮食危机、难民危机、城市危机,等等。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意义。
在11月19日下午的论坛发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对拉美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的翻版,而是找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开辟了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新模式。这里的后发国家就是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全球的共同富裕,也为各国的共同发展开拓了新思路,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文明交通互鉴,为丰富世界文化的百花园创造了新形态。
在11月19日下午的论坛发言中,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要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站在人类社会的价值最高点,用人类最先进的、共识程度最高的价值来引领人类实践活动。全人类共同价值就应该是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的价值,也是人类最先进、共识程度最高的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并强调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充分彰显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主和自由价值。
在11月19日下午的论坛发言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非研究所执行所长楼春豪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到底有哪些启示?第一,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西方的现代化经验确实有助于我们克服发展道路上的问题,但并不适合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他国家需要立足本国国情、社情、民情,不能照搬照抄。第二要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第三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模式,实行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最后要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中国绝不当发展中国家的“教师爷”,我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和平红利。
此次论坛由湖北大学主办、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承办。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吴洪英对《长江新闻号》记者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国内的意义,也有世界的意义。而且从现在亚非拉这些国家的反应来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反应是非常积极的,而且他们也把它当做一个发展的机遇。中国式现代化它不仅仅是独善其身,它还要普济天下。所以这样一来,中国式现代化它就具有全球性的一种意义。我们自己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带动别人发展。这样一来,就顺应到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成长。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