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作者: 王文
过去我们经常讲,叫西学东渐,现在叫中学西渐,中国的学问、中国的知识,向西方逐渐逐渐地蔓延,向全世界逐渐逐渐地传播,成为了一个知识体系的新开放格局。
演讲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为王文10月13日受邀做客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节目中的完整演讲视频及内容。
过去我们经常讲,叫西学东渐,现在叫中学西渐,中国的学问、中国的知识,向西方逐渐逐渐地蔓延,向全世界逐渐逐渐地传播,成为了一个知识体系的新开放格局。
本文字数约12436字,阅读需要13分钟。
王文在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节目中的完整版演讲视频
解 说:接续奋斗,共筑未来,今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为您讲述《“一带一路”十年:新型全球化的伟大探索》。
江 宇: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这里是福建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我是主持人江宇,欢迎大家!
2013年的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十年弹指一挥间,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深化,逆全球化和地区冲突愈演愈烈,在这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中国为世界提供着确定性和希望,“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最有影响的全球公共产品之一,我们这个自古以来就胸怀天下的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为世界提供着青春的活力,在“一带一路”上承载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浪漫梦想,也寄托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使命情怀。十周年“一带一路”重整行装再出发,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就是一位研究国际问题、特别是“一带一路”的专家,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有请王文院长。王院长你好。
王 文:你好,各位好。
江 宇:最近刚从哪个国家回来?
王 文:上个月刚刚去了老挝。这次去老挝是第一次坐火车出去。从云南的西双版纳坐着中国人建设的、中国标准的铁轨和列车离开国境,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那种感觉非常好。到了老挝以后,老挝的副总理在家里设宴款待了我们,说这条铁路非常感谢中国,过去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叫“陆锁国”,现在老挝变成了“陆联国”,因为有了铁路,老挝成了东南亚未来物流、货运、甚至是客运的一个新的中心,所以“一带一路”在很多细节,很多具体的项目上都在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提升着中国跟世界的关系,也在帮助世界可持续地发展。
江 宇:那么“一带一路”刚刚提出的时候,国际上就有舆论,把它叫做“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那现在已经过去十年了,您怎么评价当时这个评论?
王 文:第一年的时候,有个美国学者就质疑了这个问题,我说你用“马歇尔计划”来比喻“一带一路”,是你的短视,是你的狭隘,“马歇尔计划”是要构筑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一个轴心和边缘化的这样一个体系,而“一带一路”它要构筑的是一个平等、互利、共赢的一个未来的世界,“马歇尔计划”四年差不多就结束了,而“一带一路”它带来的影响是“马歇尔计划”的数倍、数十倍,所以以美国人的视角是难以想象“一带一路”的伟大的。
江 宇:不是像美国那样要构建一个单极的世界,我们是要美美与共,实现共同的发展。
好,那现在我们把讲台交给王文院长,有请。
划时代的中国方案
解 说:十年前,全球并未根本走出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世界秩序严重失序,大国博弈愈演愈烈,逆全球化阴霾笼罩,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世界将向何处去,人类将如何发展?为了回答这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智慧与方案。
习近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解 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从高效双边发展战略的对接到多边合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从根本上改善了相关国家的民生,提高了人民福祉,缩小了“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为完善全球治理和塑造持久的和平稳定局面贡献力量。
塞尔维亚前总统 博里斯·塔迪奇 :在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比以往更多的多边主义,也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一带一路”倡议是关于对话和双赢,是在公平条件下世界的互利发展,这是对未来更负责任的举措。
王 文:在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外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用红色来标着在过去几年我和我的同事曾经调研过的“一带一路”国家的足迹,如果不是过去的三年疫情的话,这个世界地图上几乎已经全部都是红色了,说明我们差不多全世界都走遍了。十年以来,“一带一路”对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来讲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国家)越来越渴求知道“一带一路”的政策的背景、思想的源起、行为的逻辑,还有未来的走向,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就邀请像我们这样的学者为他们去答疑解惑。
我记得2016年4月份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们在美国承办了第一场中美智库“一带一路”的对话,当时一位美国的学者就对我说,以前中国学术界所有的概念、理念、理论、人文社会科学里面一些流行的词,那几乎都是西方人原创的,什么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等,现在呢,中国原创了许多新的概念、新的话语、新的知识,比如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精准扶贫、新型国际关系等等,还有“一带一路”。于是这美国人跟我说,我们非常想知道中国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那场会议,来了200多位议员、学者、媒体人,他们对于中国人的“一带一路”对于全球未来的解决方案非常非常感兴趣。你看看,这就是中国知识崛起的力量。
我们知道“一带一路”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五通”。那过去十年里面,这个五通到底发展得怎么样呢?
第一就是政策沟通,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增强了中国和世界相互合作、政策认同和战略的对接。大家想一想,历史上有哪个国家他提出的倡议能够像“一带一路”这样得到全球四分之三国家的、或者地区签署的这样一个盛况呢?没有的,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倡议像“一带一路”这么受欢迎。
第二,设施联通。过去的十年,中国有七八十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每一年差不多有超过1万多列的班次,中国民航和共建国家新增的国际航线,在疫情前新增了1240多条,还跟51个国家实现了在空中的直航,还有港口、海上物流等,跟沿线几十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的相关的合作的协定,中国还跟将近20个国家建了30多条跨境的光缆和多条的海上的海缆,跟16个国家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的合作倡议,建设“数字丝绸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中国推进了政府主导、社会帮扶、民众主体、基建先行的这种发展的经验,比如说在印尼,雅万高铁现在已经在运行;中老铁路,我亲自体验了一把;肯尼亚的蒙内铁路,直接改变了他们的交通和数千万人的命运;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的发展经验带动了全球的开放,让这些国家的命运得到进一步改变,变好的概率大大提升。
我做了一笔测算,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口30万亿美元的外国的商品,还会向全球投资1.5万亿美元,出国旅游的人数年均是1.3亿-1.5亿人,十年就是将近15亿人。那么这样的一个盛况,将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牵引力。
第三,资金融通。我测算了一下,大概“一带一路”的官方所认可的项目差不多4000多个,项目的金额超过1万亿,有一些测算说差不多有达到了3万亿-4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加速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设置了很多金融的平台,比如说丝路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中亚合作基金、金砖新发展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过去我们经常讲金融服务行业都是西方,都是华尔街,现在中国能够为世界带来越来越多的金融的服务。
那么我们再讲讲贸易畅通,过去十年,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货物,大概6万亿元人民币左右,2022年,它的资金额是多少呢?差不多是13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翻了一番,尤其是2023年上半年,增长了9.8%,我们这些年来跟“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长,大至30%、40%的增长,所以这样的一个增长本身就代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水平和提升。
第五个通就是民心相通。中国在海外建立了很多文化中心,中国每年都向海外提供很多政府奖学金,让越来越多的非洲、东南亚、中东的留学生到中国来,那么中国还跟几十个国家推出相互的签证免签、落地签,我差不多去了100个国家,去很多国家非常方便,我们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并不是非常难。未来我们出境旅游业会变得更加的频繁,另外中国还跟几十个国家签署了粮食合作和对外援助的这样的方案,在很多国家建立了中医药国际基地等等,这就是民心相通带来的方方面面的便利。
“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
解 说:“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十年发展,中国与共建国家、地区的合作日渐频繁,六大经济走廊建设逐步深化,“五通”领域取得累累硕果。随着“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正融入一个新的国际体系,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王 文:“一带一路”十年了,中国最大的贡献呢,就是通过自己的发展经验向他国分享,带动、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可持续性的繁荣。
解 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社会寻求加强合作、共克时艰,“一带一路”生逢其时,从最初的“泼墨大写意”阶段到后来“工笔画”阶段,再到如今高质量发展阶段,打造出了一个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国际平台。各国合作共识不断凝聚,共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涌现新活力,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习近平: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王 文:“一带一路”它创造了中国人的国际口碑。不完全统计,有800万中国人长期在海外生活、工作和学习,有8万家中国企业长期在海外经营,还有差不多8万亿美元的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存量,中国大量的人员、资本出海,但没有带去灾难,没有带去难民,没有带去混乱。相反中国人走出去带出去的是贸易、服务、就业,还有给各国家的可持续性的繁荣。 在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的河口,有一座苏伊士泰达产业园,沙漠上平地而起,数十家中国企业在那经营,带动了数千上万的当地的就业。在老挝的金三角,一座新型的城市正在平地而起,有十多万人口在那生活工作,创造新的就业,替代了过去的贩毒,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的一个新的乐园。在莫斯科的东南角有一个叫柳布利诺的一个大市场,有将近1万中国商人在那里搞批发,支撑着俄罗斯、中亚、中东欧的服装、鞋类这些日常生活的需要。不要以为这些都是我听到的,都是我看到的,我都曾经去过,实实在在地体验过,伟大的中国人走出去,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自豪。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人现在在海外给人家总体印象是积极、勤劳、热爱工作,这样的国民的形象。
那么过去十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带一路”的合作认识到,为什么这个国家那么多人口,四十年前还那么穷,但是这四五十年过来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政党、同一个民族、同一片国土,没有发动战争,没有掠夺他国,没有造成社会的混乱,但是这个国家奇迹般地发展起来,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一带一路”十年的合作,有哪些中国经验呢?比如说实事求是,比如说贤能政治,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比如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等,全世界开始争相效仿,探索这些新的知识。所以过去我们经常讲,叫西学东渐,现在叫中学西渐,中国的学问、中国的知识,向西方逐渐逐渐地蔓延,向全世界逐渐逐渐地传播,成为了一个知识体系的新开放格局。
过去十来年“一带一路”它在改变着中国,在改变着世界。过去世界的发展要靠西方,现在世界的发展对于新兴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比如说E11,包括中国、印度等等这些新兴11国,2022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中国差不多30%,远远超过G7西方7国的25%。
解 说:当今世界,全球经济重心和影响力重心快速东移,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已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带一路” 倡议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崛起,这种崛起正逐步改革原有的国际秩序。“一带一路”倡议改善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中美两国差距正日渐缩小,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 “泛西方阵营”的心理焦虑,他们大搞排他性、对抗性的“小圈子”,曲解 “一带一路” 倡议的真实内涵,出台“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替代方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及投资进行遏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面临的经济冷战思维挑战将会更加突出。
王 文:我们一定要让“一带一路”各个项目更加高质量地共建,才能去防范那些来自外界的压力。应该继续扎实,稳建地发展下去,发展是解决一切挑战和问题的唯一的出路。
王 文:“一带一路”十周年的基础上,每个中国人该怎么做?我的想法就是要当好学生,也要当好老师。中国开始把我们成功的发展经验跟世界上很多国家分享,一边是学习,一边我们又是分享,我们千万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必过分谦虚,当然我们也不能妄自尊大,而是要善于自我总结、凝练、浓缩,去把中国的经验、中国的理论、中国的道理传授给世界。现在我们中国人还不一定能讲得好“一带一路”。问你说到底什么是“一带一路”?你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它讲清楚啊?到底什么是你中国人成功的经验?你能不能传授我一些?有的时候我们也未必都能说得非常明白。这些年,我跟很多外国的官员、学者、企业家上课,我跟他们讲这些中国发展经验的时候,他们有的时候说西方那些教科书上没写啊,我说没写就对了,那是来自中国的,深度地探讨以后,很多国家的这些官员、或者学者、或者企业家,他们都会非常地受益。
大国竞争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知识和思想的竞争,中国的学术界、媒体界、智库界,我们应该更加有底气、有信心、有我们的独特的能力去完善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去敢于向世界去讲述好“一带一路”所相关的这些知识。同样呢,(我们)还要向非西方国家去汲取营养和优点,我们同样也要当好学生。不要以为说只有西方值得学习,很多“一带一路”国家也值得学习,比如说我去了伊朗8次,伊朗人非常精细、很精明,埃及人的历史感,印度人的忍耐、坚忍,土耳其人很有雄心,中亚人非常勇敢等,这些都要全面学习。所以与“一带一路”国家互学互鉴,也是“一带一路”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内涵。伟业非一日之功,伟大的事业、“一带一路”的建设,我觉得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投入、去推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过去十年“一带一路”推进、壮大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合作,推动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反向重新锻造了新时期的中国和中国社会。“一带一路”才10年,再给“一带一路”更多的时间,我相信世界将会看到更好的“一带一路”,而“一带一路”对世界的改变将会更大!
江 宇:今天我们请来了四位观察员,他们有的是来自我们中国“一带一路”的实践者、研究者,有的是我们国际的友人,欢迎您。
中国新闻社哈萨克斯坦分社原首席记者 文龙杰:特别感谢王文院长的分享。过去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取得了非常非凡的成就,当地的很多国家也积极地支持,但是还有一些国家还是以过去这种殖民主义的这种老眼光来看待新形势,抛出了一些抹黑“一带一路”的极不负责的言论,那么在您看来,如何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抹黑言论进行“消毒”?
王 文:很多抹黑的言论,有的时候会让我很气愤,我觉得我们面对世界这些纷繁复杂的言论,我们要有定力,就是大家讨论你,首先说明你变强了,你变重要了,否则还没有人来关心你呢。
第二个心态,我觉得让我们自己做得更好,是让这些所谓抹黑的言论它消失的最重要的动力。“一带一路”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些言论说“一带一路”必然失败,你看十年过来了,“一带一路”越来越好,那些言论自然就自我打脸了。
第三点,我们坦率地讲,有一些言论是因为他们的的确确是不了解,我们跟他们讲的太少所带来的,他们觉得中国是庞然大物,中国崛起怎么能够不会像西方过去殖民历史上那样去称霸呢?是他们过去的经验,所以这个时候,还是要加强我们对外的交流和沟通,非洲我去过11个国家,我每次去的时候,我内心都充满了敬意和震撼,比如说我印象很深刻的,去坦桑尼亚,100多公里的一个地方,开了6个多小时,那个地方有一个农业园,然后我们一些搞农业的一些企业人士和一些农业科技专家在那边教他们怎么种水稻。还有我去苏伊士运河泰达产业园,从开罗出发,沙漠里面开了四五个小时,100多公里,开到了苏伊士运河的河口,红海的沿岸,当地有差不多1000名中国的企业人士在那边劳作,那真的在沙漠里面平地而起,我说你们太了不起了,在沙漠里蹲守,我称呼他们,你们是当代的“苏武牧羊”,我们真的很吃苦耐劳,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当地的建设,劣势是什么呢?劣势是我们太吃苦耐劳了。
江 宇:优点是实在,缺点是太实在了。
王 文:对,太实在了,所以当下我们跟国际上出现的各种各样抹黑的声音,包括不理解的声音,其实也都反映了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就是我们一方面要出去搞建设,第二方面也要出去搞传播、搞文化、搞交流。换句话说,你一个企业还要有一个对外宣传部那样设置,有这么一两个人、两三个人。
江 宇:每个工程都是一个火种。
王 文:对,都要把它宣传好、设计好,然后深入民间,你看日本人就很会,做一分,他可能把它讲成十分,美国人就更厉害了,做一分,他要讲成一百分,中国人做了十分,可能一分都没讲出去。
江 宇:我们有了硬实力,也还需要把硬实力给说好。
王 文:对,我们应该更加鼓励更多的记者、更多的学者、更多的企业人士,去激励他们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去搞好更多的人文交流。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几内亚铁路项目指挥部指挥长 王向阳:刚才听了王院长的演讲,我对“一带一路”的认识更加清晰了,我们也是完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通道的战略规划和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铁路通道规划,先后对中吉乌、中缅、中尼、中蒙俄、中吉塔阿伊这五个铁路通道和13个口岸铁路通道进行了前期的研究工作,也实现了在国际高端咨询领域上的一些突破,这个也打破了欧美在咨询市场的垄断,我们目前的足迹已经遍布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西非的红土地几内亚,也到南美洲的秘鲁,沿着茶马古道,我们又从吉尔吉斯斯坦的雪域高原,翻越珠穆朗玛峰,到达尼泊尔,又从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上的珍珠斯里兰卡,一路上我们也是见证了中国铁路技术走出去的辉煌。
我们在几内亚设计的第一条铁路达圣铁路,2021年6月份已经通车,这是几内亚半个世纪以来通车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采用的是我们中国的标准,为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能见证咱“一带一路”就是一点点地变成蓝图,我觉得我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我们也是用了自己绵薄之力,用了将心比心的用心,为“一带一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王 文:过去十多年非洲绝大多数的铁路、公路、港口都是中国公司在承建的,未来非洲的发展,铁路能够贯通非洲的南北东西,也因为互联互通,非洲国家相互之间的交易的成本越来越低,使得经济繁荣的增量、增速就越来越快。
江 宇:其实有学者研究过殖民时代非洲的铁路,发现大部分是断头路。从这个矿修一条铁路到码头,然后把矿运走了,铁路就完成任务了。
王 文:铁路就废掉了,比如肯尼亚被殖民者殖民了200年,就修了一条铁路米轨,就是从矿区到港口,它适合货运,不适合客运,它就是运资源用的。那我们中国在肯尼亚修了蒙内铁路,把我们的中国标准、中国列车、中国的这个轨道、中国的车厢方方面面的,把我们的优势都跟他们分享,经验都跟他们分享,从内罗毕到蒙巴萨,过去的470多公里,他们要走差不多将近20个小时,咱们现在修了铁路以后差不多也就3个小时就走完了。那么换句话说,他们的首都人民当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海鲜,过去实现不了的。所以一些西方的媒体老说咱们修铁路,到外面搞建设是新殖民主义,我觉得是赤裸裸的谎言和昧着良心说话。
江 宇:我再请问一下,你们去的勘探和施工,这个技术都是国内带过去的技术,还是说当地有我们国内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我们还要再去研究新技术,再去突破新突破的难题。
王向阳:这条铁路上用的全是中国的标准,也是采用了中国的铁路技术。当然在建设过程中,现在是牵涉到一些西方的叫生物多样性的干扰,还有就是所谓环境保护的干扰。
江 宇:就像我们修青藏铁路要保护藏羚羊一样,对吧?
王向阳:其实我们的保护标准也挺高,但是在西方他不认可,他就认为我们的通道满足不了动物的通行,说是动物们(要)没有不适感,比如说是你这个涵洞,你设的时候,你宽高要很大,动物过去好像是跟原来没有修铁路一样,就很自由自在地过,还要把整个绿化起来,就跟森林那个感觉差不多,所以这种理念我们原来还是不一致的。
王 文:其实我们那个铁路修得非常高,其实长颈鹿可以过去,完全不影响动物的这个迁徙,但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刁难。
王向阳:就是中国在话语权方面的获得很艰难,这条线(马西铁路)当时是2020年勘测时候,因为这个铁路是运矿铁路,这个就受到了一些西方人的就是打压吧,他们是有好多记者到现场去拍摄,片面地扩大,这造成了好多负面的影响,我们这块就很被动。
江 宇:让我想到西方也有一帮人一直主张中国的西藏就不要发展,不要修路,维持这种原生态是最好的。把保护动物无限地扩大,但是不重视人的发展权,那实际上是借着那个来说事,我觉得这个体现了西方的一种伪善,那实际上我们讲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是双方共同的、相互的,人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更好地发展,反过来才能更好地去保护环境,是吧。
王 文:没错,没错。所以我们中国跟大自然融合的这些建筑的标准,要把它进一步地地升华、学理化,然后不断向世界推广。
三峡国际战略投资部主任 张心林:三峡集团一直紧跟“一带一路”步伐,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在境外投资和在建的清洁能源项目遍布“一带一路”40多个共建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也想借此机会分享我们做的一个“一带一路”项目,就是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这个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也是首个被列入中巴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的项目,投产发电以后,年发电量32亿度电,可以满足当地5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在去年夏天,巴基斯坦迎来了极端的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到51摄氏度,导致了巴基斯坦多地用电量猛增,很多城市停电时间就越来越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非常不幸,巴基斯坦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经济非常困难,外汇储备也跌到历史低点,可想而知对于一个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正是在此时,在卡洛特现场,数千名中巴方建设者心里都想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早日投产发电,大家携手同行、并肩作战,克服一个个困难,赢得一个个胜利,最终在(2022年)6月29日实现项目的全面建成投产,比原定计划提前了54天,这在巴基斯坦水电建设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卡洛特项目在临近投产发电的时候,时任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亲临项目现场,他指出,卡洛特水电站象征着巴中两国铁杆友谊,为巴基斯坦提供了清洁能源,助力巴基斯坦的绿色发展。应该来说,卡洛特项目是三峡集团海外众多项目中的一个缩影,三峡集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从长江走向世界,不断促进项目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的贡献。
张心林: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请教王教授一个问题,在服务“一带一路”和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的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您觉得我们的中国企业可以在哪些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
王 文:昨天我刚刚从重庆回来,我在重庆那几天,重庆也非常热,我就想到一个词,我说“空调自由”,在中国几乎所有人现在都可以实现“空调自由”。几乎所有国家都没法实现“空调自由”,包括美国和欧洲,因为电价太贵。而在中国能够实现“空调自由”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过去这些年中国的发电产能的巨大的提升,而这过程中,三峡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刚才你讲的一句话非常感动,就是从长江走向世界,当我们满足了中国人的用电需求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世界上至少还有10亿人是没有享受过电带来的福利,就夜晚还是黑的,你们能想象吗?
江 宇:很多同学没经历过停电。
王 文:对,所以像中国帮助海外那些发展中国家,让他们具有发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装机容量,使每一个当地国家享受到用电的自由,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但这个时候有些西方国家又开始挑刺了,说你看你给他发电了,你是不环保的,是污染当地的生态等等。所以前几年习近平主席就向世界非常郑重地宣布,中国将停止海外所有火电发电项目,这是个非常重大的创举。到2060年,中国火电要降到20%左右,就要大量地要提升我们清洁能源的发电的比重,比如说光伏、比如说风能、还有水能、还有核能。(2015年)《巴黎协定》全世界签署,要实现在本世纪末把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气温升幅最好控制在1.5摄氏度,本世纪中叶绝大多数国家要实现碳中和这样一个目标。《巴黎协定》(签订)几年了,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只有中国在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在搞碳达峰、碳中和,那西方国家都不搞,又忽悠了世界,实际上的核心就是(通过)限制你的排放,来限制你的发展。但实际上真相是什么呢?真相是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是中国的两倍多,是发展中国家的四五倍、五六倍,甚至更高。
所以回到您刚才的问题,我们要在海外进行电力和能源的投资过程中,我觉得一方面要不断地讲好中国的“绿色丝绸之路”的这个故事,一边我们还搞绿色环保,把我们的生态文明的理念要传播给世界,我们在海外修铁路,不是拿我们(上世纪)90年代,20年前的标准再给发展中国家去套用。是用了我们现在的标准,那非常先进的,都跟我们国内同样的标准。同样我们的发电也是如此,我们的光伏具有全世界绝顶的优势,全世界90%-95%的光伏产能都在我们中国,所以在海外我们大量地可以推广中国的光伏产能和光伏的建设。同样,我们的水能,风能,三峡集团领衔的,也是世界顶级的能力,这些年来海外倒逼我们低碳发展,造就了我们世界最领先的清洁能源的建设技术,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步子要大一点,脚步要快一点,进一步地到世界上更快地去发展我们的清洁能源,就是我们更加自信地跟世界上合作,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去顾及那些所谓西方那些对我们的挑刺,因为我们就是最好的。你再挑刺,事实在打你的脸。
中阿卫视记者 方浩明:首先感谢王院长的分享,我刚刚听你分享的时候,说实话,我当时选择留在中国的时候是最正确的选择。
我在中国生活了12年,我经常有很多老乡会给我打电话,问我你为什么会选择留在中国,你为什么爱上了中国?我跟他说,你知道我每天出去,在街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吗?我说是外国友人,友人,这个真的是特别热情,而且我还继续跟他说,你知道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多久吗?然后我说5000多年前,他说那我们伊拉克也是啊,那我说一直保留到今天的,然后他就说到中国的机票是多少来着,我也来。
江 宇:欢迎,欢迎。
方浩明:其实我在中国的这12年,我也见证了“一带一路”的发展的十年,其实我相信大家听到伊拉克的时候,肯定在新闻上有听到过,没错,我就是在战争中出生的孩子,伊拉克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在建设方面比较慢的,在几年前,伊拉克很多人就是本科毕业,甚至是硕士毕业,他们都没有工作。自从加入了“一带一路”以后,在贸易方面、在经济方面、在建设方面都变得特别快,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它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发展机会,而且我觉得“一带一路”的这十年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所以我就是想问王院长,“一带一路”在探索新型全球化道路,请问新型全球化和原来的全球化是有什么样的不同?
王 文:原来的全球化,它是以欧美国家为先导,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其他国家是边缘的这样一个结构。它的商品、贸易、人力、信息的传导逻辑是怎么样的呢?是西方人为中心,他国做服务,西方为至高的一个地位,然后你们去服从于西方,是这样的一种等级制,不平等的全球化。西方人喝个咖啡、拿个电脑,在那搞几下,他的工资就几万美元、几十万美元一年,我们吭哧吭哧那劳作,一年工资几万人民币。凭什么呀?为什么呀?同样是一个手机,80%的利润被美国人赚走了,那我们辛辛苦苦在安装手机的人,只能赚得3%-5%的劳动力的基本的成本,这是不平等的,是中心外围制的结构。
那么中国要倡导的新型全球化是网格式的,中国不想也不会成为世界唯一的中心,中国希望能够构筑的全球化是平等的,无论是跟伊拉克,还是跟其他国家,平等相待,你愿意跟我合作,我非常乐意,你不愿意跟我合作,我也不会强迫你,你跟我合作,我也不会施加更多的政治的要求和附加的条件给你,这就是一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模式,所以这样的模式带给新型的全球化过程,就是仍然不断地沟通交流,未来的人和人、国家和国家、文明和文明之间是更加地平等互助,更加地共赢,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的繁荣和富裕,而是全世界的共同富裕,这就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我个人作为学者的一个未来的梦想。
方浩明:因为很多阿拉伯人他不了解现在的中国,我经常会跟他们说,像中国这样的好客、这种爱和平、这种历史文化这么悠久的国家,你为什么不会去选择相信他?我觉得未来应该更多的国家会选择跟中国去发展,在2023年两会期间,我说了一句话,世界的未来不在美国,不在西方,而在中国。
王 文:谢谢你对中国的预期。
江 宇:“一带一路”十周年告诉我们,只有把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够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解决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市场萎缩、地缘动荡等等矛盾和冲突,才能为我们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个十年。“一带一路”,路将更加广阔,故事将更加精彩,助力于为全人类造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感谢收看今天的《中国正在说》节目,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