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文:中国知识的价格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王文:中国知识的价格

发布时间:2019-09-17 作者: 王文 

近年来,我常受邀到国外参加研讨会并主旨发言,偶尔会收到课酬。起初,有一些惊喜,慢慢就习惯了。一二十年前,若能得到国际研讨会邀请,通常学者们会忙着向学校申请各项资助。这些年,一些活跃的中国学者不仅频繁得到国际邀请,对方负责差旅、食宿等所有费用,有时还会得到酬劳、享受头等舱往返待遇等。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英文版刊于9月17日《环球时报》英文版“Wang Wen on Changing World”专栏。



近年来,我常受邀到国外参加研讨会并主旨发言,偶尔会收到课酬。起初,有一些惊喜,慢慢就习惯了。一二十年前,若能得到国际研讨会邀请,通常学者们会忙着向学校申请各项资助。这些年,一些活跃的中国学者不仅频繁得到国际邀请,对方负责差旅、食宿等所有费用,有时还会得到酬劳、享受头等舱往返待遇等。


尽管酬劳不多,但这个小变化却具有重大意义,折射的是中国学者的崛起,也是中国知识的升值,更是中国国家崛起而带来国际知识体系的重构。



按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否思社会科学》一书逻辑,当代学术界对世界变化的分析,长期局限于19世纪的西方学科范式。所谓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理论假设与叙事,是基于西方社会的实践经验与行为惯性,逐渐构建成了全球约10万所大学的院系框架与学术谱系。


在两百年的全球学术延承中,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尤其是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长期处在从属、被启蒙、学习者的地位。中国大学的院系划分、教材标准、研究方法与理论概念多数都来源于西方。中国的学术书店里,多数书籍是译著;中国的大学必读书目里,多数是西方著作;中国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中,文献综述离不开西方理论。


中国货物贸易长期处在顺差,但知识贸易,中国却是绝对的逆差。没有任何一位中国学者的著作能在国际图书市场上畅销,在全球各个大学的推荐书目中很少有中国学者的著作,通行于世界的社会科学理论鲜有记述中国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会有国际机构愿意为中国学者的演讲出高酬劳呢?


不过,近些年,事情正在起变化。当“一带一路”不能在西方任何书籍中找到溯源,当中国发展经验超越西方理论的解释力,当中国角色在全球治理的作用越来越大时,世界渐渐发现了过去被遗忘的中国知识的重要性。一些英文表达不错的学者,自然在国际知识市场里有了价值。


但目前中国知识的价格仍较低。据我所知,以名人经纪方式安排全球演讲的机构“国际演讲局”有份价目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国际畅销书作家一场演讲的价格通常在5万-15万美元。这份价格表名单中,仅有少数几位中国学者。有一位全球知名的中国经济学家曾私下告诉我,他的国际演讲最高曾得过2万美元的酬劳,但仅仅一次。


价格是市场价值的反映。当下中国知识的国际贸易,有点像20年前的“中国制造”,价格低、质量不一定高,甚至还有拷贝来的。但这已经不容易了。从无人问津到出口国际市场,中国知识已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尽管来得晚了一些。


中国知识分子仍须努力。许多从中国成功实践中得来的中国经验,是西方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比如,“要致富,先修路”,还有我曾列举的“1-1-1-0-0-0”难题,即任何源于西方实践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理论,都不能解释过去40年中国发展的奇迹现象:同一个政党、一代人时间、10亿人崛起、0场战争、0场经济危机、没有出现大规模贫民窟。可惜的是,中国人目前也不能很好地破解它。


这道犹如数学界“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题目等待着中国与世界思想界的贡献,尤其是中国学者。越能解释它,中国知识的价值就越高,价格就会越高。加油,中国学者!(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点击链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