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见证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见证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发布时间:2017-01-04 作者: 王文 

“如果对照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成果文件和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你会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重合的内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中国理念、中国方案通过这个国际经济治理的最高平台,转化成全球的共同行动。

  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何亚非系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4日南方日报。


  钱塘江潮起潮落,西子湖春去秋来。


  2016年9月,中国杭州迎来了GDP总量占全球经济近九成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共商全球经济发展大计。这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53场活动、33场双边会谈会见并同其他来宾进行接触交流、1份公报、28份具体成果文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开展了密集的主场外交活动。


  彼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迈入复苏正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亚欧大陆西侧,英国公投脱欧;太平洋彼岸,反全球化的论调在美国大选中一路飙升,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甚嚣尘上,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


  以邻为壑还是互联互通,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方向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在中国的倡导和推动下,G20杭州峰会提出共同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签订了一系列落实这一目标的协议,用行动选择了全球化的方向。


  在这场“选择之战”中,中国不但显示了自己的担当和智慧,更展示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推进全球治理、塑造国际规则方面的软实力,而这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在各国的期待中,2016年的这场“主场外交”,让以共享为目标的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提中国方案——阐述世界经济新主张和全球经济治理观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区域贸易安排丛生,导致规则碎片化。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政治安全冲突和动荡、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对世界经济形成挑战……


  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人们把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


  这个人口占世界近1/5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25%,在主要经济体中首屈一指。中国能否提供全球治理的“良方”?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能否把改革开放推进下去?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西子湖畔,世界期待中国好声音。


  2016年9月3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首先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这一主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围绕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关切,发出了权威声音;着眼困扰世界经济的难题,给出了中国答案。


  习近平以中国的自信,向世界传递信心。他说,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7%”“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恐怕找不出比中国更合适的国家来传递关于经济未来的信心。”国外媒体的这句评论,恰是当今中国与世界互动的一个注脚。


  对于当前全球性挑战,习近平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他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新主张,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他强调,要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习近平语气坚定。台下,全球政治、经济精英们掌声雷动。


  展现软实力——将中国理念转化为全球的共同行动


  G20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自从2008年建立起领导人峰会制度,已经走过了8年。G20首位中方协调人、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向记者感叹,这8年的历程折射出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的变化,更反映出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走向“东西方共治”的历史转折,“这是大势所趋”。


  世界经济发展的困局和全球治理的难题,呼吁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而这舞台的中央又为中国参与全球事务的议程设定、规则制定,锻炼全球治理的软实力提供了平台。这些恰是大国能力的必需,大国崛起的关键。


  在中国的组织协调下,G20杭州峰会不仅邀请了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与会,还邀请了联合国、世界银行等7个国际组织负责人,8位嘉宾国领导人,是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会最多的一次,在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富包容性。


  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G20杭州峰会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很多都是首创之举。


  自2015年12月接任G20主席国以来,中国积极协调各方。从设置议题到沟通协调,从前所未有的前期筹备到务实有效的行动,中国创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


  在创新层面,二十国核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制定《2016年二十国集团创新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以及《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


  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层面,二十国核准了《二十国集团迈向更稳定、更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的议程》;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在深化税收合作方面,建立了实施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的包容性框架,并设立治理实体……


  在贸易投资层面,二十国承诺在2016年底前批准《贸易便利化协定》,核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以及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


  在发展层面,二十国核准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


  “如果对照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成果文件和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你会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重合的内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中国理念、中国方案通过这个国际经济治理的最高平台,转化成全球的共同行动。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感叹道,中国在杭州峰会上展现出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导力,推动设立的长期广泛的战略远景,都显示中国为长期战略规划构筑支持的能力。


  多边双边外交——向世界敞开怀抱扩大中国“朋友圈”


  一场重要的国际会议,也是各国密集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的平台。几天里,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8位嘉宾国领导人、7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开展了多层面的互动。


  44年前,西湖国宾馆,见证了中美《上海公报》的达成,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44年后,依然是西湖国宾馆。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结束3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会见后,在月光下进行了“西湖长谈”。当天,习近平还和奥巴马共同向潘基文交存中国和美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实践。


  峰会期间,习近平和老朋友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再次会面。


  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习近平与奥巴马3次会面:3月在华盛顿会谈,强调推进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发表了核安全合作、气候变化两份联合声明,双方强调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示范作用;9月的“西湖长谈”,开展了又一次增信释疑的深度战略沟通;11月的利马会晤,一致同意确保中美关系继续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承前启后。


  美国大选后,习近平很快同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双方都表示愿推进中美关系取得更好发展,为中美关系的平稳过渡发出了积极信号。


  中俄元首年内5次会晤,双边务实合作和国际战略协作深入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2016年6月25日,普京访华并出席《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活动。仅一日,双方就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两国元首《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关于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间发展的联合声明》3个重量级合作文件,并见证双方政府部门和企业间签署30余份合作文件。这在国际外交实践中并不多见,充分反映了当前中俄关系的合作水平与深度。


  在大国关系稳步推进的同时,今年中国在周边方向最引人瞩目的成果是中菲关系实现转圜。


  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后,改变了前任政府与中国对抗的做法,主动同中国改善关系,把中国作为东盟以外的首访国家。习近平热情接待了杜特尔特。中菲关系的华丽转身不仅驱散了多年笼罩在中菲上空乃至南海地区的阴云,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合作扫除了障碍。


  一年前,在2016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他说:“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年来,不论是在那穿越古今的“一带一路”,还是在那钱塘潮起的西子湖畔,习近平的外国“朋友圈”在扩大,中国的“朋友圈”也在扩大。


  向世界敞开怀抱,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的担当与“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