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文:谈学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思想贡献与输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王文:谈学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思想贡献与输出

发布时间:2019-01-24 作者: 王文 

这些年,会讲故事的中国官员、学者在不断增多,但比起世界对中国表述的需求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而言,中国仍处在“供给不足”“方法不佳”的困境中,亟需从制度与思想观念层面进行“讲好中国故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力量。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刊于《对外传播》2019年第1期。


从差点坠机后的演讲说起


2018年11月底我受邀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中印尼对话会从北京飞往雅加达的航班在降落时遇到了当地大雨连续两次降落都遭失败被迫降到了600公里外的泗水市雨停后飞回雅加达抵达雅加达时已是半夜第二天一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如期出席印尼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中印尼对话会作为大会发言嘉宾我一上来就对着台下两百多位中印尼两国政要名流调侃道“我昨晚刚到雅加达但飞机降落两次都失败摇晃得非常厉害迫降到600公里外的泗水半夜才飞回雅加达我第一次来到印尼的经历实在是太恐怖了”坦率地讲这段开场白多少还带着头一天惊魂失措的情绪但却令全场开怀大笑接着我肯定了这些年印尼崛起对中国的重大意义然后又针对“‘一带一路’威胁论”,讲到中印尼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战略互信人员往来产能基建等方面合作的潜力与必要性演讲一结束数十位印尼与会者围过来要求交换名片有的还说这是听过的最清晰表达“一带一路”的演讲。


这段否极泰来的经历让我再次感受到真诚的表达理性的态度对于当下“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重要性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述往往来源于有说服力的亲身经历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于用各种高大上的话语讲述中国故事其实不如从切身感受出发哪怕是很糗很不堪回首的事件换一个侧面也能强化故事主题


笔者在所著的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一书中记录了许多类似事例的对外表述比如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次对话会上我开头就讲上午去了离吉隆坡有六七十公里外的吉隆坡行政中心布城很颠簸如果修一条城际快轨就会方便得多中国公司有这样的能力在奥地利格拉茨我说本想抽空去200公里外的邻国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看朋友但来回需要8个小时只能作罢如果修高铁来回1个多小时就够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我的开场白是想把PPT发给主办方但容量太大常常发送失败很费劲但在中国微信QQ就相当方便4G网速很快马上就迎来5G时代 中土合作前景广阔……这些接地气的表述都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这些年会讲故事的中国官员学者在不断增多但比起世界对中国表述的需求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而言中国仍处在“供给不足”“方法不佳”的困境中亟需从制度与思想观念层面进行“讲好中国故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力量


新型世界,中国学者何为?


这次印尼演讲只是从亲历角度给中国学者提供一个提升对外交往能力的“小贴士”。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中国学者需要通过一次次具有信服力的演讲一个个精彩故事表述积聚成中国思想走出去的大势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且已推进五年的背景下这本身就是中国学者报效国家实现当前中国对外交往终极目标的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道中国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这方面中国需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了“两个构建”,中国学者与其他文化精英需要从理论深度认清当下的复杂形势


从理论看百年国际关系的理论仍被传统范式所主导基本上仍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的“三大理论”框架与三次争论的演变逻辑无政府状态的基本假利益博弈与权力斗争的叙事逻辑西方至上的国际主导规则等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仍处于理论积累的萌芽期换句话说 西方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精英与民众凭什么相信中国崛起后推动的世界一定会比过去好一定就不会重复过去的传统霸权之路呢在这一点上中国学者还需要从理论上继续解构与重构


从制度看被中国官方普遍视为“新型国际关系典范”的那些国际机制基础仍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比如 在新兴经济体层面构建的金砖国家机制仅10年相互之间的黏合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仅走了18年 大国之间的互信与具体利益上的分歧也令人担忧中国领衔在国际多边金融合作领域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仅走过三年虽发展迅猛但仍需要更多成功项目的检验中国学者需要从制度层面参与更多能保障新型国际机制可持续性的设计。


从国别看美国外交政策正在加剧全球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是一种逆流冲击亟需更多有说服力的有利于中国“走出去”的精彩故事来加以对冲比如我在欧洲的多次讲学中通常会以中国“未输出冲突未输出难民而是输出了货物投资”的逻辑来解释未来“一带一路”的积极效应事实上中国学者往往对美式价值观的积极面讲述过多而对美式价值观的翔实解构客观批判与深度剖析尤其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危害性论述过少这包括但不限于美元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美军对中东数百万难民与上百万非正常死亡者的人权罪行美式现代化对全球资源耗费与气候变化的责任等对美国的过分溢美有时会对讲好中国故事产生抑制作用


由此看构建“思想走出去”的大势构建新型世界 中国学者大有可为


“思想走出去”机制亟待完善


在印尼的演讲经历让我回想起这些年到访100多个国外城市的感受在被称为“畅销书集散地”的各国机场书店里我几乎没见过中国学者写的书在几十个国家出席各类论坛并发言时我觉得非常孤单因为中国学者极少当我每天浏览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国际媒体时发现能在一流外媒刊发文章的中国人屈指可数


中国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约有100万能有机会出去讲讲得好让人听得进的中国学者寥寥无几国际能见度甚至比中国足球还低


中国已经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以记者为重心的“媒体走出去”机制建设日益加强但以学者为重心的“思想走出去”机制建设却亟待完善尤其需要强化对外传播的激励机制换句话说目前到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动能并没有被激发出来


为此当下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要覆盖学术评价体系智库国际化机制社会动员效能


第一要在各大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职称评定晋升与学术荣誉中加入“国际传播”的考量算工分评教授

“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荣誉称号,不能只是以在核心刊物发表文章作为唯一或主要考核因素,还应通过某种等量换算的方法,对那些在海内外一流媒体发表文章、接受采访、到全球知名论坛发言、到他国进行主旨演讲及讲学的学者的贡献予以积极肯定。在机制上,要让“为中国代言”的学者与能在A类核心刊物发表文章的学者,同样受到学术同行的尊敬、推崇。


第二完善外事人事与财务等方面的制度为中国智库走出去创造优越条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沃顿商学院等智库与教学研究机构都在中国设点中国智库也应该更多走出去尤其应走向“一带一路”国家另外富布赖特奖学金福特基金会国际奖学金等在中国的资助计划成为影响中国学者的重要力量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日本国际协力机构项目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学者类似方式中国应该效仿而且可以做得更好这些事情对中国形象的改善远比各类外援优息贷款及国际留学生奖学金的成本更低见效更快


第三要激励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人士参与到优化中国形象的队伍中来美国有保尔森比尔·盖茨巴菲特德鲁克日本有稻盛和夫大前研一等中国好像只有一个马云能在国际场合侃侃而谈但也尚未有传世之作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减税遗产税官方捧举“自家人”等方式着力打造成功商界人士的形象鼓励他们设立基金会为智库捐赠投身于咨政启民外宣的事业中国也应该效仿


相信各类激励机制的完善一定能助力中国形象的改善也必将使精彩的中国故事全球传扬(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