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5 作者: 王文
作者王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特朗普折腾了美国四年,令世界大跌眼镜。如果解剖一下当下美国的质变,或许这样就会发现美国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各种失灵,对特朗普折腾无可奈何,是有深层原因的。
作者王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特朗普折腾了美国四年,令世界大跌眼镜。如果解剖一下当下美国的质变,或许这样就会发现美国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各种失灵,对特朗普折腾无可奈何,是有深层原因的。
现在的美国早已不再是1789年华盛顿当选首任总统的美国了,也不是1979年中美刚建交时的那个美国,甚至与2008年拜登当选副总统时的美国都大变样了。
第一,美国社会结构变了。1950年时,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87.5%;2019年时已下降至56%;2050年将至49%,白人会成为“少数族裔中的多数”。种族结构的变化,也反映在语言交往上。不要以为美国人就讲英语。2015年调查,美国移民中只有53%美国人讲英语,26.4%不太会讲或完全不讲英语。2017年移民中,讲英语的只有17%。笔者曾去的南加州、德州、亚利桑州的县郡,很多地方半数以上人口不说英语,而是说西班牙语等其他语言。
社会结构的质变,使得美国价值理念的分化。自由民主法治等看上去高大上的价值理念,在不同的人群里,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冲突,此次自诩的“种族大熔炉”制度不再有效。
第二,美国经济结构变了。1998年-2008年美国GDP增长47%,但美国制造业仅增长5%。这与半个世纪前支撑美国1/3劳动力市场的制造业完全不一样。美国是越来越由金融业“食利阶层”、法律业“纠纷阶层”支撑的国度。产业与收入结构的质变,导致美国变得越来越不平等。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在疫情期,美国81%的住宅都有还债压力,11%的按揭违约率甚至超过了2008年国际危机。40%的非裔和30%西裔学生在学校停课期间没有设备接受在线教学,而白人学生只有10%。
经济结构的质变,导致美国利益诉求的分化。从社保到税收,从医保到移民,几乎任何一条政策在美国几乎都会产生社会争议。经济政策变得短视,政策执行大打折扣,更糟糕的是,政策产生了“钟摆”效应,难以形成足够的持久力。
第三,美国政治结构变了。美国当前的政治“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民主党与共和党相互“极度讨厌”的人数比率从25年前16.5%上升到了当前的80%以上。你赞同,我就反对,令美国成为一个“内耗器”,或说美国人与美国人之间正在爆发一场“国内冷战”(cold civil war)。美国发动的冷战早已爆发,只是不针对中国,而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政治内耗让美国人信心急剧下降。“身为美国人”而自豪的人群内90%以上(1990年代)下降到63%(2020年6月);认为美国是最伟大的国家的美国人降至24%,认为其他国家比美国更伟大的美国人升至21%(2019年)。
政治结构的质变,导致美国日常运行的分化。主导美国国家日常支行的不是同一个目标、同一套标准,而是无休止的争论、批判 、指责、推诿。
美国在变,中国也变了。2011年中国的制造业超过美国,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量超过美国,2019年中国的专利数超过了美国。一切顺利的话,2020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2030年前后,中国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未来5-10年,中美之间要重新认识不一样的彼此。美国要认识到自身的质变,更要认识到中国是不可遏制的。美国要适应一个机制体制与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中国。中国也要学会与一个质变了的美国打交道。
由此看,中美之间需要更多地立足于长远重新进行相互认知。美国对中国的认知逻辑,仍基于上世纪中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国对美国的认知逻辑,仍限于帝国霸权的基本框架。
两百年前,法国人托克维尔为认知刚刚建国的美国,游历美国各州,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 半个多世纪前,美国人本尼迪克特为认知二战后的日本,皓首穷经,写下了《菊与刀》。 当下的中国思想界,是否应有一头扎进美国社会写下新时代下的美国名篇,这是相当值得期待的事情。大变局时代,思想者大有可为。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