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3 作者: 王文 刘玉书
本研究从数字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出发,对数字社会的技术演变、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与中国数字社会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国数字社会的崛起与相关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数据与社会交互的三个维度,提出了新的中国数字社会治理模型,同时就面向未来的数字社会发展,提出了五点发展建议。
王文、刘玉书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本文刊于《学术探索》 2020年07期。
数字社会主要表现为社会本身的全面数字化,是智慧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智慧社会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同时提出建设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建设。他指出: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1]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多维视角,系统梳理数字社会的基础演变、互联网发展与数字社会的形成、数字社会的发展进程,并聚焦数字社会治理模式探讨中国数字社会的演进问题。
国内外数字社会研究简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OECD) 认为数字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个概念反映的是现代社会人们在家庭、工作、教育和娱乐中采用新的信息通信和交互模式的一种结果[2]。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发现,截至 2020 年 4 月 30 日,在国际数字社会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是数字社会中个人数字能力的培养。艾伦·马丁认为数字原住民可以被视为 “精通信息 ( Information sav- vy) ”,具有数字素养的一代人; 在数字环境中“精通信息” 不仅仅是能够使用技术来获取信息,还包括对在信息高速公路中探索遨游时识别问题和陷阱的常识性能力,就像人走在大街上 一 样, 能够应对城市生活的各 种严酷现实[3]( P151 ~ 176) 。
第二个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是数字原住民的权利表达问题。例如年轻人在数字社会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但是他们的主张并没有在政策和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数字问题方面。弗朗西斯科等团队开展的网络化青年赋权网络研究 ( WYRED 项目) ,提供了一个儿童和年轻人可以在其中表达和探索他们对数字社会看法和兴趣繁荣框架,同时也提供一个通过创新参与流程有效将观点传达给其他利益相关者的 交 流 平 台,为政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4]( P3 ~ 9) 。大卫·索尔达尼认为先进的 5G 基础设施不仅将是当前网络时代的飞跃发展,更重要的是,5G 将是信息和通信技术 ( ICT) 领域的一场革命,网络将成为真正的数字社会和经济的神经系统[5]( P32 ~ 42) 。
更多内容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