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文:这是一届最了解中国的美国新内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王文  /  

王文:这是一届最了解中国的美国新内阁?

发布时间:2021-02-01 作者: 王文 

很明显,拜登的内阁成员配置,就是专门为应对中国崛起而安排的。至少可以说,拜登在选择内阁官员时,是否了解中国、是否善于与中国打交道,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刊于2021年1月19日《环球时报》英文版。



本文在报纸版面


拜登25名内阁新成员任命已到位,为其2021年1月20日总统就职辅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届前所未有的了解中国的新内阁,拥有大量熟悉中国套路的外交、安全领域的精英。


国务卿布林肯是职业外交官,与中国许多官员打过交道;财政部长耶伦是原来的美联储主席,与中国许多金融高官熟悉;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曾是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负责人,曾随同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出访112国,2018年还低调访问过台湾;中情局局长伯恩斯,也是职业外交官,退休后担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许多中国学者访问美国智库时都曾与他打过交道;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克里曾任国务卿,访问过中国多次;贸易代表戴琦,是华籍,曾在广州中山大学教过两年英语,还曾担任对华贸易执行首席顾问。在国安委中,新任命的亚洲事务主任坎贝尔与中国事务主任罗森伯格都与中国交道很多。


很明显,拜登的内阁成员配置,就是专门为应对中国崛起而安排的。至少可以说,拜登在选择内阁官员时,是否了解中国、是否善于与中国打交道,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在中国,我与不少人一样,对拜登的对华政策充满期待。但深读拜登2020年春季在竞选时在《外交》期刊上发过“重新领导世界”的长文。未来四年的中美关系,压力其实不小。


好在特朗普的过去四年,美国对中国动粗,没有什么效果。中美贸易战没有减少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对中国想发动“新冷战”,没有吸引任何盟国的全力支持;对中国限制高科技,也没有打垮任何一个中国公司。


过去四年,中国有回击,但没有被激怒;中美关系有下坠,但没有失控;中国屡屡被挑衅,但中国回击气势上不落下风。


相比之下,特朗普、彭斯、蓬佩奥看上去气势汹汹,实则外强中干,最后,一场疫情像是一个大浪,退潮后,全世界都看到,原来是蓬佩奥之流光着身,更显得气急败坏,狼狈不堪。


拜登应该能吸取特朗普的教训,真正让中美关系转圜。正如坎贝尔近年来在中国传播很广的多篇文章所说,两国都应该反思,各自都应后退一步。


不过,我仍然担心,中国生意场上的一个说法,叫“杀熟”,新一届内阁对中国很熟,会不会对中国更狠?


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点,民主党人传统上更倾向于用意识形态来看待对手,更爱发动战争或采取军事手段,更愿意挑别人的人权问题,比如,2011年“阿拉伯之春”。美国民主党人执政时,中美关系也往往会遇到更恶劣的挑战,比如1999年克林顿执政时“南斯拉夫炸馆事件”、2016年奥巴马执政时期的“南海仲裁案”等等。


从这个角度上看,拜登执政时,中国抱有良好的愿望没有错,但不会抱有更多幻想,认为外部压力肯定比特朗普时候更好。


中国人是经历过风浪的,特朗普对华压制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比任何一位思政课老师都更有效地教育了中国人:要直面残酷的国际博弈,要对美国放弃一厢情愿的幻想。过去,多数中国人把美国想像得太好、太完美,但现在,中国人已更有心理准备地看待这个可能相当凶狠、还有可能善于伪装、有时也会友善的对手。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