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宋科:推进金融科技应用 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将加深探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人大重阳  /  

宋科:推进金融科技应用 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将加深探索

发布时间:2024-06-27 作者: 宋科 

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不仅能够促进金融服务优化,还能推动金融市场深化,惠及传统金融所不能覆盖的群体,利用其普惠效应推动普惠金融向深向实,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受访者宋科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金融科技研究所执行所长,本文转自6月18日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e2ed69e244943a19cce7ff4c1a94c7e4.png


“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具有‘协同效应’,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助力金融领域机构数字化转型。”


“解决金融科技伦理问题需要系统和动态思维,结合金融科技行业现状,深入挖掘耦合性,梳理主要痛点。”


“金融科技伦理是系统性课题,需深入研究理论边界,总结国际经验,调研国内发展,倡导‘金融为民,科技向善’的生态。”


近期,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科技工作会议,还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都强调了持续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加深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那么,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将如何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科技支撑?银行业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又将如何系统推进?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金融科技研究所执行所长宋科。


金融科技,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科技支撑


记者: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4年科技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与数字化转型。在您看来,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将从哪几方面为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宋科: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不仅能够促进金融服务优化,还能推动金融市场深化,惠及传统金融所不能覆盖的群体,利用其普惠效应推动普惠金融向深向实,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具有“协同效应”,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助力金融领域机构数字化转型。


从金融服务方式来看,金融科技可通过减少物理网点服务、优化运营方式和缩短资金融通链条降低交易成本,也可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此基础上,金融科技可直接连接投资者与借款者,无金融中介相关租金,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从金融服务效率来看,金融数字化平台凭借点对点的运营方式提高处理信贷申请和支付清算等服务速度,进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运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方式还可获取大量非传统信息,在信用评估方面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具有优势,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


从金融产品供给来看,金融科技依靠移动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低门槛、小品种和个性化特征,加上互联网平台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等特点,因而能有效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拓展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增加金融产品数量,在金融产品多样性上与传统金融形成互补。


从金融服务需求来看,金融科技通过互联网平台黏住庞大客户群,大大降低获客成本,可覆盖下沉市场中收入较低、规模庞大、有金融服务需求的长尾人群,有效弥补传统金融覆盖的不足。


五个方面,系统推进银行业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


记者: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其中,针对数字金融,《指导意见》提出,要聚焦效能和安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在您看来,下一阶段,银行业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将从哪几方面加深探索?


宋科: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是持续演进的长期过程。与2022年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同样强调了数字化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中的关键角色,提出了通过数字技术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达性。进一步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指出,在推进金融服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防控,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数字金融领域;提出了完善的监管措施和风险评估体系,确保金融创新的同时,风险可控和系统稳定;对于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的建设,则强调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金融机构的内部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其中包括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来优化决策过程以及提高服务的个性化水平。


下一阶段,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一是数字化战略。银行业和保险业要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并在公司层面确立详细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从而为切实开展数字化转型确定方向。


二是数字化组织。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需要形成有利于数字化战略实施的组织架构,包括成立具体的部门统筹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引入数字化转型管理人才、校企合作进行数字化人才培养等,保证数字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是数字化客户。在客户服务和交互方面,银行和保险机构可以进一步发展其移动应用程序、在线门户和自助服务平台,加强客户接触点的数字化。这不仅提高了客户的便利性,也可以帮助机构减少运营成本并提高效率。此外,数字化工具和平台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收集和分析客户反馈的机会,使得银行和保险机构可以更快速地识别服务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这样的客户洞察可以用来优化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策略,进一步加强客户忠诚度和增强品牌吸引力。


四是数字化产品。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是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骤。随着技术的进步,银行和保险机构现在有能力开发更加多样化和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如微保险、即时索赔处理、个性化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等。这些产品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特定消费者群体的需求,还可以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银行业和保险业还能够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为自身稳健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数字化技术。银行业和保险业要着眼于数字技术创新,银行业和保险业都是数据富集行业,且具有较多的资金积累和人才积累,具有参与技术创新的基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逐步应用到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银行和保险机构要加强和科技公司的合作,并努力从数字技术的应用者走向引领者,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和数据优势,组建专门的团队进行金融科技技术研究,争取从技术基础上突破,形成“金融科技服务优化现有业务-提升服务效率和竞争力-积累资金与数据-推进金融科技研究-进一步优化现有业务”的良性循环。


金融伦理治理,需把握“三个结合”


记者:金融科技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在给金融业带来高效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科技伦理问题。这些科技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应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展?


宋科: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传统金融行业的面貌。但是,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一是数字鸿沟问题。由于不同地区和群体对科技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金融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群难以享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甚至可能被边缘化。二是算法滥用问题。金融科技企业在利用算法进行风险评估、产品推荐等活动时,可能会因为算法的不透明性和偏见性,导致不公平或歧视性的决策,损害消费者利益。三是数据安全问题。金融科技涉及大量的个人和交易数据,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是金融科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上述问题的出现,对金融监管和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监管机构需要更新监管理念和手段,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同时,金融科技企业也需要加强伦理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以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实现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针对金融伦理治理,需要把握“三个结合”。


首先是金融伦理与科技伦理相结合。解决金融科技伦理问题需要系统和动态思维,结合金融科技行业现状,深入挖掘耦合性,梳理主要痛点。具体到治理而言,就是要加强金融领域、科技领域、金融科技领域机构之间在政策制定、行业标准制定、产品审核与推广等方面的配合。


其次是短期性与长期性相结合。从短期来看,目前,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顶层设计正在逐步完善,机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要求政府及相关机构尽快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出台符合国情、对接国际的治理规范,并倡导和督促各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贯彻落实,短期内减少金融科技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从长期来看,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还需要伴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坚持对于金融科技伦理问题的研究,适应行业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内涵。


最后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伦理问题一般强调内部治理,属于自律的范畴;监管问题主要强调外部监管,属于他律范畴。现阶段,国内在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主要以监管力量推动实施,要确保金融科技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在优化监管的同时还需要发挥行业自律的“柔性治理”力量。


整体上讲,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本质,是科技为金融赋能。金融科技伦理是系统性课题,需深入研究理论边界,总结国际经验,调研国内发展,倡导“金融为民,科技向善”的生态。在治理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修正理论和完善方案,推动金融科技治理向深向实发展。


AI技术为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记者: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期新推出的GPT-4o等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布,再次打开了AI技术应用于金融的想象空间。请您谈一谈,这些新兴技术未来将如何在增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宋科: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监管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监管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以应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的应用,监管机构能够利用多模态大模型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从而对金融市场的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例如,监管机构可以基于此开发智能监管系统,识别出金融机构或者个人在金融交易中的异常行为,在海量的交易记录中,迅速找出那些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的数据信息。当这个智能系统发现了异常,它就会立刻发出警报。这样一来,监管机构就能在问题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之前,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金融犯罪的发生。这大大提高了监管机构的工作效率。而且,人工智能系统还能不断地学习和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检测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通过分析和学习各种异常行为模式,更准确地识别出隐藏的异常行为。


这就像是给监管机构装上了一副更强大的望远镜,让他们能够看得更远、更清楚。它不仅帮助监管机构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也让我们的金融市场更加健康和稳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金融市场监管将会更加智能化、更加高效,并能为金融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在识别异常情况之后,对风险的管理也是监管机构工作的核心部分。多模态大模型可以整合多种数据来源,比如各类经济指标和公司财务报告,用来进行全面的风险预测和评估。这种模式有助于监管机构去制定更精准的监管策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AI模型做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可以模拟不同经济情景下市场的反应,评估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这有助于监管机构预先制定应对措施,提高金融市场韧性。


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隐私计算技术,比如联邦学习和差分隐私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处理,确保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其可以让金融机构在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共享和分析,提升服务质量和风控能力。同时,多模态大模型可以提高算法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帮助消费者理解其金融决策背后的逻辑,增强对金融服务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监管机构不仅要关注技术的应用,还要关注技术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比如,在使用大数据分析时,监管机构需要确保数据的合法获取和使用,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此外,监管机构还需要关注AI技术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确保技术的应用不会加剧社会不平等,而是为所有人带来利益。金融机构在利用AI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风控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技术的伦理和社会责任。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确保模型的公正性和无歧视性,避免对某些群体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教育,帮助消费者理解AI技术的应用,提高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整体上讲,人工智能技术为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以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做出贡献。通过技术的迭代创新,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公平的金融生态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支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