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5 作者: 李成
4月11日傍晚,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教授在其香港大学新办公室里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美贸易战是暂时的,难以持续。关税战对美国伤害最大,目前压力在美国一边,中国手中的筹码更多。
本文转自4月14日大公文汇网。
4月11日傍晚,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教授在其香港大学新办公室里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美贸易战是暂时的,难以持续。关税战对美国伤害最大,目前压力在美国一边,中国手中的筹码更多。
在李成看来,要重回谈判桌,「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必须拿出更多诚意,做更多事情。他强调,从中美关系大势来看,「修昔底德陷阱」的命题是极其错误的,中美之间应跳出对彼此的恐惧,开展更多的合作。贸易是避免战争最好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不是让霸凌取胜,双方要做某些妥协。
美无法承受中美脱钩后果
中美关税战继续下去,势必中断中美贸易往来。中美会否走向脱钩呢?李成表示,这种可能性是有的。随后他反问:「问题是,美国受得了吗?我觉得贸易战应该是暂时的。」
「关税战对美国的伤害最大。」在李成看来,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包括关税战在内的一系列做法,正加速全球化的终结,加剧许多国家对美国信誉的怀疑,加深美国内部对宪政民主前景的忧虑。美国本想伤中国,却伤了自己,孤立了自己,伤害了美国的软实力和联盟体系。关税战对美国伤害最大,加征关税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反而加剧其通货膨胀,失业恶化,经济景气回落,引发企业倒闭,伤害中产阶级,进而引发一连串问题。从更广泛的影响看,美国的信誉、软实力受到冲击。
「首先中国不愿意脱钩。」李成进一步说,中国的态度一直是:我不怕你,我是准备好的,孤立的不是我,而是你。现在贸易战的压力在美国一边,国际上对中国批评的声音并不大。事实上,对中美贸易战的艰巨性和持续性,中国领导人早有警示,亦有所准备。中国领导人在过去几年就有很明智的判断,即中美紧张关系的趋向不会那么容易改变,无论谁做总统,美国对中国恐惧、打压的心态不会轻易改变。
因此,中国外交的重心转向东南亚、欧盟,产业链、供应链也在向越南、墨西哥等转移。现在东盟、欧洲分别是中国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习近平主席强调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本周将访问东盟三国,就体现了这一思路。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在变化,提出双循环战略,现在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更好地实现包容性发展。
李成教授指出,「中美贸易战是暂时的,难以持续」。图为4月10日,货轮驶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新华社
重回谈判桌美需提可信解决方案
未来中美如何才能重回谈判桌呢?「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首先要做出反应。贸易战是特朗普开启的,需要美方提供可信靠谱的解决方案,中国愿意谈,相信会做出综合评估。」李成说,「现在中国手中的筹码更多了,包括迫使美方结束惩罚性关税政策,在跨行业、多范畴与中国开展合作等。特朗普此前的很多做法令信任度下降,美方必须做到很多事情挽回。相信中国也会抓住这样的机会。」
谈及中美关系的大趋势,李成认为,中美关系的恶化与谁当领导人没有太大关联。这是一个结构性矛盾,「美国担忧中国会取代自己,尽管中国从来没想过要取代美国;美国夸大中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经济模式、文化等方面的对抗性;认为中国中产阶级吃了美国的『午餐』,抢了美国的饭碗。这些担忧和认识不会轻易改变。」
中美需开展合作避免贸战
不过,在李成看来,人们经常用「修昔底德陷阱」来描述中美关系,是极其错误的。其实,修昔底德当时并没有得出一个肯定的宿命结论。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必有一战,这个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好在中国领导人并不认同。李成希望中美之间跳出对彼此的恐惧,开展更多的合作。而贸易是避免战争最好的方式。如何避免贸易战,不是一方屈服,让霸凌取胜,而是双方都作某些妥协。
美国已宣布取消芯片、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也正在印证李成的判断:贸易战迟早会结束。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