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人权发展看中国”多国专家畅谈中国人权发展与贡献——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主办人权专题国际专家座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人大重阳  /  

“人权发展看中国”多国专家畅谈中国人权发展与贡献——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主办人权专题国际专家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4-01-23 作者: 贲杰民 

中国不仅积极保障人民获得医疗保障、教育、发展的权利,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成功地使8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

本文转自2024年1月22日北京周报


1993年6月25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经过协商一致,通过了《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世界人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过去30年间,宣言激励各国不断探索有效促进和保护人权的道路,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遗憾的是,近年来,世界地缘冲突频发,阵营分化愈演愈烈,南北鸿沟不断扩大,气候危机日渐逼近,加之美西方持续选择性地将人权武器化、政治化、工具化……全球人权治理面临多重严峻挑战。


为阐述中国真实人权现状,展示说明中国人权发展和成就,批判美西方鼓吹的所谓“人权”的虚伪性,1月20日,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举办“人权发展看中国”主题座谈会,邀请来自中国、美国、东南亚、巴西的十余位专家围绕中国人权发展、涉疆涉藏、妇女权益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通过讲事实、摆证据的形式展示中国人权发展成就,揭露美式人权观的虚伪性。座谈会由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总编辑刘云云主持。


image.png

1月20日,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举办“人权发展看中国”主题座谈会,邀请来自中国、美国、东南亚、巴西的十余位专家围绕中国人权发展、涉疆涉藏、妇女权益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张巍)


中国的人权发展与良法善治


作为《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不但通过本国人权发展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大贡献,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人权发展新范式,还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发展。


马来西亚前政府官员彭润年(John Pang)认为,人权应该服务于人,应该保护人的基本需求、人的尊严。而某些国家挥舞“人权”大棒,并不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益,只为确保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全球领导力。他表示,当务之急就是重新构建人权的概念,超越西方话语。他做了一个类比: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的成就,其实都是对以往范式的彻底改变。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该找到新的方向,构建新的人权话语。


美籍独立记者、政治分析师、《地缘政治经济报告》(Geopolitical Economy Report)创始人兼主编贲杰民(Benjamin Norton)认为,中国不仅积极保障人民获得医疗保障、教育、发展的权利,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成功地使8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此外,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也为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这些都证明了中国在人权发展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刘培峰通过精准扶贫的第三方评估以及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的法律制度和研究经验,从社会学角度观察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进步。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农民的生活困境得以解决。刘培峰认为,农民的基本生存面貌得到很大改善,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导沈国琴从妇女权利保护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人权发展,尤其是保障妇女权益的制度机制得到完善,成果斐然。沈国琴认为,作为制度核心的宪法强调了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健康、社会等诸多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随着整个法律框架体系的完备,在落实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亮点。近年来,针对妇女权益发展状况的统计监测已经覆盖了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等七个领域,她强调,这有利于女性权利意识的提高以及各个层面对于女性的保护。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围绕中国人权观的深层逻辑展开,提出中国人权观应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并建立法律是底线思维、强调以德治国的观念。他认为应该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美洲传播中心外籍专家、巴西媒体人马小飞(Luis Filipe de Souza Porto)从个体经验出发,分享了他对中国认知的转变。他坦言,受西方媒体的宣传影响,他曾经认为中国不那么尊重人权。但当他2008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才发现以前自己受到了西方媒体报道的极大误导。


去年,马小飞参与了由中国外文局和腾讯共同主办,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承办的“相约Z世代,智见青年行”活动,内容包括参观中国互联网企业、参与企业讨论、深度体验中国数字科技和数字生活等活动。观察到数字化产品在中国偏远地区的普及程度后,马小飞真正理解了“数字经济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意义。他进一步解释,数字经济通过拓展医疗服务、教育、就业能方面的供给,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儿童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马小飞表示,对数字技术的渴望与好奇是中外年轻人的共同之处,只有沟通才能架起相互理解的桥梁,从而创造信任的平台。


“涉疆”“涉藏”问题都不是真正的人权问题


在座谈会上,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君拥详细介绍了新疆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包括20个方面、81条重点任务和举措,以及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他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和促进人权的前提。


肖君拥还介绍了新疆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问题治理、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他表示,针对新疆长期面临反分裂和反恐问题,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维护民生,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肖君拥指出,只要坚持党的领导,问题导向,担当作为,新疆的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行动方案一定能开创新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局面。


谢茂松从历史角度论证了西藏是中国领土的合法性,批驳了美国对西藏寄宿学校的歪曲和抹黑,指出美西方把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当做政治武器的事实。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导张群通过分享教学经验,从个人视角阐述了新疆和西藏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情况。根据张群的观察,尽管来自西藏和新疆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与内地存在差异,但他们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自理能力。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毅力。此外,他还通过个人观察分享了医疗保障的重要性和中国在全民医保方面的巨大投入和成就。张群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的选择自由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也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未来。


美洲中心国际评论部副主任、“方闻新疆”工作室负责人李芳芳通过分享多次深入新疆基层采访所观察到的脱贫攻坚下新疆女性权益的变迁,以及新疆驻村第一书记的乡村振兴之路,阐述了新疆人权发展情况。她表示,新疆的发展有目共睹,而近年来西方媒体表现出的对新疆的格外“关心”实际上另有所图,西方媒体报道中所展示的新疆,与本地人眼中的家乡截然不同。她实地采访的多个案例,揭穿了西方媒体对新疆捏造的谣言,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新疆。


image.png

1月20日美国美国独立记者、“地缘政治经济报告”网站创始人贲杰民(Benjamin Norton) 在“人权发展看中国”主题座谈会后接受美洲中心国际评论部马苗苗独家专访。(丁盈)


美式人权“灯下黑”,从来不照自己


美国坚称自己拥有“最高的人权标准”和“最佳的人权实践”,对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实际上,美国才是全球人权的最大洼地,侵犯人权的丑闻层出不穷。


彭润年强调,美西方口中的“人权”往往虚而不实。人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责任与义务。西方却将人权构建为一种权力体系、一种武器和工具。人权不再是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反而沦为西方殖民和剥削其他国家的武器。在他看来,今天,世界各国已经觉醒,应当继续对西方语境所谓的“人权”祛魅。


贲杰民追溯了人权话语的起源。他认为人权作为概念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但是人权作为话语开始流行却是颇为现代的事情。对于美国来说,谈及人权时一般强调的主要是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却不需要提供社会服务、提供医疗和教育、住房和工作。人权的作用只是用来证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美国外交政策的合理性而已。贲杰民还以所谓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为例,揭露了它与美国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贲杰民进而说道,在美国,不论是人权还是民主,都是空洞的概念,而且它们是被逐渐掏空的。他对比了中美两国的安全环境,指出美国枪支泛滥,民众日常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在中国,女性可以安心地在夜里出门,不必担心遭到袭击,而在美国,每年枪击事件高达3---400次。贲杰民反问:“难道这没有侵犯人权吗?”


中国人权研究会发表的《美国对外侵略战争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到2001年,全球153个地区发生248次武装冲突,其中美国以“人权”“反恐”等理由发起的有201次,约占全部的81%。


贲杰民继续举例说,美国打着维护南斯拉夫人民“人权”的名号轰炸了塞尔维亚;在违背国际法的情况下公然入侵伊拉克;同时,美国还利用自己对“人权”的肤浅定义,为其暴力干涉中国内政辩护……美国的种种行径,都是以人权之名行侵犯人权之实,这与中国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据全球统计数据库资料,2003年至2021年,约20.9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战争和暴力冲突,约有920万伊拉克民众沦为难民或被迫离开故土。


彭润年也表示,中国拥有5000多年历史,有独立的意识,独特的世界观,对于什么是民主、“人之为人”的本质等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他建议,未来与谁对话,以什么样的话语对话,是中国需要考虑的问题。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