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人大重阳“金融强国”系列第五部力作出版发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人大重阳  /  

人大重阳“金融强国”系列第五部力作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3-10-31 作者: 人大重阳 

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经济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的背后都离不开金融强国。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金融市场和成熟和强大。金融强国具有时代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开启之后,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有待于金融业挖掘新的增长点。

书籍简介:


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经济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的背后都离不开金融强国。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金融市场和成熟和强大。金融强国具有时代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开启之后,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有待于金融业挖掘新的增长点。为此,《绿色金融:金融强国的新动能》一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全面阐述了刚起步不久便实现蓬勃发展的绿色金融,如何凭借着对绿色低碳转型活动的支持与倾斜,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为产业经济的绿色革命提供核心推动作用,并成为金融强国的新引擎与新动能。


e95dea5aa638c5ff35fd628e7896f9d.png

点击图书封面购买


作者简介: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执行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欧美同学会理事,莫斯科国立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外10多所知名大学客座教授。专著合著有《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和世界未来》《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等40余本,在《求是》《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报纸期刊发表各类文章1000多篇。曾获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9-2022年连续获人大“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先进个人奖、2020年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荣誉。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王文是十位发言学者之一。


刘锦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绿色金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合著有《碳中和与中国未来》。


绪论


金融强国是经济强国的前提和基础,金融业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并且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市场的开放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价值。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发挥金融实力,有助于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挖掘更大规模的国内外投融资机遇,以支持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促进贸易活动,增加外汇储备,维护国际支付的稳定性。可以说,一个经济强国、贸易强国、科技强国的背后必然也是一个金融强国,并将在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金融实力和影响力对国际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我国势必要高度重视金融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在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升级中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强国的新引擎与新动能。在当前“双碳”目标的经济转型需求之下,我国产业经济迎来低碳升级的转折点与增长点,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即需要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环境的保护,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生产活动的生态友好性与环境兼容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一需求之下,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新方向得以明确,刚刚起步并蓬勃发展发展的绿色金融有望通过对绿色低碳转型活动与产业的支持和倾斜,为金融强国挖掘新的动能。


因此,在碳中和目标引发全球绿色转型浪潮的重要节点上,从底层逻辑上理解并认识绿色金融的本质,对为何发展绿色金融、怎样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理论基础,将有助于为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和业务明确科学的目标和方向,塑造“双碳”目标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自2014年以来就开始对绿色金融、气候变化等展开深入研究,组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力求为绿色金融建立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包括参与撰写中国首部阐述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框架性设想的著作《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布中国首部关于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发展的著作《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在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后,推出《碳中和与中国未来》一书指引了“双碳”发展的未来方向,为中国绿色低碳经济作出展望;开展一系列专家讲座并出版《碳中和九问》,充分挖掘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向世界讲好中国碳中和故事。


自2017年至今,人大重阳每年发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阐述绿色金融的最新进展,并扎根地方绿色实践,在2021年推出全球首个“双碳智慧城市监测管理平台”,并在一些县市落地合作。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23年再推出《绿色金融:金融强国的新动能》一书,希望以金融强国的叙事逻辑与脉络,为绿色金融的核心展开了更新的论述。


本书第一部分“理论逻辑”开篇从逻辑和思想升级的角度为绿色金融作出了新的诠释,绿色金融是应对环境问题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在资源环境矛盾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综合推动下,绿色金融诞生并逐渐深化,并在21世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空间约束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之后,绿色金融在中国实现了加速演进,成为了金融强国支持生态强国的核心推动力。


第二部分“产业进展”全面阐述了绿色金融为何能在中国实现蓬勃发展,并逐渐渗透到产业经济的各个方面,为绿色发展舒筋活血。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以碳中和为基础的一系列顶层政策设计为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机遇,这使得绿色金融将持续为中国的绿色实体产业和国民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本章以近期绿色冬奥和ESG投资等多个新兴绿色金融领域的成就和创新,探讨产业经济背后的绿色金融力量,并从构建中国特色ESG投资生态圈的角度为相关企业参与绿色金融市场及业务提供方向和路径。


第三部分“地方实践”指出了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深入地方发展的两大基础方向,一是气候投融资,二是转型金融,二者在此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并扩充了绿色金融的内涵和外延。气候投融资试点公布后为地方探索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增量提供未来方向,实现了气候治理的地方分工和市场细化;转型金融则是为地方探索高碳产业存量市场减排路径提供行动方式,关注到了绿色资金很少覆盖到的高碳高排放棕色产业在“双碳”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客观需求。在这些产业绿色化升级的基础上,地方建立碳中和城市群将为绿色发展提供更多的区域活力。


第四部分“国际合作”以全球能源格局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当前全球绿色合作的三大趋势:一是欧洲脱碳进程减速,全球绿色发展重心向东移;二是随着气候行动中的利益分化,各种代表特殊利益的“气候联盟”将会形成,成为国际性组织的“最小公倍数”;三是绿色经济的制度型开放优势开始凸显,相比于要素流动和资源竞争,各国寻求绿色标准、规则、框架层面的开放和合作,其成本收益比将会更高。在这一背景下,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也正在面对更多元化、更复杂的环境,探索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新方式,将成为中国未来参与全球可持续发进程的重要切入点,也为中国成为国际性金融强国带来了机遇。


第五部分“风险防范”提出了绿色滞涨的新概念,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还尚未找准方向,存在投资失衡、资金错位、增长匮乏、低碳减排效应不明显等问题,产生停滞性的绿色通胀,即绿色滞胀。本部分探讨了中国绿色金融如何防范绿色滞涨,实现绿色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第六部分“未来演进”论述了绿色金融不仅仅是绿色产业的发展问题和金融业的变革问题,更应从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展开探讨。本部分从生态共同体、中美绿色合作、碳中和大国博弈循序渐进的脉络为中国未来的绿色金融指引前进方向,实现了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看待金融业的本质。


纵观全书,金融强国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完善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强国在不同时期均有其时代性和先进性。在经济进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绿色金融为金融强国发挥了新的活力,通过促进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低碳升级。可以说,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强国的未来方向,是中国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金融基础。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