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9 作者: 麦艾文
拜登政府得到了原本想要的东西,“以高调的象征主义换取务实的承诺”。尤其在芬太尼问题上,中方表现出了认真的意图,在美方取消有关制裁之后马上就实施了对芬太尼前体原料的出口限制,因为中方认识到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严重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但不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
本文转自11月21日中评社。
过去几年持续恶化的美中关系通过此次旧金山峰会止跌企稳,这被前白宫高官看成是美中关系的“周期性回暖”。在美中竞争结构性紧张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美国外交学界更加关注美中关系这个相对稳定期能持续多久?
连日来,美国外交和战略学者纷纷通过撰文和举行研讨会的形式,探讨旧金山中美峰会的结果和意义。尽管美国国会的共和党人批评拜登政府与中国对话的手法及其结果,但多数学者包括一些前官员对此次峰会取得的进展持肯定态度,尽管多数人对美中关系的后势依然不表乐观。
小布什时期的白宫国安会东亚事务高级主任韦德宁(Dennis Wilder)认为,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2024年进入大选年之前最后的面对面会谈机会,明年拜登很可能不会去亚洲参加任何活动,两国元首明年也不可能互相邀请对方来访。所有人都视此次峰会为在明年台湾大选之后或者美国大选前后,双方为稳定中美关系设置“防火墙”所需要的机会。此次会谈目标不是明显改善美中关系,而是想稳住两国关系。因而双方在会谈后没有联合声明或者联合记者会,双方的解读也有很多不同,是在预料之中。
前美国东亚国家情报官希尔(Paul Heer)在“国家利益”网站撰文分析,此次峰会,拜登似乎更在意做给美国内观众看,拜登试图重申美国在两国关系中的“实力地位”,尽管这是一个越来越脆弱的假设,但他又不能在美国观众面前表现出退让。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美国媒体一直在强调中方更需要一次成功的峰会以面对国内经济困难,但中国领导人似乎在向世界的观众示好,实际上显示有足够的信心在国际观众前扮演“好警察”的角色。
巴马时期白宫国安会东亚事务高级主任麦艾文(Evan Medeiros)则高度评价此次峰会,认为拜登政府得到了原本想要的东西,“以高调的象征主义换取务实的承诺”。尤其在芬太尼问题上,中方表现出了认真的意图,在美方取消有关制裁之后马上就实施了对芬太尼前体原料的出口限制,因为中方认识到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严重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但不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这对美方来说是此次峰会最重要的进展。
现任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对话项目主任的韦德宁指出,此次峰会的主要成果之一是两军恢复了主要是工作层面的讨论沟通,这当然是重要的,尤其是美国印太司令部与负责台海地区的解放军东部战区之间恢复对话更为重要。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韦德宁认为,双方对于峰会后就此重启实际合作抱有很高的期待,因为根据乔治城大学气候问题专家陆蕊(Joanna Lewis)的说法,中方对此议题的承诺是认真的,中方在再生能源方面有相当雄心勃勃的目标,而且在太阳能、风能等方面都在世界上领先。韦德宁说,学界觉得两国在这方面存在真正取得进展的机会,因为即便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会希望取得进展。
尽管取得这些进展,但美国学界普遍认为,两国的战略互疑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两国关系也就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善。
现任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的希尔称。尽管华盛顿和北京显然对这次会晤感到满意,他们可以断言,一些积极的、纠正性的势头已经注入到被普遍认为日益对立和不稳定的关系中,但两国关系核心的紧张局势没有显示出缓和的迹象。双方在峰会后的解读有许多不同,表明双方在战略认知和相互理解方面仍存在重大差距。他认为,巴厘岛峰会后也曾出现积极的势头,但很快因为“气球事件”而停止,同样的事情似乎有可能再次发生。
韦德宁指出,从战略层面看,因为双方看待竞争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待美中关系向前推进的方式也不同。他认为,在主要的分歧--台湾问题上,中方也许对拜登的表态感到失望,因为拜登没有给北京所希望的,比如表态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等,中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台海形势安上“防火墙”。
希尔也称,双方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最能说明双方战略紧张局势并未缓解的轨迹。这确实是美中关系的关键试金石,显然也是北京的首要任务。
现任乔治城大学亚洲研究主席的麦艾文将峰会后美中关系趋稳称为“周期性回暖”。他说,这种“蜜月期”能持续多长时间?真正的考验在于下次挑战什么时候到来。他分析,台湾大选明年一月即将展开,如果赖清德胜选,有可能在美中关系中产生新的紧张,因为中方会看成这是美国的问题,认为美方应当限制赖清德,否则中方就以自己的方式来限制他。另外,双方在中国周边和南海互相接近的军事活动增加,也有可能增加误判和事故的风险,这是干扰美中关系的持续威胁。
麦艾文指出,此次峰会阻止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为两国关系指明了新的方向。到目前为止,双方已经有8个新的对话渠道;军事沟通有三个不同层面上的恢复,这些都是好事。他说,我们现在开启了战略竞争中的对话与合作的成份,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种维度到底是一致的还是排斥的,只要美国采取下一个出口控制的立法行动,中方就会作出反应。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副总裁车维德(Victor Cha)也认为,两国关系不是重置,仍会是全力竞争。明年台湾大选,美国大选,加沙冲突,俄乌战争,美国出口管制等等都会使这个关系再起紧张,但好在他们现在重开了许多沟通渠道,有助于避免形势升高。
最可能令美中关系再起波澜的是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尤其是明年美国进入大选年,中国很可能成为两党候选人争相表现强硬有力的敲打对象。
麦艾文指出,美国国内政治对华政策令人关注的是国会的激进主义。过去三届国会通过了许多涉华立法,这是两党共同行动的结果,国会在某种程度上真正掌握了监督责任和立法能力,开始推动对华政策。真正的问题在于,明年的选战中,中国议题有可能首次成为美国大选的中心议题之一。
麦艾文表示,双方出于不同的原因想要稳定两国关系,如果没有意外的干扰,目前的状况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要看台湾选举会发生什么,要看双方能够发展出多少真正投入于解决双边、区域、全球问题的能量。这些是很难预测的。
麦艾文指出,这是一个“周期性变暖”的时期,但是结构性恶化的压力对于两国关系依然存在。白宫面临的政策挑战是如何将周期性或者短期的动因和行为,变成结构性的动因或者行为。他不确信这会否发生,因为长期结构性竞争的压力是如此具有实质性、如此之大。他称,可以等六个月再回头检视一下。
希尔认为,两国关系紧张和不信任的核心根源尚未解决,两国和解的根本政治、结构和历史障碍依然存在。华盛顿和北京应当继续努力应对管理两国关系的“发展原则”,以及围绕两国关系建立“护栏”和“底限”的挑战。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