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钱宗鑫:全球产业链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人大重阳  /  

钱宗鑫:全球产业链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发布时间:2024-07-11 作者: 钱宗鑫 

货币国际化意味着一国货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发挥货币职能,而货币职能的核心是交易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全球经济主体现在和未来对人民币的交易需求。

作者钱宗鑫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本文转自7月10日当代金融家


货币国际化意味着一国货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发挥货币职能,而货币职能的核心是交易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全球经济主体现在和未来对人民币的交易需求。


交易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对交易媒介的需求。一个朴素的想法可能是,当一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量足够大的时候,其货币自然就国际化了,因为只要这些贸易中都采用该国货币,其货币使用量自然就大了。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从微观主体的角度出发,其在交易中选择用什么货币计价和结算,与其利润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有关。而“和谁做生意就用谁的货币”这种简单逻辑并不总是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选择。因此,即使是仅仅从贸易和投资的角度来审视货币国际化的问题,单纯观察各国双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总量也不足以对货币国际化的发展做出充分的研判。大量研究发现,在微观层面产品特征(包括产品差异化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企业的议价能力与市场份额和对汇率风险的规避等均是国际贸易企业主体选择计价货币的考虑因素。现有研究提及较少的是,上述微观因素,包括产品特征和企业议价能力等因素从长期来看也许并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与众多微观企业国际贸易和投资决策所形成的全球产业链的格局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也是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的过程。与知识资本特征高度相关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与贸易成本、市场规模、要素禀赋高度相关的区位优势共同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进而影响全球产业链格局。跨国公司及其贸易伙伴的跨境交易活动产生了复杂的金融需求,包括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等方方面面。而这些金融服务到底使用何种货币是一个伴生的问题。


在全球化浪潮之下,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国际生产分工和国际货币体系融合在一起,并未暴露出明显的问题,因此,鲜有研究将国际生产分工、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和国际货币体系深入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逆全球化思潮的发展,国际生产分工格局下的货币问题和相关金融问题则逐渐显现出来。在传统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中被经常性使用的贸易政策延伸到了金融领域。在美元结算体系下,可以通过货币结算的不便提升被制裁国的贸易成本,成为直接贸易和投资制裁之外增加被制裁国经济损失的利器。


综上所述,在地缘政治冲突和逆全球化思潮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动不仅影响着国际生产格局和贸易投资格局,也会影响到国际货币体系。深入理解和研究国际货币格局和国际生产格局的动态关系成为一个关于货币国际化的重要研究方向。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