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代志新等: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需处理好三组关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人大重阳  /  

代志新等: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需处理好三组关系

发布时间:2024-12-18 作者: 代志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作者代志新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财税研究所研究员;魏天骐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转自12月17日人大财税研究所原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以重点带动全局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此次会议不仅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把脉定调和谋篇布局,还突出了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优先序。同时也与此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立足新发展阶段战略规划形成呼应,旨在通过提供有效经济运行机制,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其表层呈现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深层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实现与外部市场有机衔接的市场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这些深层次矛盾制约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因此,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完善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深刻理解发挥经济体制改革作用的逻辑基础

经济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受生产关系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又受上层建筑制约。这种辩证统一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连接各项改革的关键环节,通过牵引作用能有效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协同改革。同时,其他领域改革的深化也能反过来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形成改革合力,最终实现各领域改革的系统性突破和整体性推进。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到1994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再到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完善阶段。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126万亿元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经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市场发育不充分、要素流动不畅、市场制度不完备等问题仍然存在。国家的经济结构要升级,产业结构要优化,方方面面都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只有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成熟,才能有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决定的。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

一方面,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激发经济发展新引擎。健全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完善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安排,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构建具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同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的高效融合发展也应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运行,要求市场基础制度规则一致、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效联通。扎实推进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快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和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清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加强商品、要素资源的畅通流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从而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需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一,需要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统一关系。此次会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对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高度重视,既强调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又完善了维护企业和民营经济主体权益的制度体系,在实践中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统一关系,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未来,在政策落地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执法标准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加快推动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以保障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改革红利切实惠及广大市场主体。

第二,科学把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此次会议提出“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市场壁垒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与各类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此外,“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的要求是为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系列举措为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创新性思路与实践指引。在推进这些改革举措落地时,需要统筹兼顾地方发展诉求与市场统一性要求,构建政府监管与市场自主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第三,着力平衡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关系。此次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发展目标,并部署了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等一系列具体措施。这些举措直指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环节,体现了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定力。为配套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提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等制度性安排,以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要素配置机制。在政策落实层面,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过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二是完善金融支持创新长效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三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规范创新竞争秩序,防止“内卷式”竞争,引导创新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通过协同推进一系列政策举措,将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良性互动,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