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19 作者: 人大重阳
2025年2月14日至18日,9位中方学者组成中国智库团访问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与多位马来西亚政府官员及智囊、高校专家、智库学者、商会及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同时拜访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参访中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并参加在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召开的“‘一带一路’与区域合作的未来:全球机遇、东盟连结与创新路径”研讨会。
编者按:2025年2月14日至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院长王文领衔,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陈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龚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副主任李小华、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黄日涵、人大重阳副院长杨清清、人大重阳国际项目主管张灏筠,清华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谢瑞鸿、博士后研究员张桐瑞一行9位中方学者组成中国智库团访问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与多位马来西亚政府官员及智囊、高校专家、智库学者、商会及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同时拜访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参访中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并参加在拉曼大学双溪龙校区召开的“‘一带一路’与区域合作的未来:全球机遇、东盟连结与创新路径”研讨会。
15日上午,智库团与马来西亚政治人物,现任首相政治秘书曾敏凯展开会谈。双方结合当下国际形势与地区热点,以及今年马来西亚担任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重要节点,围绕中马关系、东盟峰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等深入交换意见。
15日下午,智库团拜会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郑学方公使。王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近况及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以及此次调研团与马方政商学各界人士的交流情况。郑学方公使表达了对调研团的热烈欢迎,并以生动实例和详实数据介绍了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情况、马来西亚经贸情况、中马近年人文教育交流情况等。郑学方公使强调,2024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马各领域合作成绩斐然,亮点频出。在马来西亚担任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之际,希望各方能共同抓住发展机遇持续深化中马关系,共同推动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高校和智库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更多智慧力量。
16日上午,智库团拜访了中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总经理部,与党工委书记、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邓波,党工委副书记叶笑阳,以及外联部、党群工作部等对话交流。双方围绕马东铁项目的建设情况,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物流产业发展、中企在海外建设的管理与创新、技术转让等话题展开热烈研讨。马东铁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设计全长600多公里,被视为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陆上桥梁”,建成后有望带动马来西亚东海岸地区经济发展,并极大改善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16日下午,智库团与巴生港务局主席欧阳悍华会谈,双方探讨了中马港口积极开展信息交流、促进人员往来与业务合作的必要性。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海上门户和最大港口,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北部、马来半岛西海岸,由北港、西港和南港等主要区域组成。
17日上午,中国智库学者团参与了由拉曼大学“一带一路”策略研究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与区域合作的未来:全球机遇、东盟连结与创新路径”研讨会,与马方专家学者从中美竞争、国际贸易规则、跨境电商、区域合作等方面深入探讨特朗普2.0时代的大背景下,推动中马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拉曼大学校长拿督尤芳达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在全球格局加速演变的关键时期,此次研讨会汇集中马两国顶尖智库与学术力量,将为把握世界变局、推动区域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在“全球视角与区域合作的战略议程”环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陈琪探讨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态势,分析技术创新、数据安全及治理能力方面的挑战。通过对全球AI治理的多边合作框架进行分析,揭示AI竞争对区域合作的启示,以及中国在AI发展与治理中的平衡路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龚炯指出国际贸易规则中的竞争政策本是用来规制国内市场,但随着一些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尤其是在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全球贸易秩序面临重大挑战的背景下,涉及国际贸易、投资的政策越来越绕不开竞争政策。
拉曼大学“一带一路”策略研究中心主任郑明瑜教授剖析了全球经济变革背景下东南亚的新机遇与挑战,她提出通过深化经贸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及优化区域供应链,东盟国家可提升经济韧性,与中国携手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黄日涵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及市场互补性三方面分析了跨境电商的独特发展态势。他指出,尽管跨境电商发展面临文化差异,但通过优化策略,双边合作仍然可以实现持续增长。
马来亚大学李健友博士通过隐性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的视角,探讨了中马合作的具体案例。他强调通过深化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创新,中马双方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双赢发展。
在“区域连结与‘一带一路’具体实践”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强调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共建的样板国。马来西亚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积极推动者,中马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东盟关系走向成熟的典型代表。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博士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了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的潜能,他强调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可在互联互通、数字建设及绿色发展方面帮助马来西亚区域实现战略性升级。
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副主任李小华从《原子习惯》视角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实践,她指出马来西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一体化、制度优化与营商环境的改善、技术与产业升级、区域合作模式重塑等方式,为整个东南亚区域乃至“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拉曼理工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叶汉伦博士分享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马两国标志性案例及未来发展方向。他分析如何通过高效的政策对接和区域合作,推动两国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拉曼大学霍旭辉博士探讨了马来西亚作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桥梁,在国际价值链重组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及提升双方人才网络,将为中国-东盟关系注入新活力。
此次研讨会获得多方关注,中马双方专家学者、学生及媒体,以及各界代表百余位与会,现场互动交流气氛热烈,成效丰硕。
会后还在拉曼大学进行了中马高校智库内部圆桌会,讨论后续行动计划与未来合作路径。此次研讨会由马来西亚初心文化创意及教育发展协会担任秘书处。
17日研讨会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马来西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签订合作备忘录,以加强两国在政策研究、战略合作及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签署仪式由马华公会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以及驻马来西亚中国大使馆教育参赞赵长涛见证。
签署备忘录的中方代表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马方代表为INSAP主席拿督杨燕美医生。双方将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议题上深化合作,并推动智库建设、政策研究及学术交流。未来,双方计划围绕双边政策、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展开研究,并通过研讨会、论坛及出版合作等方式促进知识共享。此外,双方还将支持学术机构和青年人才交流,设立联合研究计划和培训项目,推动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研究。此次合作是深化中马智库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有望推动更多领域的对话与协作,为两国政府、企业及社会提供政策支持和发展建议。
17日当晚,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会见中国智库团一行。在特朗普2.0时代,马来西亚担任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背景下,双方围绕中马关系的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国际形势及南海局势、东盟地区发展、科技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
此外,智库团还在访问期间与马华公会总秘书张盛闻、马来西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INSAP)研究员程盟凯等就双方进一步开展人文交流与智库合作交换意见。与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蔡宝强、副会长姚迪聪,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主席姚迪刚,马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林锐仁,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青年团团长蔡伟杰、秘书林镓健,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兼银行家龚家华等就中马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民心相通、青年交流,以及如何讲好海外华人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座谈。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