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3 作者: 刘英 蔡彤娟 李珊珊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三位学者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会议内容并解读。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三位学者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会议内容并解读。以下为解读全文: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今年金融工作会议的五大新意——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刚举办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世界步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会议提出三个创新、八个坚持,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文章。会议从金融定位、经验、监管、路径及发展方向上都颇具新意,给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实施路径和解决方案。将为当下及未来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经济复苏,防控房地产等金融风险,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从定位上,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相比此前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不同之处在于首次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改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加强了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提升了金融的重要性。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化的当下,会议强化金融定位,要求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从经验上,提出两结合、三创新和八坚持。要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就需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从监管上,要求全面有效防控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针对经济金融风险隐患较多等问题,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面对房地产业和地方债连带问题,要防控系统性风险,全面加强监管不留死角。对于防控房地产业和地方债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金融工作会给出解决方案。一是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二是房地产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三是防控金融市场风险。要防止房地产风险的传递。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从路径上,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纯洁性、专业性,并给出了路线图和具体实施路径。会议强调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从创新上,推进金融从大到强成为发展方向。作为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存在各种金融抑制。近年来我国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但仅从直接融资占比来看,美欧日占比70%以上,而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仅为20%,在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上,我国还有巨大发展空间,为此必须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在加大金融强国建设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同样是必由之路。为此,金融监管后续或从此前的抓大放小转向扶大限小。加速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伴随我国创新驱动增长,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金融发展领域宽、潜力大,大型金融机构要做好经济主力军,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应培育一流投行,加大保险保驾护航的作用等。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必须以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为此会议提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以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蔡彤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主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而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则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的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总体上需要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即满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二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有效控制风险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为建设金融强国保驾护航;三是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宏观金融政策确定基调,首次提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领域上,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完善金融市场功能方面,强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这与此前中央多次提及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要求一致。
在打造现代金融机构方面,本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未来可能会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投行机构和业务发展,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渠道。会议强调要“完善机构定位”,明确了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各类政策性银行以及保险业的功能(职能)和定位。
二、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会议首先明确,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四个方面的金融风险监管:一是关于地方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二是关于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要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三是关于金融市场主体和交易风险,要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四是关于外汇市场风险,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强国”概念不仅体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对内职能,还体现在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世界级强国的远景目标上。
现阶段,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依然要建立在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会议强调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突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会议首提“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凸显了对上海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视和关怀。上海承载着为国家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转变传统思路、突破制度瓶颈、实现“平台式开放”的重任。
全面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李珊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10月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后发布的新闻简报全文中,“监管”一共出现了20次, “风险”出现了19次,是“金融”和“发展”以外全文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可以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控制好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会议指出,“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防范金融风险首要是加强监管。为此,会议指出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面加强监管,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和房地产领域。
第一,对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要“及时处置“,“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要做到及时处置,就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这就需要下一步监管层要进一步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高风险机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并将监测结果与事前的差异化监管相结合,方能起到“硬约束”的效果。
第二,对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会议提出”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这就要求建立权责匹配的央地分权机制,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在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处置中的责任。
第三,对于控制房地产领域风险,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等方面。预计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和融资政策,防止房地产风险的扩大和传导。
在经济企稳不牢,各类潜在金融风险交织的大环境下,需要更加注意平衡金融业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为此,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这就要求在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摸着石头过河,开展制度层面的创新,统筹好金融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比如,在境内资本项目开放度有限,短期内进一步开放又面临制约的情况下,重视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展央行本币双边互换,就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益创新和尝试,这一模式的成效已在国际贸易融资和人民币储备资产份额的快速上升上得到体现。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的根本之道,不仅在于金融业的加强监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更在于金融体系之外,在于以全方位的结构性制度改革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