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英:我国物价总体稳定,需防止输入性通胀及食品价格上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英  /  

刘英:我国物价总体稳定,需防止输入性通胀及食品价格上涨

发布时间:2022-09-13 作者: 刘英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8月通胀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城乡分别上涨2.4%和2.7%。同比增速较7月份有0.2个百分点的回落,同比增速与6月份持平。

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原文刊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9月12日04版。

微信图片_20220913111829.png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8月通胀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城乡分别上涨2.4%和2.7%。同比增速较7月份有0.2个百分点的回落,同比增速与6月份持平。我国通胀基本迈上2这个台阶,在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特别注意保持物价稳定,避免通胀对经济增长的扰动。需要严控输入性通胀、避免食品价格过快上涨、需要防止供应链冲击带来上涨。


从同比数据来看, 食品价格的上涨已成为促使通胀上升的主要因素。8月份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3.7%,服务价格上涨0.7%。


从环比数据来看,食品价格上涨也是物价上升的主要表现形式。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通胀暂且无忧,但食品价格依然抬头,食品价格上涨0.5%,非食品价格下降0.3%;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则持平。


从结构数据来看, 8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4.5%,带动CPI上涨1.24个百分点。从食品的各项数据来看,鲜果价格上涨16.3%,带动CPI上涨0.2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10.1%,带动CPI上涨0.32个百分点,肉类中又以猪肉价格上涨最为显著,猪肉价格上涨22.4%,拉动CPI上涨0.3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6%,拉动CPI上涨0.12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3%,拉动CPI上涨0.06个百分点。


由此,需要严控的依然是食品价格。民以食为天,我们需要多措并举,控制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


在今年剩下的四个月中,要防止价格普涨的情况出现,目前其他几类价格也都呈现不同情况的同比上涨情况。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9%、2.2%和1.6%,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1.3%和0.7%,衣着、居住价格均上涨0.6%。


需要警惕输入性通胀压力。美欧近两个月的CPI分别触及9.1%的高位,创40多年来新高。为控制高企的通胀,美国甚至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但是从举措来看,仍是被动控制通胀,并不能达到目的。美欧通胀高企首先是因为货币超发,欧洲持续8年实施负利率,美国从2020年3月开启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都带来货币超发因素。此外还有疫情冲击造成的供需失衡,也有俄乌冲突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冲击,加之特朗普时期对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全球很多国家实施高关税壁垒,也火上加油抬升了通胀水平。上述因素都导致了通胀持续高位运行。


为控制高企的通胀,美联储采取了激进的加息举措,不到半年时间已加息225个基点。欧央行在7月首次被动加息50个基点的基础上,9月8日再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不仅一举改变了负利率环境,而且利率快速走升。在今年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激进加息,由此市场更是普遍预期9月份美联储也要加息75个基点,今年随后两次也还会继续加50、25个基点不等,这将直接继续大幅推升美元指数,给其他国家带来货币贬值的压力以及通胀输入的风险。


要防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不仅可能直接传递到国内,推升通胀水平,而且还会顺着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推升商品的价格。由此,要防止大宗商品价格走升给国内通胀带来的压力。不仅包括油、气,还有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需持续跟踪跟进大宗商品价格,适当通过释放国家储备来平抑价格。当然不能仅靠国家储备,还要有市场储备、商业储备和企业储备,多措并举,控制价格上行压力。


从国内因素来看,需要多措并举控通胀。需要控制国际国内推升物价的各项因素。一方面,为抑制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力,另一方面也要平衡货币政策与通胀的关系。须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应对疫情要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加及时。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既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又要开放市场,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平衡、对冲、多措并举角度,有针对性地控制和解决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积极应对通胀上涨压力。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