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9 作者: 刘英 李珊珊 刘锦涛 龙臣 鲁东红 吴奇聪
12月2日,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编者按:12月2日,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三个统筹”、“四个相结合”、机制建设的“九个方面”,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
历经11年发展,“一带一路”合作从欧亚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3年末,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量占全球国家数量的77%,面积占全球197个国家总面积的65%,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65%。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高达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4%,2023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为46.6%,规模和占比均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
针对此次座谈会传达出的内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的6位新锐学者作如下解读:
01
强化机制建设,共赢发展新空间
刘英,人大重阳研究员
伴随特朗普当选关税战已经打响,世界正在步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环境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我们要以改革开放的开门应对某些国家的关门,以自贸区战略的低关税应对某些国家的高关税,以强化互联互通应对试图脱钩断链。强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好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网络。
第四次“一带一路”工作座谈会强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协调推进机制中,“硬联通”是重要的物质基础。日前中国秘鲁两国元首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期间共同开启的钱凯港,正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彰显“硬联通”的标志性工程。钱凯港开通让横跨太平洋的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分别压缩1/5和1/3,集装箱吞吐能力超百万箱。作为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钱凯港一期工程每年能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的收入,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作为满足数字经济、数字贸易要求的现代港口和物流中心,钱凯港作为跨越太平洋的快速路,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拉近了亚洲与拉美人民之间的关系,这条亚拉陆海新通道正在提升亚拉人民的福祉。
在“硬联通”高质量共建基础之上,应协同发展“软联通”和“心联通”,形成机制闭环。座谈会指出“一带一路”为增进共建国家友谊、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友谊在先体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的共商共建共享三原则,与大家关系好了,友谊加深了,生意也就成了。而非客大欺店逻辑!而“一带一路”成绩斐然或许正是这种不同于西方马歇尔计划、西方全球化的理念,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精神,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全球化精神。
特别地,强化与共建国家人民之间的“心联通”不仅要做好标志性工程,更要做好“小而美”的民心工程,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获得感。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而且要特别强化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把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制造能力与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不仅要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而且要建好“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以遍布全球的自贸区网络来拓展,以高效产业链供应链应对脱钩断链,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更广阔共赢发展新空间。
02
以系统化的规划布局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李珊珊,人大重阳研究员
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基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全球形势变化,提出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系统化的机制建设要求,同时更加重视市场的力量。
“一带一路”对外投资结构质量不断提升。本次会议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在对外投资结构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从传统基础设施主导转向更为多元化和前沿的领域,一个重要增长点是技术领域,特别是电池、汽车零部件、电动汽车制造以及电信领域,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信息通信技术,新基建等领域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比如,京东物流在东南亚、中东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物流中心和电商配送中心,引入智慧物流平台;华为加快了5G技术部署和商用化的布局,从过往主要侧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更注重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场景化解决方案的落地。
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的机制保证。第三次会议指出,“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衔接,推动来源多元化”,本次提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意味着不能零敲碎打,而要加强政府企业的协同和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建设,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长期性、稳定性。高质量发展对资源信息协调、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而要提升企业对新兴领域全球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和反应力,同样有必要“完善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民企“一带一路”对外投资的活跃度快速提升。2023年,“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主体体现出国企和民企并重的特征,投资领域以民营企业为主,建设合同领域以国有企业为主。本次会议明确,“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力量,不仅要依靠企业个体,更要注重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间多层次的民间合作,同时构建灵活的国际合作平台,发挥全社会和“一带一路”伙伴国的合力。
03
以三大“统筹”实现向“一带一路”新阶段衔接过渡
刘锦涛,人大重阳绿色金融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总结出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的三大“统筹”,指引了在“一带一路”金色十年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如何顺利迈入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
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表明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如何在目标、路径和价值观上的全方位平衡与系统性推进。“一带一路”已初步建立起跨越超过60个国家的基础设施网络,涵盖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等多个跨国互联互通平台,下一步将发挥基建优势,主导并推进规则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国际认可,扩大民意基础,实现对“一带一路”建设从物质基础到规则制度再到人文情感的综合布局。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表明了“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需要在规模与精细化、战略与民生、整体效应与个体关怀之间保持深度平衡。“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已至少推进了磨万铁路、尼加拉瓜运河、中欧班列等十几个大型“旗舰项目”。下一阶段,“一带一路”需走细、走深,通过中曼埃及公司阿斯旺水井、纳米比亚村村通等项目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民生福祉。重大工程与“小而美”项目的统筹推进,展现了灵活务实的应对策略,满足沿线地区的民生需求。
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是通过“一带一路”挖掘世界经济增长新增量,把握新阶段新产业合作模式与发展路径的关键举措。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贸易投资等领域奠定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就,是扩大“一带一路”硬实力与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柱,而在此基础上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布局,反映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系统性与开放性。新兴领域合作的拓展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技术革新和绿色转型趋势的敏锐把握,增强了“一带一路”合作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总体而言,总书记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深刻论述明确了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战略定力、系统思维和实干精神,三大“统筹”分别明确了“一带一路”前期布局和新阶段规划之间如何实现有序衔接和目标过渡。
04
全球风险加剧,如何加强“一带一路”海外利益保障?
鲁东红,人大重阳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完善海外利益保障机制”“保障我国海外利益安全”。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当前国际局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点明了海外利益保障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核心课题。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国际形势愈加复杂。以近期事件为例,特朗普重申重返白宫首日,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此后,加拿大副总理方慧兰提议北美成员国应统一对华立场,而墨西哥新总统辛鲍姆更是在与特朗普通话后关闭了“墨西哥义乌商品城”,名义上打击盗版,实则是对美示好的政治信号。此外,特朗普还计划对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加征最高约271%反倾销税,实际也是针对中国出海企业。这些举措不仅凸显了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的冲击,更表明我国海外利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海外利益保障:一是加强国际合作与多边机制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强化国际多边合作框架,通过规则协调和互利共赢实现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降低外部风险对海外利益的冲击。二是提升海外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立海外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加强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指导和安全支持。三是强化法律保障与权益维护。推动与沿线国家的法律合作,完善双边或多边协定,提升法律援助能力,确保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海外得到有效保障。四是增强国家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利用文化交流、公共外交和全球治理参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媒体和舆论传播,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误解与质疑。
此外,“一带一路” 助力全球产业链重构,我国要顺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产业园区、实现资源共享,打造韧性供应链,既赋能中国企业抗风险能力,又为沿线国家带去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夯实合作根基,全方位保障海外利益安全。
05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确定”中的确定
龙臣,人大重阳助理研究员
充满动荡的2024“超级选举年”虽已进入尾声,但各国政局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却仍将继续:欧洲国家大部分已向右倾;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仍然悬而未决。展望2025年,“不确定”或将继续成为年度关键词。特朗普已确定回归,其对华征税、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等政策主张,都将给本已严峻的国际局势带来新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就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多项重要论述与判断,为全球发展在“不确定”中寻找到了新的确定。
第一,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发展的信心与意志是确定的。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既充分肯定了共建“一带一路”所取得的重大成,还提出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际上,即使在充满变数的2024年,“一带一路”建设仍取得了多项耀眼成绩: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27个城市;“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6个国家的145座港口;被誉为“拉美的新加坡港”和“南美通向亚洲门户”钱凯港已正式开港,每年为秘鲁创造逾8000个直接就业岗位。
第二,共建“一带一路”的规划安全性和可预见性是确定的。在本次座谈会中,明确提出9项完善机制建设要求,具体包括划统筹管理、“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产业链供应链、新兴领域国际交流、投融资多元化保障、风险防控内外协同、海外利益保障、高水平国际传播、廉洁丝绸之路合作。上述9项机制建设要求,既精准对标了过去“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不足,还直面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可能出现的挑战,为化解潜在危机,实现未来进步,提供了切实可依的路径与方案。
第三,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确定的。本次座谈会提出,要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寰球民意指数(2023)”专题报告:“一带一路”篇》显示,寰球公众普遍认同“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受到各国民众肯定。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预计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06
走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稳健”之路
吴奇聪,人大重阳助理研究员
相较于此前三场会议,此次座谈会上“风险”、“挑战”、“动荡”、“冲突”等均成为高频热词,“稳健”成为核心主基调之一。当下,“一带一路”总体向好,但仍存在挑战,如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工程建设新签合同增速开始放缓,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的问题投资存量较大等,高质量发展道路走到关键节点。基于“稳健”这一基调,笔者对未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道路作以下研判和政策建议。
第一,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完善风险防控内外协同机制,可预见未来投资风险管控将进一步加强,投前风险评估、投中投后风险管理将更加审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中国家众多,以中低收入国家为绝对主体,占比约76%,许多国家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社会文化风险高。此前中国向共建国家投资的项目有数量多、体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过分强调政治示范效应下往往陷入债务风险。
第二,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地缘冲突的严峻性、新兴领域国际合作的紧迫性,可预见未来投资的区域和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目前中国“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区域以东南亚为主,占比90%以上,投资行业以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为主,占比70%以上。中国对共建国家的投资区域结构或将进一步向中欧、南美、中东等经济基础较好,制度建设完善,且已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拓展。投资行业结构更多在智力密集型行业布局,如数字建设新基建,打造对共建国家投资新优势。
第三,座谈会上强调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可预见未来“民营企业”这一市场化、民生化力量的权重将进一步提升,适配民企的配套服务和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完善。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投资“一带一路”的民企500强数量自2018年以来基本呈逐年下滑趋势,2022年更是同比减少24.1%。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具有经营灵活、商业嗅觉敏锐的优势。部分民营企业还具备较为雄厚的投资资本、掌握高新技术,有比较强烈的投资意愿。政府应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增强民企的投资信心,帮助民企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和优质投资项目。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