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作者: 刘英 蔡彤娟 陈治衡 刘锦涛 申宇婧 许林 方菏阳
2023年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7位学者实时收看了李强总理记者会,并就李强总理答记者问中的相关要点做第一时间解读。
2023年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7位学者实时收看了李强总理记者会,并就李强总理答记者问中的相关要点做第一时间解读。以下为解读全文: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张国清、刘国中参加。(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如何打造人民政府,为民造福?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提出,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首先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宗旨就是为民造福。记者会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牢记人民政府为人民,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要旗帜鲜明地吃改革饭、走改革路。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增加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在回答中国经济问题时解读了“稳中求进”,“稳”就是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进”关键就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要打好宏观政策、扩大内需、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四个组合拳。他对中国优势如数家珍,提出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发展基础厚实,特别重要的我国制度优势显著。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在回答民营经济的问题时,亮明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长久之策,强调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呼吁民运企业家谱写创业史。用乡镇企业创造的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四千”精神来表征除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外,重要的是发挥企业家的主动性,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还谈及了中国人口首现负增长等问题。记者会上强调,中国人口红利并未消失,而人才红利正在形成。人口红利要看人口数更要看人才数。我国有9亿劳动力,年增劳动力1500万人。接受高等教育人口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谈及回答新一届政府自身建设时,强调要抓四件事,突出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改进作风的人民所盼。一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主席2017年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李强总理结合自身工作时的深刻感受,认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都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强调要推动各级干部到一线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要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二是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创造性的执行能力。政府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特别是政府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责时,不能只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只设路障,不设路标。要价值判断而非技术判断。换句话说,要解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解决有的政府官员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四是坚决守住廉洁底线,严抓廉洁政府建设。对一切腐败行为零容忍。每位政府工作人员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强行“脱钩”违背中美民意
蔡彤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李强总理记者会上指出,“在美国国内,有人炒作‘中美脱钩’的论调,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这种炒作中真正受益。”据中国统计,去年中美贸易额达到近76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发展中受益。
近十年中美货物贸易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
从数据来看,近十年(2013-202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了45.8%。受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影响,2019年、2020年中美贸易额出现短暂下滑和波动,但2021年再次出现大幅反弹,突破7500亿美元。2022年,双方统计数据均显示中美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中方数据为7594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美贸易展现出非常强劲的韧性。这充分说明了中美经济结构高度互补,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脱钩”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今年2月,中国美国商会表示,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商会将和会员企业一起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认为,美中“挂钩”才是让两国人民受益的良策。
中美经贸合作事关两国人民切身利益,对全球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李强总理所说,中美可以合作,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当前重要的是要把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去年11月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方案。
政策保驾护航 经济行稳致远
陈治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今年是中国疫情过峰后的第一年,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李强总理记者会上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着重提出:“达到经济增长5%的预定目标需要打好组合拳:宏观政策组合拳;扩大需求组合拳;改革创新组合拳;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因此,实施有效的宏观政策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
其一,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实施好跨周期调节,精准有力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二,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其三,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发展方式高质量绿色转型进程将加快
刘锦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关键时期,总理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当前,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逐渐完善,正进入实质进展阶段。运用新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有待于不断提升绿色转型的质量和效率。
可见,未来我国将持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高质量的转型将不仅仅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也会注重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属性,正如总理所提出的,“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美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当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需求;二是高质量发展越来越要求提升每一单位的资源投入所产生的环境效益,降低产业投资中的成本损耗,提升可持续增长的韧性,中国具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带动的新需求将会不断引导资源和投入向可持续产业集中;三是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绿色现代化,绿色转型的上位目标将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所兼容。
民营经济在数字经济领域大有可为
申宇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答记者问中谈及民营经济时提到:“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多新领域新赛道有待开拓,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民营经济的新赛道之一便在于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大多数的科技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具备体制机制灵活、市场竞争能力强劲、创新活力强大等特点,民营经济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巨大,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硬科技企业作为我国科技企业的“先锋军”,承担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等高精尖技术研发的重要任务。我国相当一部分的硬科技企业也是民营企业。硬科技企业家也将成为新时代下我国民营企业家的重要群体。相关调研显示,硬科技企业家大多学历水平较高,具备出色的科研能力与优秀的企业家素质。李强总理提到,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定信心再出发。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也应重视硬科技企业家的培养,在高校重视理工科与商科的教学结合,积极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民富”推动“国强”
许林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明确指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内需的贡献率长期以来持续大于外需,而消费通常又是内需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人民切身关注的衣食住用行的需求,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时候,这些需求乘以14亿多的人口基数后,国家层面的GDP数据自然会显著增长。
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人民需求没有得到高质量的满足,没有得到均衡的满足。第一,需要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释放经济发展活力,进而促进满足人民更高质和更多量的需求。第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不是满足部分人民的需求,而是更好满足全体人民的需求。最后,我们不仅着力满足国内人民的需求,还坚持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对外开放战略,通过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孔子学院等,切实提升“一带一路”国家的交通水平、教育水平、就业水平等,更好地满足各国当地民众的衣食住用行的需求。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方菏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明确提出,在发展民营经济问题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坚定不移,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用了40%左右的资源,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规模、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科创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信心”是重中之重,主要从以下三点来看:
第一,持续发力改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确保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第二,务实推进纾困惠企措施,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减轻企业税务及行政事务性成本,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
第三,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完善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在重大项目工程中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培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