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1 作者: 刘英
美国所谓的供应链弹性实际是脱钩断链的延续,但明着说脱钩断链不现实,就改为去风险化。欧盟方面也试图跟随美国,希望通过多元化来提升其企业竞争力。
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本文转自2023年12月7日《中国财经报》。
美国所谓的供应链弹性实际是脱钩断链的延续,但明着说脱钩断链不现实,就改为去风险化。欧盟方面也试图跟随美国,希望通过多元化来提升其企业竞争力。
本文字数约2528字,阅读需要3分钟。
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日前在北京举行。链博会致力于打造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重点行业上中下游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的开放型国际合作平台,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与会企业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占比50%,海外企业中欧美企业占比36%。首届链博会举办了360多场对接交流活动,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3项成果,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北京倡议》。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
中国举办链博会,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之际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也是在中美元首“旧金山愿景”取得20多项成果基础上,用实际行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开放和高效,促进各国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潮流的有力回应。
链博会举办之前,美国召开了供应链韧性委员会首次会议,并出台30项举措,包括投资关键供应链的相关举措,其中能源部依据基础设施法案投资35亿美元促进先进电池及电池材料生产,农业部投资1.96亿美元加强食品供应链,国防部对有关国防领域增加超7亿美元投资。国防部的国防工业报告还提出要实施智能制造计划,规划长期工业和增加韧性供应链投资。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参展商与参会嘉宾在绿色农业链展区交流。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 摄
从国内到国际,从农业到国防,美国很早就将供应链提升为国家战略,发起中美供应链之争,并试图从中获取新的竞争力,遏制中国崛起。1978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仅为美国的1/6;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赶超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目前,中国制造业产值在全球的占比接近30%,超过七国集团的总和。对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美国高度警惕,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掣肘。
美国今年5月与欧盟合作建立了半导体供应链预警系统,与日本、印度等国达成印太经济框架(IPEF)供应链协议,并成立印太经济框架供应链委员会协调行动,通过建立全球投资伙伴关系(PGII),推动从非洲到印度、中东和欧洲的经济走廊建设。今年,美国在七国集团峰会上举办了供应链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美国也曾召集一些伙伴成员举办供应链会议。
日前,美国白宫网站发布供应链韧性简介,提出供应链弹性经济学,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紊乱讲到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表示要解决供应链集中问题、打造多元化供应链,这本质上是推进供应链的近岸化和友岸化,是再工业化的升级版。事实上,美国的再工业化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已经开始,当时美国发布了首份供应链报告。拜登政府近年来推出基建法案、创新与科学法案、芯片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系列法案,其实也都是通过打压他国、增加补贴、推进产业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叠加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提升美国的竞争力。
美国所谓的供应链弹性实际是脱钩断链的延续,但明着说脱钩断链不现实,就改为去风险化。欧盟方面也试图跟随美国,希望通过多元化来提升其企业竞争力。
由此来看,中美供应链之争的底层逻辑根本不同,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封闭,一个是为全球一个是为自己,一个要稳固一个想脱钩。从美国国内看,从奥巴马提出“制造业再工业化”到特朗普强调“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再到拜登把再工业化进一步法案化、组织化、联盟化、泛安全化,直至今年的通胀削减法案,美国出台的系列政策核心都是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产业链供应链,根本目标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关键矿物、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医药产业等领域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提升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
拜登政府从2021年以来采取了各种强化供应链的举措。对内在白宫的组织架构下设立供应链中断工作组、供应链韧性委员会等,并落地相关法案;对外联合日韩建立芯片联盟,试图把订单从中国转移到印太经济框架地区。
近年来,美国政府陆续推出了美国救援计划(ARP)、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IIJA)、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和通胀削减法案(IRA)四大法案。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推出的系列供应链报告等多次指出,公共部门缺位是导致基建匮乏的关键,承诺要增加补贴。为实现再工业化,拜登政府推出从罗斯福新政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投资计划,不仅在新冠疫情期间直接发放数万亿元美金,而且针对供应链、再工业化,计划未来5—10年内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支出高峰或在2025年前后。
但是,中美经济互补性强、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的本质并不会由于美国采取各种产业链供应链“美国化”举措而改变。自2017年到2022年,中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份额从21.6%下降到16.3%,但2022年中美贸易额仍高达7600亿美元,有7万家美国企业在华设厂。与美国不同,中国认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韧性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李强总理在链博会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愿与各方一道共同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他提出,要建设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和制造业大国,中国有能力与各国推进构建完善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