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美联储年内或再加息 高利率带来多重风险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英  /  

美联储年内或再加息 高利率带来多重风险

发布时间:2023-09-25 作者: 刘英 

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的水平不变。这是自2022年3月开启激进加息周期以来第二次按下“暂停键”。

受访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本文转自9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


image.png


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的水平不变。这是自2022年3月开启激进加息周期以来第二次按下“暂停键”。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实现通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年内将再加息一次,并可能在更高利率保持更长时间。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次美联储暂停加息符合市场预期。11月份美联储可能还将加息25个基点,以控制顽固的通胀水平。


年内再加息与否需综合考量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会议以来,虽然部分经济指标增长超预期,但核心通胀和通胀预期大体保持平稳下行态势、就业市场降温势头进一步确认,加之实际消费需求疲弱,美联储继续紧缩的必要性不强,是本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的主要原因。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议息会议中鲍威尔对年内是否继续加息、2024年是否降息的预期表态较为模糊,但承认中性利率可能有所上行的表态,相较市场预期略显鹰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美联储暂停加息,一方面显示当前美国经济难以承受美联储连续陡峭加息,从去年3月至今年7月连续11次加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从零利率抬升到了5.25%至5.5%的高利率,美联储的加息决心正在动摇。另一方面,此次议息维持当前利率水平,说明美联储在观察陡峭加息给通胀带来的滞后影响,并寄希望于通胀水平能够逐步回落。


年内美联储是否会进一步加息?“尽管9月份暂停加息,但11月份美联储大概率还会加息25个基点,以控制顽固的通胀水平。”刘英表示。


但叶银丹认为,美联储年内是否再加息取决于后续数据的表现,存在较大变数。


对于何时启动降息步伐?白雪预测,在总体通胀区间波动、核心通胀持续回落的背景下,美联储有望在明年年中前后开启渐进式降息。


高利率加大美政府偿债压力


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带来哪些影响和外溢风险?


为了应对通胀危机,美联储从去年开始加息,导致美国政府借钱发债所要承担的利息支出越来越多。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9月18日更新信息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3万亿美元,达到33.04万亿美元。


刘英分析认为,高利率给美国经济带来多方面的危害:一是抑制经济增长。高利率对美国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产生了严重抑制,高利率抑制企业投资,进而抑制美国经济增长。二是推升债务风险。高利率加大了政府的偿债压力,推升美债风险。三是加剧金融风险。这将对美国中小银行从资产端和负债端两端产生严重挤压。中小银行惜贷情况严重,会进一步抑制多数由中小银行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商业地产和工商业,进而抑制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给商业地产带来风险。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美国利率高位增加了债务人的负债成本,在政府债务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利率维持高位,进一步增加了政府债务负担,未来可能再度酿成财政危机甚至是政府停摆。


叶银丹表示,随着美国财政债务的不断积累,调整国债利息支付优先级排序、以美债违约转嫁财政压力的风险提升,美国信用体系和国际金融稳定面临着挑战与风险。


对于我国而言,叶银丹认为,美国政府债务上限危机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账面直接损失。由于我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一旦出现美国主权降级,将带来国债价格下跌,我国账面价值将会发生损失。二是实体经济风险。美国债务重压使其国内开支受到影响,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影响我国外需与出口活动。三是金融资产外溢影响。美债收益率的显著变化会引起全球金融资产重新定价,我国金融市场也将受到外溢影响。


“美联储超预期的高利率政策,将吸引国际主流资金回流美国,变相推高其他主要国家的利率水平,导致诸多国家经济增长、货币汇率承受巨大压力,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建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较高利率水平也威胁了所在国的经济复苏。近两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洲可能步入衰退,部分股市表现较为弱势,美元高利率的负面影响日益显露出来。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