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要求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英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要求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

发布时间:2025-01-09 作者: 刘英 

国家发展改革委7日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不得限制商品和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等。

受访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转自2025年1月8日文汇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7日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不得限制商品和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等。专家对香港文汇报表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而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更是降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健康发展。

逐利性执法破坏市场环境

实际中,少数部门或者地方把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作为追求目标,将执法作为牟取利益的手段。指引档提出,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各地区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经营主体财产,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向香港文汇报指出,逐利性执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在异地执法或异地管辖的情况下,由于执法标准、程序和执行力度的不统一,企业往往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在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而逐利性执法和异地执法往往成为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工具,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刘英表示,通过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可以推动各地区在执法过程中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降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健康发展。

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

谈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下一步工作考虑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在专题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保障市场体制有效运行,加快完善市场制度规则。修订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进一步压减清单事项,优化市场准入管理。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深入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异地异店退换货、公积金异地取用、医保账户异地结算等,切实提升民众改革获得感。

加强涉企乱收费源头治理

王善成还提到,将稳步推进重要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建设,促进商品和资源要素跨区域大规模流通;出台规范市场监管执法行为指导意见及执法行为规范,加强涉企乱收费源头治理,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除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外,还将持续扎实推进招标投标、企业迁移等领域专项整治。

全面取消参保地户籍限制

此指引档还提到,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此举意味着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将不再受到户籍地的限制,能够在就业地便捷地参与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刘英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流动性和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劳动力流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有助于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