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6 作者: 人大重阳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部25日晨会认为,这如同吹响疫后经济复苏的“集结号”,在多个方面呈现催动经济复苏的新政策利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部25日晨会认为,这如同吹响疫后经济复苏的“集结号”,在多个方面呈现催动经济复苏的新政策利好。对此,人大重阳多位研究人员做了解读。
图1:中国经济及一、二、三产业增速发展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隐去“房住不炒”,房地产业有望带动经济稳健复苏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今年年中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比往年开得更早,政策措施更足,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拉动力度更大。此次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具有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货币与财政政策相配合,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释放了多个重大政策利好。其中对房地产业发展定调中,从2016年以来第一次删除了“房住不炒”的表述。为提振房地产行业发展,为有力扩大内需,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作为支柱行业的房地产业,关乎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系统安全,不仅涉及风险防控与经济增长,货币与财政,存量调整与增量供给,而且涉及投资与消费,是家具等大宗消费的增长基础,涉及上下游数十个行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过去房地产业对GDP的拉动幅度达2个百分点。激活房地产是促进经济恢复的重要手段。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面积都呈下降态势,最近恒大爆出2.58万亿负债的巨雷,不少民营房企也面临资金窘境,多家房企股票低于1元面临退市。今年7月前20天,全国5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下降37%。对于依赖土地财政超过40%的地方政府来说,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经济增长还关系到地方债务偿还问题。
图2:房地产增速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展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经历三年疫情的中国经济疤痕效应仍在,外需疲弱只能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而此次政治局会议八年来首次隐去“房主不炒”原则,足见宏观调控力度之大、稳增长稳楼市决心之大、决策之果断。这显示政府不仅要发挥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而且意在防范化解相关风险。此次政治局会议或是今年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边际修复甚至是政策拐点。
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需求不足是核心,而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优化供给活跃市场,从房地产的供给侧到需求侧双向调整与发力,通过房地产的结构调整、长期发展来促增长正是抓住了牛鼻子,有助于解决当下需求不足、消费不振等问题。
图3: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增速发展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一方面,认知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总量加力与结构调整并重。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有助于激发房地产对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双向拉动,通过增加保障房等供给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为此要通过从总量政策到结构性政策,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到工具箱,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发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于北上广深等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优化空间更大,可适当放松限购限贷限售,释放消费潜力。
另一方面,强化房地产对增长的重要支撑,精准发力及拉动有效需求并行。尽管高峰已过,但是在欧美国家房地产依然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下半年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为此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既有增量供给,更有存量优化调整和升级改造等。而这些措施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也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增加供给的重要路径。除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之外,房地产还是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依托,更是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有助于释放消费潜能,激发增长动能。
稳增长首先要稳预期
蔡彤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稳增长首先要稳预期,稳预期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一是首次提出“活跃资本市场”。重点强调要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流动性是活跃资本市场的主要途径,资本市场的活跃是经济繁荣的基础。而要活跃资本市场,首先必须稳住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盈利的预期,这也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二是关于房地产市场,没有再提“房住不炒”。不提“房住不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虽然没有提“房住不炒”,但在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下行周期的背景下,炒房的空间实际上越来越小。而下一步,放开一线城市限购政策,降低税费、首付和贷款利率将成为提升楼市交易活跃度的重要选项。
三是关于地方债的表述,从“严控隐性债务”变成了“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实际上,各省隐性债务负担率并不高,算上隐性债务的实际债务负担率也仅有贵州、天津、青海三地的债务率超过了60%的警戒线。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由严控隐性债务变成在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复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房地产政策。
借助产业动能转换提升就业战略性
刘锦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这表明提升就业增长将不局限于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充分融入到产业经济整体发展之中进行协同布局,实现更可持续的综合发展。
首先,产业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伴随着稳步提升就业的基础效果,用产业结构性调整降低就业的结构性压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导向,稳就业就是稳增长。产业进步应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非带来失业和贫富差距。同时,要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优势增长行业的效益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牵引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并传导到就业层面。
其次,提升就业与共同富裕、脱贫攻坚等因素都应纳入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中。从微观上来看,就业贡献和质量应成为企业推进ESG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评判标准,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提升社会福利、减少高管与员工的薪资差距等都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提高其ESG战略水平的重要举措。这同样也需要得到社会投资的价值认可,那些贯彻了就业目标的企业应当得到更多的价值投资和社会信用。此外,稳就业就是稳民生,还应进一步降低待业群体的再就业成本,出台相关举措保障待业群体的顺利就业。
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是企业活力的释放
申宇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项目主管、副研究员
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工作把脉定调,既有周期性调节也有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既有供给侧也有需求侧改革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明显释放出了激发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有利信号。例如,会议体现了对于楼市、资本市场发展的积极态度,而楼市的平稳发展、资本市场的活跃均离不开企业主体活力的释放。机制方面,特别提及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可以看出,我国将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作为一件“重要大事”,今后定将确保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力争促进企业创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接下来,会有更多支持企业发展的务实举措推出。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对于拉动就业的作用。会议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民营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业率与社会的稳定。接下来,可能将出台更多支持就业特别是青年就业的措施,对于企业积极吸纳就业方面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对于扩大投资的作用。会议提及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这说明我国将数字经济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产业化必然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其中,平台企业也将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接下来,仍将发挥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顺应社会广泛诉求,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
徐天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昨天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和4月28日会议中的“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形成一定对比。我们看到,在本次会议中,很多经济措施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强调“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这表示要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尽快助力我国经济回到并保持合理增长区间。
中国的上一轮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收缩期”的呢?答案是在2021年一季度左右。2020年下半年时,中国已经摆脱第一轮新冠疫情冲击,不仅在全球实现相对经济高增长水平,在2020年3季度、4季度经济增长更分别达到4.8%和6.4%,绝对值同样表现亮眼。当时进行政策调控的背景是,2020下半年、2021上半年全国房地产销售异常火爆,销售面积创下历史新高。两种“核心资产”,如以北京上海等地“学区房”为代表的部分房产在1年内价格大涨近1倍,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马股PE值直冲60倍。在这种情况下,在当时实施相对紧缩的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随着2022年疫情对我国经济反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严重负面影响,尽管2023年初我国新冠疫情已基本结束,但由于其影响力度大、影响面广,加之其他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导致我国今年上半年经济恢复力度不及预期。各方对我国经济预期仍亟待提升,对政策力度增强偏好升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政治局及时召开会议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政策定下积极调性,令人倍感振奋和期待。
一揽子化债方案 需尽快落地见效
鲁东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明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此次会议从政策基调上释放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信号。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37.56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42.16万亿元)之内。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在具体化债方式上,短期内,可以考虑通过债务置换、债务展期、债务重组、借新还旧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同时风险具有传染性,要做好防范工作,尤其是经济体量较小的市县政府债务风险一旦发生,也不能轻视。
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问题,还需靠发展来解决。随着经济的增长,原先看上去规模较大的债务风险,也会相应缩小。政府要统筹规划,让有利于地方发展的项目可持续地进行下去,使得项目尽可能通过自身的调整来消化项目遇到的风险。此外,要加强地方政府预算全口径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把地方债置于政府预算收支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这样就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地方债风险信息,政府才可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统筹财力分配与布局,有效防止地方政府债务的集中爆发。
需求管理成为主要政策基调
马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次政治局会议正面评价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肯定了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同时,会议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经济运行面临的“新”困难挑战,特别强调需求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会议明确提出了“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总体而言,本次会议的部署相对稳健,下半年,将主要围绕货币政策、内需和房地产方面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扩大内需的措施中,会议再次强调了消费的基础作用,并且新的一点是强调“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这一措辞再次明确传达了以需求为引领,推动供给的理念。早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而此次会议更是将这一理念突出放在了供给之前,体现了政策回归需求侧管理为主的倾向性变化。
具体来看,会议提到了一些重要领域,如汽车、电子产品和家居等大宗消费品。这些领域的发展已得到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支持,相应政策也已近期出台。现在的重点是将这些政策迅速付诸实施,以尽快见到成效。同时,促进投资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为促进民间投资,相关文件已经发布,下一步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可能会加快。然而,就扩大内需相关政策的效果而言,当前这一系列重要领域的支持措施力度相对温和,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以期待更显著的效果。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