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如何加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与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有效衔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刘锦涛  /  

 如何加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与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25-01-16 作者: 刘锦涛 

污染防治领域的技术、项目对绿色资金具有大量的潜在需求,也是绿色金融未来需要服务和支持的重点对象。围绕如何加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与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的有效衔接,中国环境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

受访者刘锦涛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转自2025年1月16日中国环境报

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提到,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有效衔接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

近日,2024年《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鼓励类)》(公示稿)发布。其中,涉及6项推广技术和10项示范技术。此前,还发布了《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2024年,限制类和淘汰类)》(公示稿)等。

污染防治领域的技术、项目对绿色资金具有大量的潜在需求,也是绿色金融未来需要服务和支持的重点对象。围绕如何加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与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的有效衔接,中国环境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

image.png

中国环境报:当前,绿色金融标准与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之间的衔接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锦涛: 当前,中国正大力推动完善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服务于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在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层面上提出“支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可以说,污染防治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技术和项目对于绿色资金具有大量的潜在需求,也是绿色金融未来需要服务和支持的重点对象。

1月8日召开的推进会上提出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有效衔接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这为未来绿色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支持方向,有助于筛选和支持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项目,提升资金配置效率。通过标准与目录的结合,可以确保金融资源优先流向高效环保技术和行业,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通过政策衔接强化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基础。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操作性指导,降低绿色金融风险,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合当前《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以及《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主流绿色金融标准,与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主要体现在如下多个层面:

一是在实现政策导向一致性的基础上,推动减污降碳支持领域的精准对接。绿色金融标准和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均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强调资源高效利用、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基础上,结合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修订形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这充分表明了优先推动节能降碳的装备制造、改造升级、绿色转型等产业的重要性,与污染防治技术目录中具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效果”的球团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所实现的减碳目标较为契合。绿色金融标准覆盖广泛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等行业支持范围,而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则提供了具体技术要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项目筛选的具体依据,减少了资源错配风险,提高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的效率。

二是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在鼓励类与限制和淘汰类方面展现了技术标准的融合与创新,为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和对象的新旧转换奠定了技术依据。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与可推广性,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则以这些技术为依据,衡量其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限制类和淘汰类技术为金融支持的排除项,高效技术则为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重点支持对象,标准上的融合有助于推动市场采用高效、低排放技术。通过绿色金融标准新旧转换以及与污染防治技术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推动绿色市场的成熟,实现市场机制的相互促进,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项目评估标准可直接借鉴污染防治技术的先进性指标,从而推动资金向符合环保要求的技术和项目流动。

三是在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基础上推动本土化实践。绿色债券指导目录的更新充分考虑了与国际接轨并逐渐获得国际市场认可,而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则结合国内产业技术现状进行本土化设计,两者的衔接有助于实现全球经验与中国实践的有机融合。

中国环境报:为有效衔接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您认为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刘锦涛:要有效衔接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至关重要:

一是根据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完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的技术筛选标准,确保金融资金流向符合环保技术要求的项目。参考目录中提出的高效、可持续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纳入绿色融资支持的首选方向,形成资金支持与技术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建立健全的技术筛选机制,绿色金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推动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是面向污染防治技术的实际需求开发合适的金融工具以加强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针对特定的污染防治项目,可以设计专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或绿色基金,提供长期、低息的资金支持,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并提升其市场吸引力。此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的技术特点,为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降低技术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的风险。例如面向污染治理和节能降碳领域的技术,绿色债券标准可以根据项目的技术可靠性和可行性,设定差异化的收益率和风险等级。在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中的技术如果能够达到绿色金融产品的支持条件,就可以通过绿色债券等融资工具获得资金支持,从而推动绿色技术的市场化。

三是创新和完善污染防治项目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金融机构在审批绿色金融支持污染防治技术项目时,应要求项目方提供详尽的技术方案和环保效果评估报告,并定期进行审查和跟踪评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环境效益,同时也可以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必要的透明度,在确保资金流向符合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中的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开展动态评估并定期发布市场透明度报告,追踪污染防治技术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绿色金融对污染防治技术的支持真正实现了环境效益。

此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健全还离不开政策和监管框架的支持,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为符合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的项目提供更多的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并引导将污染防治技术成效纳入企业ESG绩效管理之中。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有效衔接还需要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合作。金融机构发挥资本配置功能,提供融资支持,企业落实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则应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通过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与污染防治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化应用,形成合力。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