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丁刚:TikTok协议背后,中美博弈逻辑发生微妙变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丁刚  /  

丁刚:TikTok协议背后,中美博弈逻辑发生微妙变化

发布时间:2025-09-17 作者: 丁刚 

中美经贸团队近日在马德里举行会谈。这次会谈的主要成果是“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编者按:中美就妥善解决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9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在“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表示,这种“战略坚定、策略灵活”的组合,为中美贸易和技术协作在一定的范围内拓展可谈空间提供了可能。现将文章发布如下:(全文约20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中美经贸团队近日在马德里举行会谈。这次会谈的主要成果是“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为什么Tiktok这么重要?

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于一家中国公司在美国的发展,更关乎于美国是如何对待中国投资的基本立场。

中美贸易谈判谈的是一些具体的问题。同时,也是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重塑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框架和轨道。按照早先华盛顿解决Tiktok问题的路径,要么是卖,要么是被禁,二选一。现在,美方走到了谈判桌前,开始坐下来讨价还价,不再坚持极端方式。这意味着中美博弈的逻辑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之所以说微妙,是因为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对华遏制的根本立场,而是立场变化出现了新迹象。

就在中美代表团坐下来谈TikTok的前一天,美国商务部仍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这种"边谈边打"的手法,恰好说明了当前局面还是非常复杂的。

美国并未完全改变将贸易和科技问题武器化的做法,但在具体问题上,不得不做出策略调整。这个调整,首先源于中国实力的显著提升和原则立场的坚守。过去几年,面对美国一轮又一轮制裁,中国展现出了超预期的韧性和反制能力,直接抬高了美国"硬打"的成本。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底线:坚决反对将科技问题、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和武器化,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

这种原则性的坚持,加上实力支撑下的战略定力和反击,让美国逐渐意识到单纯的"极限施压"已经难以奏效。

美国内部的现实压力也在发挥作用

高关税和出口管制推高了美国企业的成本和不确定性,通胀压力叠加选举政治的需要,都在推动决策者寻找"控风险不伤科益"的解决办法。一些美国厂商和投资人也在积极游说,主张用"安全可验证"的替代方案来降低经营风险,以确保美国能获益。

TikTok就在这样的变化中,成为一个具有动向性的案例。

美国发现自己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一个能与TikTok竞争的平台,而美国现在又离不开TikTok的市场和用户价值。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双方的谈判有了转机的可能。在利益的交集区域,谈判空间被真正"挤"了出来。美国对华的结构性竞争态势并未改变,遏制中国崛起的根本意图也不会因一个协议而消失。美国更可能采取"两手策略":一手继续在敏感技术领域实施严厉制裁,另一手在相对不那么敏感的领域探索"可管可控"的协商模式。

但这种双轨并行的局面,恰好反映出一个重要变化:美国单边施压的余地正在收窄。

展望未来,这种"可谈空间"的扩大仍将是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中国将继续坚持既定原则:在涉及核心利益和原则底线的问题上寸步不让,同时在具体执行层面保持必要的灵活性与务实态度,为中企走向世界提供更坚实的支持。

这种"战略坚定、策略灵活"的组合,为中美贸易和技术协作在一定的范围内拓展可谈空间提供了可能。


9b7d95034469b3e5aeb87d96558183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