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丁刚:批不批中国建新使馆,是白宫还是唐宁街说了算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丁刚  /  

丁刚:批不批中国建新使馆,是白宫还是唐宁街说了算

发布时间:2025-06-10 作者: 丁刚 

在伦敦皇家铸币厂院的中国"超级使馆"计划是否能获批准,背后映射着更深层次的英国外交主权意识。中国自2018年购买皇家铸币厂院后一直计划将其改造为欧洲最大的使馆。

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本文转自6月9日丁刚看世界

在伦敦皇家铸币厂院的中国"超级使馆"计划是否能获批准,背后映射着更深层次的英国外交主权意识。

中国自2018年购买皇家铸币厂院后一直计划将其改造为欧洲最大的使馆。

该地点位于伦敦金融城与金丝雀码头之间,临近三个数据中心,且地下有连接两大金融区的电缆。

这项计划过去数年因英国反华势力操纵舆论受到影响。

近日,美国以安全威胁为由,明确向英国施压,要求取消这一临近金融区和关键数据中心的使馆计划,而英国国内则展现出复杂多元的反应。有消息说,美方甚至暗示,一旦英国批准这一计划,将影响到美英未来的情报交流。

此事发生在中美伦敦贸易谈判即将开始之时。

英国国内舆论普遍对能选择伦敦对话持积极态度,希望中美经贸关系改善能有利于英中推进经济贸易关系。这是目前英国政府优先考虑的一个事项。

Sky News引述英国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英国在地缘政治上处于恰当位置,能够充当桥梁和促进者,且英中关系正处于"重置"过程中。

然而,英国国内对中国新建使馆形成了不同的立场。 事件触发了人们对英国外交自主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实践的思考。

保守党影子内政大臣克里斯·菲尔普(Chris Philp)站在美国一边,明确表示:"我同意美国的看法。我们认为这对政府构成安全风险"。还有声音认为,在面对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时,英美盟友间的密切协调是必要的。这显示了传统的追随美国的政策选择。

英国工党政府科学部长彼得·凯尔(Peter Kyle)则淡化了这一担忧,采取了偏向于中立的立场,表示安全问题将在"规划过程中得到严格处理",并强调英国"非常有经验,非常了解这类问题"。

英国工党政府的回应体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既承认安全关切的重要性,又强调英国有自己的规划程序和专业判断。

这种立场既没有直接挑战美国的安全关切,也保留了英国在国内事务上的决策空间。实际上也就等于是明确告知美国,怎么处理,“决定权”在英国。

英国对独立自主的外交安全政策的追求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但显然是因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而变得更加显著。

一般认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成为英国反思与美国关系的决定性转折点。

奇尔科特调查(Chilcot Inquiry)揭示了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追随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决策过程。

英国媒体曾将布莱尔描述为布什的"哈巴狗"(poodle),意指盲目追随美国政策。

这一经历给英国留下了深刻的集体记忆,成为日后外交政策辩论的参照点。

《卫报》等媒体在当时就强调,布莱尔"盲目跟随布什,毁了一个国家,粉碎了信任,糟蹋了自己的声誉"。

前英国高级外交官杰里米·格林斯托克爵士(Sir Jeremy Greenstock)曾尖锐指出:"英国对美国在伊拉克的政策没有任何影响力",并透露"英国被系统性地排除在关键战后决策会议之外"。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后,"战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成为英国外交政策讨论中的关键词。

在脱离欧盟的背景下,英国重新评估其全球定位,开始强调"全球英国"(Global Britain)战略,这进一步增强了其追求独立外交政策的倾向。

英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的一篇文章《特殊关系已死:重振英国治国之道》更是明确宣告:"'特殊关系'已经是英国外交政策七十年的指导方针,但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种观点反映了部分英国精英阶层对传统依附美国政策的反思。

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研究报告中提到英国在对华关系中应保持"战略自主",避免过度安全化。《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媒体刊登的评论文章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在当前的中国使馆争议中,工党政府展现出一种微妙的自主性实践。面对美国的公开施压,政府并未简单屈服或公开对抗,而是通过强调程序自主来维护国家决策权。

尽管英美"特殊关系"仍是英国外交的重要支柱,但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英国需要在不同议题上根据自身利益做出判断,而非简单追随美国立场。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确实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了显著冲击,迫使包括英国在内的多国重新评估其贸易战略。

英国首相斯塔默曾明确表示,面对美国关税,英国的首要回应不应该是卷入贸易战。这反映了英国在维护与美国特殊关系的同时,也在寻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平衡之道。

在这种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下,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已经看到美国与他们的利益并非绝对一致,而要确保自身利益,就不得不调整对外经贸政策,这必然会影响到它们与美国的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关系。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这种影响未来将是互动的,是复杂而非单向的。

无论伦敦使馆计划获批与否,英国的处理方式将成为我们观察英国未来外交能否更多体现独立主权的重要案例。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