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陈甬军: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特点和理论基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陈甬军  /  

陈甬军: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特点和理论基点?

发布时间:2023-10-09 作者: 陈甬军 

坚持胸怀天下,这是理论基点,胸怀天下具体就是对全球发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目标,同时又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这个连接点,把坚持胸怀天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

2023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十周年。如何总结进展与经验,怎样评估十年来的进程,怎么看当下中外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是中国学术界重要的话题。人大重阳就“一带一路”十周年主题开展了系列讲座,向全球讲述“一带一路”的进度。5月26日第八场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主讲。演讲实录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三部分《陈甬军:“一带一路”十年成就的具体实例》、《陈甬军:为什么“一带一路”十年能实现合作共赢》、《陈甬军:展望“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已发,以下是演讲实录的第四部分:


坚持胸怀天下,这是理论基点,胸怀天下具体就是对全球发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目标,同时又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这个连接点,把坚持胸怀天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


本文字数约3414字,阅读需要4分钟。


image.png


最后上升到理论,前面故事讲完了,最近大家都在学习怎么来认识“一带一路”战略的特点和理论基点。十年来,通过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结合,这个结合过程很不容易,我总结了四条,习近平主席提出并且实现了战略创新。


第一,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个机会窗口、历史窗口打开的时候要抓住时机提出来,十年前抓住了这个时机,这个模型大家看到了,怎么提出一个叫得响大家能够适应的倡议和框架,中国抓住了时机。


第二,总结经验,不断推进“一带一路”的实践。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有新问题产生,比如中国独唱还是大合唱的问题,中国单干还是共建的问题,是无偿援助还是合作共赢的一种国际合作模式的问题,在实践中被不断的提出来,习近平主席利用重要的场合,比如金砖国家在厦门2017年召开的会议上就提出,“一带一路”不是无偿援助,开宗明义就说了。不断的总结经验,提出推动“一带一路”实践的政策。


第三,上升为理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把项目做好就行了,提出了理论,提出了倡议。


第四,反弹琵琶,这么做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共享福祉,也推动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发展。现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了,第二个百年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格局等等都要通过“一带一路”发力。现在回过头来看,“一带一路”提出来太及时了,假设没有“一带一路”,这几年遇到国际上的这种形势就不是中国现在这种状况了,现在中欧班列一万多列在那里开,在世界形势变化的情况下,西方不亮东方亮,东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这都和“一带一路”的推进分不开。所以保持了中国的稳定发展,反弹琵琶。


再上升就是胸怀天下。习近平主席共建“一带一路”思想中的“天下情怀”,我讲了一个多月,今天新华社也用了,在光明网上,老挝的一位负责人讲中老铁路,他们叫做老中铁路,“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这个标题被大家普遍使用,“一带一路”实践思想要提升到一个高度。2013年3月份,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的时候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半年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来说就是一个前奏,它是一个高度上的、理论上制高点的旗帜。所以,今年3月,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当天就举行了座谈会。正好十年了,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旗帜。当然我们现在可以用一个口诀记住它,“人带路,三全球”,人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带路”就是“一带一路”,“三全球”是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倡议。通过这个口诀你是不是马上就记住了,我自己是用这个办法记住的。


“一带一路”里面的天下情怀,习近平主席很重要的一条是提出“正确义利观”,2013年3月,为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铺垫和理论上的构筑,这就是守正创新,运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经商义字在先,现在赋予“义”新的含义。他说,义反映了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的很好,一部分人过的很不好,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这为“一带一路”后来展开提供了思想上重要的建设方法。这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半年前提出来的。


所以,正确“义利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很高大上,正确义利观来自于中国的古代,但这个命题的提出未“一带一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甚至未来整个经济学新时代展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也构成了习近平主席经济思想中“一带一路”理论与实践,坚持胸怀天下的有机连接点。


4月7日我在中山大学的“‘一带一路’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研讨会”上首次讲了这个观点。胸怀天下是二十大提出来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但具体怎么串联到“一带一路”,就是下面的理论逻辑:坚持胸怀天下,这是理论基点,胸怀天下具体就是对全球发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目标,同时又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这个连接点,把坚持胸怀天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所以我们做了十年,实现了战略创新,实现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结合,“充分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理念和思想,充分条件的体系形成不了,做的过程中实践就会存在巨大的偏差,很难推进。所以这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就是这个理论链条,坚持胸怀天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正确义利观,到十年建设,到未来的发展。正确“义利观”就是把胸怀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连接起来的连接点,这样来帮助我们学习,就会更加有血有肉,不光是讲胸怀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很多企业家听课的时候觉得离我很远,这么一讲大家可能就比较具体了,比较好掌握了。供大家参考。


结语:十年新起步,再创新辉煌


一件事从头到尾有一个展开的过程,所以在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说,明年是我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十周年。这就把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命题展开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这就是前面十年三个分期里用的命题,夯基垒石前三年,2016年到2019年,立柱架梁两次高峰论坛,持续发展就是疫情后的2020年到2023年,现在已经成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是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习近平主席两天前在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致辞,强调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这是“一带一路”新提法,进一步高度的提法,“新办法”、“幸福路”,这是对它的肯定。出发点就是要探索新办法,惠及全世界共同创造幸福的“幸福路”,这就是我想今年十周年的一个理论基调,在这两天前的会议上提出来。


习近平主席接着强调,今年下半年,中方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方愿意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一道,这里大家注意又提出了“共建国”,过去都叫做沿线国家,这都是新的发展在字里行间。共建国不见得就是沿线了,像肯尼亚不在沿线,但是建了铁路很好,蒙内铁路,那就是共建国,把65个国家的范围扩充了。所以中方愿意进一步发展,通过合作共赢,共享机遇,共克时艰,共创未来,携手谱写多极化世界文明进步新篇章。以后还是多极化世界,反对单边主义。


共建“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中国跨世纪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国际合作倡议,在新十年中,迈出了一个新的步伐,今后合作共赢的理念不变,但是形式和具体的做法会与时俱进,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有一个总体的概括,如果有志于做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学术研究,大家可以进一步关注。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