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专家: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可能性越来越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蔡彤娟  /  

专家: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可能性越来越大

发布时间:2022-11-07 作者: 蔡彤娟 

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美联储公布11月货币政策会议结果。在此次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并且这也是美联储连续第4次加息75个基点,今年至今累计加息幅度已经达到375个基点。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经升到3.75%至4%。

受访者蔡彤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本文刊于2022年11月4日金融时报


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美联储公布11月货币政策会议结果。在此次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并且这也是美联储连续第4次加息75个基点,今年至今累计加息幅度已经达到375个基点。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经升到3.75%至4%。


image.png


从目前的情况看,继续抑制通胀走高仍是美联储的首要目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3月起,美联储已经连续多次加息,但从近期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来看,美国通胀水平仍然处于高位,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与此同时,美国10年期—3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以及美国10年期—2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均已出现倒挂,而这两项指标则是市场用以判断美国经济是否将陷入衰退的重要预测指标。


在美联储的强势加息下,美国通胀能否实现下降仍是一个未知数。与此同时,美联储的“鹰”派货币政策立场增加了美国经济“硬着陆”乃至陷入衰退的风险。另外,在11月会议召开前,市场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美联储将在未来放缓加息节奏。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在此次会议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美联储后续将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路径,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美国通胀水平能否出现显著下降以及美国经济是否还存在“软着陆”的可能性?带着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蔡彤娟。


放缓加息节奏而非暂停加息


事实上,在美联储11月货币政策会议召开前,市场中对于美联储将放缓加息脚步的讨论已日益升温。投资者都在期待美联储可以给出一个答案。美联储在11月货币政策会议声明中提出,继续提高利率目标区间将是合适的。但在确定未来提高目标区间的步伐时,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考虑收紧货币政策的累积影响。


鲍威尔也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最快将在下一次会议或之后的会议上放慢加息步伐。但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同时强调,通胀下行并非美联储放缓加息的必要条件,现在讨论美联储何时可能暂停加息为时尚早。


“相比国内生产总值(GDP),美联储更加重视物价和就业两大目标。而目前美国就业市场仍然强劲,9月失业率为3.5%,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8.2%,高于市场预期,遏制通胀仍然是首要任务。目前来看,美联储还是将控制通胀放在宏观目标的第一位,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后续加息政策仍然取决于第四季度的宏观数据,特别是CPI、失业率、GDP增长率等数据。如果CPI按照预期趋势下降,失业率平稳,经济增长并未出现超出预期的逆转,下一次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可能会加息50个基点。”蔡彤娟表示。


抑制通胀持续走高难度大


数据显示,美联储特别关注的、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的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在9月环比增长0.5%,同比增长5.1%。另外,美国C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7个月位于8%上方。而核心CPI同比增长6.6%,再刷新近40年来的高位。持续处于8%上方的美国CP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物价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稳固。鲍威尔表示,长期通胀预期已经回落,但是短期通胀预期上升,这可能影响到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美联储的连续大幅度加息,美国通胀水平却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蔡彤娟表示,第一,疫情中的财政补贴和其他因素叠加在一起,压缩了全球供应链,改变了美国人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并推动了劳动力短缺和工资的激增。第二,俄乌冲突造成了能源和粮食供应瓶颈,并抬高了石油和食品等大宗商品的全球价格,助推了美国的输入性通胀。“欧佩克+”决定从11月起大幅减产,客观上阻碍了美国平抑油价、控制通胀的努力。第三,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出现问题。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在不遗余力地加息缩表,试图控制通胀。但是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总统拜登领导下财政部并没有选择适度紧缩财政政策以支持控通胀的货币政策,反而在疫情期间史无前例地印钞放水,结果导致政府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当前美国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高达123%)。而美联储持续加息反过来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还债压力,偿还利息的压力也在增加。宽松型的财政政策会使债务和通胀都变得更加严重。


全球与美国经济备受考验


在美联储的持续加息下,全球以及美国经济都在经受着考验。随着美联储以“鹰”派姿态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并且持续加息,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利率水平提高,美元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令部分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债务以及货币等多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的预测中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2.7%。IMF表示,过度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将全球经济推向不必要的严重衰退。而对于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美元走强是一个重大挑战。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一场风暴,新兴市场的政策制定者现在就应未雨绸缪。


美国方面,尽管相较第二季度,美国第三季度GDP出现强势反弹,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受到美联储持续“鹰”派加息的影响,美国国内需求已经有所走弱。尽管美联储已经意识到了连续加息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伤害,但美联储依然将抗击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美国经济陷入“硬着陆”的风险正在增加。鲍威尔表示,需要继续提高利率使“软着陆”这项工作更加困难。而美联储的终端利率,最终可能将高于9月时预测的水平。


蔡彤娟认为,目前来看,美国经济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实现“软着陆”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从消费端来看,美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消费,这是主要的增长动力。目前,美国个人消费的活力正在减退,消费者支出增速从二季度的2.0%放缓至三季度的1.4%,创近两年新低,消费购买力继续以3%的速度回落。通货膨胀加剧给家庭预算带来严重损失,9月份的个人储蓄率下降至3.1%,处于近14年来的最低水平,迅速耗尽的家庭储蓄削弱了未来支出的增长潜力。随着美国家庭逐渐耗尽政府在疫情期间提供的财政补贴,消费增长动力也在逐渐枯竭。


从生产端来看,10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9.9,低于预期值51,创2020年6月份以来新低,在持续加息影响下,制造业投资受到抑制,制造业增速将保持低位运行;10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为46.6,低于预期值49.2。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位于荣枯线下方,表明经济位于萧条区间。此外,强势美元会不断削弱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企业投资将出现放缓趋势。


而随着美国基准利率的抬升,美国房地产市场从需求端到供给端开始全面萎缩:9月房屋销售数量下降25%,新开工房屋数量下降8.1%,参观新房买家数量下降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房屋建筑商信心连续10个月下降以及抵押贷款需求降至25年以来最低水平。三季度住宅固定投资大跌26.4%,连续第6个季度下滑,对于利率敏感的房地产已经出现衰退迹象。而且,随着美联储继续加息,美国房地产市场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