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转型阵痛仍存,但向好趋势明显:6名智库学者深挖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主页  /   蔡彤娟  /  

转型阵痛仍存,但向好趋势明显:6名智库学者深挖2024年一季度经济数据

发布时间:2024-04-17 作者: 蔡彤娟 刘英 李珊珊 刘锦涛 徐天启 申宇婧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高于路透此前综合50家机构预测的4.6%中值,有效回击了部分海外媒体对中国2024年经济开局的消极预期。

编者按: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高于路透此前综合50家机构预测的4.6%中值,有效回击了部分海外媒体对中国2024年经济开局的消极预期。


客观来看,5.3%的开局为今年经济增长奠定了优势基础,工业与出口平稳回升,稳定了各方信心和预期。但是,当下经济复苏仍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下阶段中国仍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阶段,要承受转型阵痛,面临消费复苏动力不足、房地产下行压力较大、中小微企业缺乏投资动力、外资下降等挑战,下一阶段应更加关注结构调整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季度之后,2024年该如何发挥优势实现高质量新增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6名智库学者就5.3%开局的意义、当下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未来如何不断激发上行动力等问题做出深入解读。



aebb27bf95902e594e8a5e13d3df135b.jpg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image.png

蔡彤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门红


房地产、外资待改善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高于市场预期的4.6%,供给端工业生产继续稳步回升,需求端投资增速稳中有升,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然而,房地产业仍在筑底,外商企业投资下降较大,成为今年宏观经济的隐忧。


一季度,我国工业生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技术产业增速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充电桩、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工业生产注入新活力。二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集成电路(40.0%)、新能源汽车(29.2%)、太阳能电池(20.1%)等“新三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助力我国工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扩张区间。3月份制造业PMI为50.8%,比2月份上升1.7个百分点,表明近期供应链上下游活动趋于活跃,带动物流需求恢复加快,业务总量指数、新订单指数、设备利用率指数等指标有所回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比1~2月增加0.3个百分点,增速稳中有升。投资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建和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长9.9%,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3.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的最大贡献项。二是民间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民间投资增长0.5%,继1~2月扭转了负增长状况以来3月继续保持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增长7.7%。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外商企业投资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5%,降幅比1~2月扩大0.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仍在筑底过程中。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0.4%,成为投资增长的隐忧。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提振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信心。


image.png

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


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美国通胀反复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国经济开门红。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年初基于对疫情疤痕效应等的担忧,大家对今年5%的增速心里还打鼓,然而在新质生产力助力下,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这为全年经济实现5%左右的增速奠定了基础。近来多家国际机构也都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大任务就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让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我国制造业较快增长,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了近2个点经济增速。我国制造业增长6.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出规上工业增速1.5个百分点,环比加快2.6个百分点。充电桩、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7%、40.6%、39.5%。


a39688bb7133478f8cdb232d3db5276d.png

▲1992-2024一季度,中国经济季度同比增速发展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自习近平主席在上年9月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全国多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布局。今年3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升到50.8%,环比升1.7个百分点,低于荣枯线后首次回升转正。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然带升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信息服务、租赁商务、交通运输增加值分别增长13.7%、10.8%、7.3%。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12%,比2023年快3.7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消费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12万亿元,同比增长4.7%。全国网上零售3.3万亿元,增长12.4%。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5.5%,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激活经济潜力。春节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34.3%,人次及金额均超疫情前水平。营业性客运量增长20.5%,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55.7%。工业和服务业合计贡献超过90%。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2023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为2.64%。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更快增长。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10万亿元,同比增长4.5%,比2023年快1.5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3%。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5%和9.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4%,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更快增长,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投资增长42.7%;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投资分别增长24.6%、16.9%。


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是传统产业如何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何加快布局和发展,以及如何防控、规避和化解风险,不仅要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力度,更要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总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加速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image.png

李珊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夯实预期边际改善基础


重视金融数据的结构与质量


3月货币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而此前1-2月份数据显示,货币金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在55%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而资本市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仍处于低位运行,表明3月份两者均呈向好态势。金融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是对金融企业业务扩张的综合性反映,与制造业的PMI类似,但更具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前瞻性意义。


从社融数据看,一季度整体依然偏弱,但对此应仔细分析。一是其中有去年同期季节性因素偏高因素,因央行去年下半年以来有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均衡投放信贷,预计今年季度投放将更为均衡;二是新旧动能转换期间,新兴产业的体量和对融资的依赖度均低于传统产业,必然对融资的总量数据造成冲击,因此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常态阶段,应更加重视社融数据正常波动范围内的结构质量和效率变化,而非过度关注总量数据;三是存在一些结构性亮点,从居民部门看,一季度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08亿元,表明房地产购房贷款需求略有好转,居民存款同比少增1.34万亿元;从企业部门看,一季度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2720亿元,扭转了去年持续显著少增的态势,企业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同比回落幅度也较为温和,反映居民和实体企业部门信心出现边际改善态势。


此外,对房地产和消费等问题不能孤立看待,它与市场对整体经济走势和居民收入预期等因素互为因果,紧密相关。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前期的货币、财政政策效果后续将陆续体现,当前关键时期应维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夯实市场信心的基础,进而提升居民购房、消费意愿和民间投资动能,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金融业更高质量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也是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大国复利的重要前提之一。


image.png

刘锦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基础


仍需在三方面添砖加瓦


202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表明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为完成今年经济发展目标打了一针强心剂,在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增长潜能、防范化解风险、提升社会整体预期,以巩固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


一是面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应挖掘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增长潜能。从去年末及一季度数据来看,3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5.0%,最近四个月以来连续下降累计近五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8%、民间投资增长0.5%。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要在民间投资不断撤离房地产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服务业创新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和高科技服务业投资项目,提高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是时刻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潜在风险,保障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5%;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26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4%;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1355亿元,下降27.6%。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需要及时预判房地产行业的潜在风险以及可能的传导路径,建立和巩固长期性的房地产行业金融安全保障机制。


三是多方位刺激和提升消费需求,培育数字、文旅、绿色等新消费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自去年11月起连续四个月下降,从10.1%降至3.1%,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严峻,并表明应当不断鼓励和支持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绿色环保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发展,加大对数字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绿色产品和生态旅游。今年清明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消费新亮点不断显现,充分显示了消费市场多样化创新的活力和潜力。


image.png

徐天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一季度货物贸易大盘稳定


还需关注以下四点


2024年1-3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欣喜之余,应重点关注以下四点中长期变化因素以及后续影响:


1. 汇率波动持续影响部分行业出口


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我国货物进口与出口分别同比增长4.9%与5%,其间离岸人民币中间价约7.20,而2023年同期离岸人民币中间价约6.85,相差约5%,汇率变动大体已覆盖贸易金额变化。特别关注,对于服装服饰、家用塑料制品等小商品,这样的汇率变化幅度已经可以显著提升出口商净利润,支撑相关产品出口。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金额分别增长5.4%、14%、23.5%,汇率变动起到积极作用。


2. 工业品价格剧烈波动带来多重挑战


“新三样”出口额因相关产品降价而出现明显下降。例如,相比去年同期,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跌去六成,太阳能电池(光伏板)价格腰斩。这不仅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运营造成显著影响,甚至已经传导到了政治互动层面,近日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时专门就中国生产能力问题进行论述,实属罕见。


3. 出口产品结构呈现“两头繁荣”,中高端制造出口有持续性


以船舶、汽车、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产品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出口额分别增长113.1%、21.7%、19.7%。特别关注,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在去年首次摘得世界桂冠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考虑到我国国产汽车在国内与合资车竞争中展现的较高的产品竞争力,我国高端制造品出口规模有望在中长期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4. 进出口对象结构出现中长期变化势头


按区域国别分,与发展中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继续拉动外循环。特别关注,今年完成扩员的金砖国家组织。一季度,我国对其他9个金砖国家进出口1.49万亿元,增长11.3%,成为少数显著超过总体5%增速的国别区域。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相对更具备产品结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具备相当长时间内的稳定性,这在今年金砖国家完成扩员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image.png

申宇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国民经济循环逐渐畅通


经济增长内生效应显现


一季度,中国经济活力逐渐增强。一是整体供需两端均呈现回暖态势,国民经济循环逐渐畅通。


需求端来看,一季度外需回暖,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5%,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内需逐渐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同比增长4.5%。生产端来看,一季度生产活力逐渐释放,3月份制造业PMI今年首次超过50%荣枯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指数均在53%左右,位于扩张区间。因此,虽然我国的CPI指数、PPI指数有下行趋势,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但是一季度的多项经济指标为内需的恢复、供需的更好匹配与经济的循环畅通提供信心。


二是高技术产业供需两端优化明显,经济内生性逐渐增强。


投资端来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降,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0.8%、12.7%,均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长9.9%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8%,尤其是第三产业投资中高技术产业的拉动支撑作用非常明显。生产端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最快,达13.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制造业增长6.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贡献了最大增量。可见,虽然我国的技术创新同欧美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正在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力度,并且以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力的经济增长效应正在逐渐显现。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它将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带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