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6 作者: 蔡彤娟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基,也是现代化体系的重要支撑。要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先进产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兼顾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
编者按:3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蔡彤娟,实习生、北京化工大学金融数学系李洋洋在《金融时报》理论研究版发表评论文章《活跃资本市场有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指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兴高科技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有为这些产业培育新资本的责任。现将全文发布如下:
▲3月25日,本文刊发在《金融时报》理论研究版
2023年9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2024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再度成为热词。日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含义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增强经济韧性,提升国防安全水平,为我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提供战略支撑。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根本要求
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局势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大国竞争空前激烈,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然拉开序幕,在这个节点上培育新质生产力势在必行。从国内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过去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产能过剩问题阻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而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以创新为驱动,不断突破技术限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新优势,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立足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基,也是现代化体系的重要支撑。要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先进产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兼顾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
▋ 鼓励发展新兴高科技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优”。人工智能、元宇宙、深海空天等领域日渐火爆,AI更是改变日常生活。必须紧跟科技革命的浪潮,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以改革开放为依托,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加大新兴高科技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入,积极打造生物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增长引擎,积极开辟新赛道,在区域经济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突破数字经济“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物,数字经济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通过加快资源要素的流动配置,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加快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从而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的良好循环,增强经济韧性。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构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与资本市场的内在关系
资本市场与新质生产力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建设迈入下一阶段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它不仅意味着掌握最前沿的科技,更是资本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行业,如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引领着当前我国的产业变革。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新兴高科技产业和未来产业在股市大放异彩,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投资机遇: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创新生物医药等,体现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新质生产力板块的公司往往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具有低负债和高成长的特点,其估值也常常高居不下,且细分出多个赛道,吸引着无数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动能,进一步活跃、壮大资本市场。
我国是金融大国,资本规模大,但还不是金融强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有利于资本市场结构性改革。经济建设好了,经济规模有所增长,更能提振投资者信心,有利于减少震荡下行的不稳定因素,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培育新质生产力,也有利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降低外汇市场的波动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稳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同样,资本市场发展好了,又会进一步助推新质生产力的进步。实体经济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这一“源头活水”,把金融资源更多地引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中,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之一。资本市场体系健全了,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通过直接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利用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引导资本要素流向科技创新领域,而不是过去主要依靠政策引导的模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新兴高科技企业保驾护航,引导行业良性竞争,从而改善上市公司结构,让投资者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进一步促进全产业的转型升级,凝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力。
我国一直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与时俱进,通过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化解市场风险,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完善注册上市、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制度,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资本投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发展新业态,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包容度,适应当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需要,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发展新格局,推进现代化进程。
活跃资本市场的同时,加强监管,纠正现有的不良风气,将有力地打击过去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收割股民、哄抬炒作等违法行为,有助于转变居民投资理念,改变过去跟风式、概念式“砸钱”的行为,理性投资,根据企业的前景判断其价值,有利于发掘出高科技、未来产业的发展潜能,拓宽社会对这些新经济形态的认知,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科创领域。
活跃的资本市场也能促使企业为了获得金融资源而更加注重经营状况和绩效,加大其信息披露的真实度、透明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为科技创新培育新资本,推动产业链和供给链优化升级,为经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
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活跃
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先后启动了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治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打击了财务造假等行为,遏制了“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局面。同时,加快退市制度改革,累计已有120余家公司相继退市,强制退市公司家数超过了改革前二十多年的总和,优化了市场环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 以人为本,注重公平与效率
投资与融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有投融资平衡发展,资本市场才能稳健运行。我国投资者数量多,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散户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资金、技术、信息来源上差异大,相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某些错误信息的影响。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有市场体制的漏洞和投资者对市场的不了解,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哄抬炒作,赚取价差。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缺乏市场研究的过程和专业知识的支持,容易陷入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带来资产损失,又进一步使得市场真实情况扑朔迷离。这就对投资者本身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明辨是非,不轻易被投机者所裹挟。
因此,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正如吴清主席所言,“公平与效率是资本市场基本问题,要公平交易,合理定价,高效地配置资源,促进高质量的发展,这样资本市场才能够有持久的生命力。”
●投资者信心是关键。政府应出台相关宏观政策,稳就业、稳经济,经济状况变好了,投资者信心自然上来了;金融管理机构,应采取相应配合措施,协调呼应宏观政策;信心来自预期,更来自公平。要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最重要的市场原则,提升制度公平性,加强信息披露,减少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卖方要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过程透明,特别是上市公司应对募集资金所投项目的建设情况、市场前景以及相关风险进行详细披露;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大股东减持套利行为,自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上市公司股东、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现象严重,市场不稳定性增加,在投资者中易引起恐慌。
●规范金融中介机构行为,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晚,对于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尚不充分,市场上存在着中介机构“消极投资、积极套利”,私自将散户的钱用于私人炒股的行为,对此,有关部门应严厉打击,规范各类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此外,还要明确中介机构责任,发展壮大专业投资力量,严惩某些中介机构利用法律漏洞散布谣言等违法失职行为,督促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如量化机构利用融券制度漏洞,故意做空,收割投资者。
●我国始终坚持资本市场改革,一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效,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自注册制改革以来,重磅政策不断推出,且均围绕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去年年底至今年初,中国股市有较大波动,政府出手救市,及时稳住指数。但这样做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根本上还是要靠“看不见的手”,以建立股市自我修复和稳健发展的机制;证监会严肃查处了一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案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效果。通过加大对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形成更强的震慑力度,对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的作用不言而喻。只有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资金这一要素的合理配置,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才能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性,进而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和投资者信心。
▋ 资本市场要引导金融资源与相关企业精准匹配
对于我国新兴高科技产业,起步时间晚,不同于大型传统行业,规模较小,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企业现金流不稳定,难以向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支持,存在间接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的问题;且一般而言其具有较高技术壁垒,面向社会投资者的信息披露不足,与投资者之间有严重的信息鸿沟,对此类企业的估值存在个人主观判断差异,直接融资方式尚不稳定。因此,科创企业发展需要资本市场发挥融资功能,为其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便捷的融资渠道。反之,此类科创企业具有成长快、利润高的特点,如果前期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做大做强,又能在资本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活跃资本市场,带动全社会资金的流动与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扩大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培育新资本。一方面,直接融资减少了融资环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提高资本市场的活跃性与流动性;同时建立起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能带动社会对此类科创企业的了解与支持,从而拉动社会的投资与消费,有效助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直接融资往往需要对企业的多个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倒逼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实现行业的高质量、良性化竞争,从而加快全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兴高科技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有为这些产业培育新资本的责任。而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从性质上来看,科创板旨在服务拥有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专注服务“硬科技”;创业板旨在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贯彻“三创四新”理念——更多依靠创造、创意、创新的大趋势,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北交所旨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新三板要明确服务定位,推动传统产业革新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是拓宽融资方式。如基金投资正在成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基金投资的容错度较高,与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高回报恰好适配,在支持科技创新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大力发展基金投资,还应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社会了解较少的资金密集型关键技术领域,填补资金缺口,进一步提升政府母基金对科技创新的引领、赋能作用,延伸科技产业链。同时加强监管,引导基金行业走向正规化、法治化道路,努力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推动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是要更好利用融资工具。需要资本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对冲风险,引导资金向科创领域聚集。对于科创企业处于起步期、创业期,资产规模较小,融资难的问题,更好利用融资工具,让投资者敢投资、会投资,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同时让资金能够物尽其用。
●四是要发挥资本市场的更新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更为高效的“优胜劣汰”机制才能带来生机勃勃的市场生态,资本市场提高效率的根本就是要让好的有前景的企业上市,让效率低下盈利持续难以为继的僵尸企业退市,这样资金才能更多地流向发展潜能巨大的高科技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提升股市的价值,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同时督促传统产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转型升级。这就需要退市制度上有所变革,让传统落后产能让贤。
▋ 资本市场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优化科创企业的生存环境。
●法治兴则市场兴。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只有在监管下运行,资本市场才能稳定、持续性壮大,有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保护投资者权益,新兴产业才能有健康的生存环境,才能行稳致远。正如吴清主席所言, 要牢牢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这样的主线,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的发展。从监管方面来说,重要的是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强,一个是严。
●强就是要强本强基。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大,但还不够强。前一段时间的市场的波动也再次暴露出一些深层的问题,必须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才能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性,优化科创企业的生存环境,为科创类企业争取生存空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企业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利用好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机制,提升投资价值。从根本上看,必须得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从现有问题入手,夯实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规避较大的市场波动与市场失灵现象,稳定投资者信心,为科创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助力高质量发展。
●严就是严监严管,就是依法监管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地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等各领域、各主体、各环节,全面检视并加快补齐监管存在的短板弱项。一是更加事前把好入口关。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也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离不开严格的持续监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充分、法治约束尚不完善,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重要改革任务。必须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减少买卖双方的信息差;二是事中持续加强监管。进入资本市场后,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而应该持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及时防范金融风险,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三是事后严格问责。必须坚持违法违规“零容忍”,从严打击各种违法违规乱象,特别是必须将打击哄抬炒作行为,加大警示力度,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让真正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得到资金支持做大做强,不断优化上市公司的结构,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需要,与投资者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先后启动了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治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打击了财务造假等行为,遏制了“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局面。同时,加快退市制度改革,累计已有120余家公司相继退市,强制退市公司家数超过了改革前20余年的总和,优化了市场环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 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稳定的资本市场,意味着更小的风险和波动,有利于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两会期间,“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热词再度登上热搜,如何在壮大的同时保证高质量发展,是资本市场接下来面临的难题。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二者相辅相成。一是要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二是要提高金融服务范围,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让有潜力的初创企业都能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三是要推动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相融合,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资本要素的流动性;四是要防范金融风险,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的方式,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总之,活跃资本市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源头活水的资金支持,才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各方努力,强监管、促发展、稳信心,必定能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在新时代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乔翔.聚焦科技创新 上市公司共话新质生产力内核[N].中国证券报,2023-11-24(02).
沈冰,肖赫文.金融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J].当代金融研究,2023(12).
时娜.为新质生产力构建资本支持平台[N].上海证券报,2024-03-04(02).
王鹏,张路阳.新质生产力 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J].企业管理,2024(1).
杨毅.发展新质生产力 资本市场向“新”而行[N].金融时报,2024-03-13(07).
择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资本市场发力正当时[N].证券日报,2024-03-07(04).
张怀水.高峰对话: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N].每日经济新闻,2023-11-17(05).
张敏,李乔宇,何文英.资本赋能科技 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N].证券日报,2023-12-29(01).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