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07 作者: 陈定定
在这个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有一种声音认为,中美如能达成协议,必定是“中国做出了巨大让步”。不可否认,中美实力还存在不小差距,但是要注意到,美国在这次贸易摩擦中其实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政治压力,而特朗普政府也一步一步感受到了这种压力。特别是中期选举后,身陷国内政治泥潭的特朗普已经无暇顾及升级贸易战。
作者陈定定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雨系海国图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英文版刊于3月5日中美聚焦网,中文版刊于3月6日“海国图志研究院”微信公号。
2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推特账户上宣布,原定于3月1日上调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计划将推迟启动,这预示着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在增大。数月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印证了持续对抗只能让中美两败俱伤,并危及全球经济。据路透社报道,2018年中美贸易战已给双方各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在宣布上述决定后,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表示希望与中国达成一项对两国都有利的贸易协议,可能会在两周内有非常重大的消息。事实上,若能妥善解决中美贸易问题,不仅对于中美,对于全世界来说也是重大利好消息。
在这个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有一种声音认为,中美如能达成协议,必定是“中国做出了巨大让步”。不可否认,中美实力还存在不小差距,但是要注意到,美国在这次贸易摩擦中其实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政治压力,而特朗普政府也一步一步感受到了这种压力。特别是中期选举后,身陷国内政治泥潭的特朗普已经无暇顾及升级贸易战。
首先,国内事务纷繁复杂令美国总统自顾不暇。去年11月6日中期选举的结果又一次形塑了美国政治的版图:共和党稳住了参议院的控制权,而民主党则拿下了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尽管特朗普在选后高呼胜利,但其实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接下来的施政中,特朗普将不得不时常面对一个被民主党执掌的众议院。无论是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或是兴起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特朗普都将面临民主党的强烈反对,进而使其难以兑现选举前向支持者许下的承诺。去年年末,两党围绕筑墙的争议导致了联邦政府部分机构“停摆”35天。与此同时,民主党重启对特朗普一系列丑闻调查的举措更是对其执政雪上加霜。 2019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帷幕将逐步拉开,特朗普将面临民主党强有力的威胁。“四面楚歌”的境况将迫使特朗普不得不重新考虑优先处理国内事务,继续对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咄咄逼人显然已不符合现实需求。
其次,贸易战直接伤害了特朗普潜在支持者的利益,即以农民为代表的美国中下层民众的利益。长期以来,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仅2017年,我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241.2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9.2%;向美国出口农产品77.3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2%;我国对美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163.8亿美元。为应对经贸摩擦,中方在农业领域采取反制措施,第一批征税产品涵盖自美进口农产品的近九成,而美方难以在短期内找到替代市场,以致农产品出口急剧萎缩。美国农民们普遍不愿意看到两国的贸易冲突,并且对中美关系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另一方面,贸易战使美国日用消费品价格上涨,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一项独立调查显示,2018年,美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罕见地在年中以九年来最快的速度提高产品售价。而这些承受了贸易战直接伤害的美国中下层民众,正是共和党长期的支持者。面对棘手的国内情势和即将到来的大选,如何有效安抚中下层民众的情绪将是特朗普考虑的重点。
最后,在涉及国际安全和民生的特定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在去年G20两国领导人会晤的过程中,除了谈到贸易问题,双方还就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和禁毒问题进行了讨论。如在禁毒问题上,中美两国达成共识,中方将加强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控。这充分表明,中美虽有分歧,却并不意味着无法合作。尤其对于美国而言,一个崛起的中国已经诞生,在中美深度相互依赖的前提下,美国无法忽视中国在诸多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并需要在多个领域与中国进行合作。
诚然,贸易休战难以解决中美之间的所有问题。一些美国媒体和学者指出,美国很难让中国做出结构性改变,因而并不能十分乐观地认为贸易战将就此远去。由此,即使这场旷日持久的对抗将迎来终结的曙光,我们仍要警惕未来美国可能采取其他手段在其他领域向中国发起挑战。如何处理彼此盘根错节的关系,中美两国仍需相向而行,在互动和实践中汲取更多经验与智慧。(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