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07 作者: 王文
尽管少数学者不屑排名类的研究,但不得不承认,获得广泛认可的“排名”背后蕴藏着对排名对象的评价权。目前最热衷于排名的,仍然是欧美国家的媒体或相关智库机构。每种排名的发布,都是对现实状况的一种价值认定。这背后蕴藏着欧美机构的话语权,代表着欧美国家的某种思想软实力。因此,对于中国智库来说,首先不是以排斥的眼光看待仍然不够完美的《全球智库报告》,而是应从思想竞争、软实力博弈的角度去学习其中的长处。在笔者看来,美国宾州大学的《全球智库报告》拥有的全球视野与号召力,是目前中国智库所极度缺乏的。
《全球智库报告2014》首页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刊于2015年2月《对外传播》杂志。
2015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元年
2015年新年伊始,关于智库的重要新闻事件频频出现。1月12日,上海社科院通过主观的业内投票方式,公布了过去一年的中国智库排行榜。1月15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下属的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与国新办下属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联合发布了《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以客观数据衡量的方式,按照决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等几个指标,界定了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在国内引起更大的反响。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全球55个城市同时发布了《全球智库报告2014》。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智库排行发布会,有7家中国智库入围了49个分项表单中最重要的“全球智库150强榜单”。
此前两天(1月20日),中办、国办联合公开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新型智库建设正式定格在国家决策层的执行方案上。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大段批示,可视为新型智库建设的决策层战略思想开端。2013年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表述,以党的文件形式确定了此项国家战略。此后,习近平多次公开讲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性,对战略实施进行了充分的社会动员。这些努力最后都在《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有了具体的体现。从决策层的推进步骤,社会各界的评价体系形成,以及国际研究界的关切等各个角度看,2015年都应当视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元年”。
笔者希望用最新三篇专栏,对“新型智库建设元年”的定义做一些论述,考虑到许多学者都已在解读中办、国办的意见,而忽视了《全球智库报告2014》的重要意义,笔者的第一篇解读就从该报告说起。
“智库业的国际第一风向标”
凡有排名,必有争议。对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主导的《全球智库报告》也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整体来说,无论是否获得中国学术界的集体认可,该报告对中国都存在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重视,渐渐触动了中国智库业的同行,进而起到了提升智库这个新兴产业在整个中国社会中位置的作用。有业内学者曾评价:如果不是这个报告,以及报告内中国智库的排位远远滞后的缘故,智库业不会这么早地受到高度重视。该项目负责人詹姆斯·麦甘博士曾在2014年秋季再次来到中国调研。他谈到,该报告是希望“依据一些具体的指标,由来自各个国家的专家对智库进行更权威、更客观的综合评定”,希望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实地调研数据。从2007年开始,麦甘博士开始推出这项工作,请专家(最初只能请到千余名专家)参与全球智库的提名,再根据科学系统的标准,采用相对客观公正的研究方法,最终形成评定结果。
他透露,自己走遍了全球所有大国,到访了几乎所有的重要智库进行调研,历经8年沉淀,今年的专家群已获得了全球3572位各界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以及1950位专家学者的建议。统计的范本越大,误差越小。5500名专家的数据不是小数目,这也是该报告被称为是“反映全球智库表现和综合影响力的国际第一风向标”的重要原因。
报告共有172页,有49个分项表单,内容相当丰富。尤其是其中的三点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它描述了全球智库的基本状况。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共有6681家智库,其中美国1830家,中国429家,英国287家,是世界智库数量最大的三个国家。美国作为传统的智库强国,共有6家入选全球十大智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分列全球最好智库前三名。关于目前智库发展趋势及智库运作存在的问题,报告中都有所涉及。比如,报告认为,目前智库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和民主化,影响智库的国际力量在不断增强。此外,对互联网背景下独立信息和分析的需求、大数据的发展,报告也有提及。这些都是全球智库产业发展面临的全新问题。
第二,它陈列出中国智库的相对差距。在最重要的“全球智库150强榜单”中,有7家中国智库入围,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智库最高排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仅列第27位。在各项领域的排名中,如最佳管理智库、最佳会议智库、最佳国内经济研究智库、最佳国防安全研究智库等数十项排名中,中国智库均没有位居前列的。由此可见,虽然中国已是数量位列第二的智库大国,但仍然不是智库强国。
第三,它规范着智库的行业标准。该报告采取的衡量标准,不再局限在学术界核心期刊CSSCI等标准,而是采用了行业内的影响力,附之以国际传播、媒体影响和社会认同等方式,突出了智库行业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的功能特性。该报告发布后的几年,上海社科院、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中国网,以及目前仍然在设计智库排名的几家研究机构,都是在该报告基础上进行改良。从这个意义上看,该智库报告相当于全球智库“大纲”级的标准制定者。正如企业界流传很广的那句话所说,“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造产品”,要真正能主宰一个领域,就必须往“标准”的高度上发展。正因如此,这份报告今年才能体现出在全球55个城市同时发布的号召力。
来自美国宾州的启示
尽管少数学者不屑排名类的研究,但不得不承认,获得广泛认可的“排名”背后蕴藏着对排名对象的评价权。目前最热衷于排名的,仍然是欧美国家的媒体或相关智库机构。每种排名的发布,都是对现实状况的一种价值认定。这背后蕴藏着欧美机构的话语权,代表着欧美国家的某种思想软实力。因此,对于中国智库来说,首先不是以排斥的眼光看待仍然不够完美的《全球智库报告》,而是应从思想竞争、软实力博弈的角度去学习其中的长处。在笔者看来,美国宾州大学的《全球智库报告》拥有的全球视野与号召力,是目前中国智库所极度缺乏的。中国的智库以及各类研究机构、媒体,目前还没有一家如许多欧美国家机构那样,经常推出“全球城市安全排名”“全球各国清廉指数”等排行榜,并能以线性逻辑的方式定义各类对象的好坏、优劣、等级,进而传播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这其中的方法论先暂且不说,关键在于,这一全球性的报告立足于全球,具有国际影响力。从这点看,不只是《全球智库报告》,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军事等各个领域,中国智库或许都应发布更多具有全球话语权、评价权的行业报告。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麦甘博士的《全球智库报告》敢为人先,且持续性地跟踪研究,囊括越来越多的全球学者与他一起努力,最终获得了相当大范围内的支持。这需要有毅力与韧劲。相比之下,中国智库的一些年度报告,缺乏足够统一的研究标准,缺乏持续的坚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除此之外,《全球智库报告》体现出的同行业者的国际干预力与号召力,也值得中国智库关注。目前,《全球智库报告》所体现的国际影响力,就像全球金融信用评价体系、经济衡量指数均掌握在欧美国家手里一样,“一本万利”式地决定着全球智库的排位,折射了美国研究界的软实力。
当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中国“智库热”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决策透明化的产物,也是国家实力需要更多智力支持的必然结果。剖析《全球智库报告》的可借鉴之处,是智库界追赶发达国家智库目标的一级必不可少的台阶。(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